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4005080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 14 羧酸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羧酸,分子中含羧基( )的化合物称为羧酸。 羧酸及其衍生物(酯、酰胺等)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生命存在的载体物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脂肪是长链羧酸的甘油酯,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体是羧酸;,14.1 羧酸的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 1 1. 结构 羧基的结构实际上是羰基上连了一个羟基,但是该羟基与羰基有明显的p-共轭,这可以从键长数据看出:,键长 键角 C=O 123pm O=CO 122-123 CO 136pm,在甲醇中CO单键的键长是143pm,可以看出在羧基中羟基与羰基之间有明显的双键化痕迹,这是羟基和羰基之间p-共轭的结果;这种p-共轭一方面使羟基和羰基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成

2、为一个整体的羧基;另一方面由于羟基的p轨道中有一对电子,它与羰基的键共轭是给电子共轭,羟基上的电子云在一定程度上向羰基转移了,这使羟基质子的电离变容易,这也是羧酸的酸性比醇大的原因。,质子电离后的羧酸根负离子中,这种共轭还是存在的;根据共振论的原理,羧酸根负离子的共振式可写成:,这就是说,两个氧是等价的,这与实验测定是相符的。实验中测得羧酸盐羧基中两个CO键是等长的。因此,也可以把羧酸负离子的结构写成如下式:,负电荷在两个氧原子上是均匀分布的,而两个碳氧键的键长也是完全相等,都为126pm左右。由于负电荷均匀分散到两个氧上,因此,羧酸根负离子比烷氧基负离子(RO)稳定多了,因此羧酸根负离子的碱

3、性比烷氧基负离子小,这也是羧酸的酸性比醇强的原因。,1 2. 命名 一些常见羧酸有俗名,例如甲酸最初是蒸馏蚂蚁所得,因此称为蚁酸;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份(约含5%),最初由食醋中得到,即称为醋酸。 简单的羧酸常以普通命名法命名,即选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将与羧基相邻的碳编为,余下、等依次往下编号,例如:,羧酸的系统命名法是选取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羧基碳为编号1,例如:,含环基的羧酸,则把环(脂环或芳环)作为取代基,例如:,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命名是以含两个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主链上总的碳原子数称为某二酸,再加上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含脂环或芳环的二元酸作为脂肪族羧酸的衍生物命名。,1

4、3. 物理性质 一些常见羧酸的物理性质见表14.1。表14.1 直链饱和一元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高。例如,甲酸(bp.100.7C)和乙醇(bp.78.3C)的分子量都是46,乙酸(bp.117.9C)和丙醇(97.2C)分子也相同(60)。这是由于两分子羧酸之间可以形成两个氢键,从而形成牢固的二聚体。据测定,分子量较小的羧酸甚至在气态仍以两分子缔合态存在。,直链饱和一元羧酸熔点变化的特点是,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锯齿形升高,即相邻的含偶数碳原子的mp.比奇数碳原子的要高。低分子量的相邻的奇、偶分子量羧酸的熔点差别较大;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这种差别逐渐缩小。C4以下的低分子量一元羧酸可与水互

5、溶。随分子量的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变小,碳十二酸起完全不溶于水。芳香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也不大。,1 4. 谱学特征 羧基由于有单体和二聚体或多聚体等存在方式,因此其红外光谱比较复杂。在极稀的非极性溶剂或高温的气态,羧酸以单体存在,其OH在3560-3500cm1;其它状态的羧酸多为二聚体或多聚体,OH在3000-2500cm1,是个宽矮的峰,主峰在3000附近;羧酸羰基的C=O峰位置在17001790 cm1左右,与醛酮比较相近; 判断羧酸比较好的方法是测13C-NMR谱。羧基碳的C在165-180ppm,这个区域少有其它碳的信号;而饱和醛和酮羰基碳的C分别位于205-195ppm和220-

6、200ppm左右,有共轭或取代基会有些变化,但不会与羧酸的信号重迭。 脂肪族羧酸的质谱中分子离子峰往往很弱,而芳香族羧酸的分子离子峰比较强;羧酸的质谱中除了有简单断裂方式外,通过McLafferty重排而发生的断裂占有重要的比例,甚至会成主要断裂方式:,14.2 羧酸的反应 1、1. 酸性 羧基上的质子比醇羟基质子容易电离:,上式的平衡常数反映了羧酸酸性的强弱(见表14.1),Ka越大(或pKa越小)酸性越强。脂肪族一元羧酸的Ka在105(pKa在45)数量级,表明它们都是弱酸。但从表14.1中也可以看出,三氯乙酸的pKa= 0.70,巳是强酸了。这表明在羧基的位有吸电子基团会使羧酸的酸性增强

7、。,这是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羧基质子更容易电离,并且电离后的羧基负离子的负电荷更分散,从而也更稳定。,可以想到, 卤素一取代乙酸的酸性与卤原子的电负性有关:,也与卤素与羧基的距离有关:,从表14.1中可以看到,也与卤素的个数有关。 羧基与芳环相连的芳香族羧酸的酸性比脂肪族羧酸稍强。这是因为sp2杂化与sp3的碳比较,sp2杂化有点“吸电子”的,因为sp2杂化的轨道s成份多,而s电子云与p电子云比较,s电子云更靠近原子核。,苯环上的取代基也会影响苯甲酸的酸性。例如溴作为取代基。溴既有吸电子诱导效应(I),又有给电子共轭效应(C),在苯环上总的表现为弱吸电子效应。,所以邻、间、对溴苯甲酸的

8、酸性都比苯甲酸强。但在苯环的不同位置上其电子效应还是有所不同。溴在羧基的邻位时,由于相距较近,所以吸电子诱导作用比较强,导致邻溴苯甲酸的酸性较强;溴在羧基的间位时,只有吸电子诱导起作用;溴在对位时,由于相距较远,吸电子诱导作用较弱,而给电子共轭作用相对较强,所以酸性在三者中最弱。,二元酸中两个羧基是分步电离的,因此有Ka1和Ka2两个电离常数。,从表中可见,乙二酸的Ka1远远大于Ka2,这是因为一个羧基成了另一羧基的吸电子基团。随着两个羧基之间碳链的增长,两个羧基之间的影响逐渐减小,Ka1逐渐接近于一元羧酸的Ka。二元羧酸酸性的另一现象是Ka2比一元羧酸的Ka要小。这可以解释为当两个羧基都电离

9、后,该二元酸分子就成为带两个负电荷的双负离子,由于同种电荷之间强烈地相互排斥,因此双负离子不易生成,亦即Ka2一定比Ka小。随着两个羧基之间距离的增加,Ka1和Ka2渐趋接近。,1 2. 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羧酸与醇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用18O变丰的醇与酸进行酯化时,反应后18O在酯中,而不是在水中:,其它实验也证明,羟基是从羧基上脱去的。因此,认为一般酸和醇成酯的反应机理如下:,酸性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强羧基中羰基的极化,以有利于醇的进攻;也有利于脱水;常用的是硫酸、气体氯化氢或对甲苯磺酸。如不加酸性催化剂,一般羧酸本身的酸性不够强,因此反应很慢。升高

10、温度能加快反应。但甲酸、草酸(乙二酸)等酸性较强的羧酸酯化时也可不另外加酸。 反应速度也与酸和醇的结构有关。用同一个酸与不同醇的酯化反应的的活性次序为:伯醇仲醇叔醇;对同类型的醇,酸的位有取代基比没取代基的要慢。 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在水存在下,酸也可使酯水解。酯化反应达到平衡时,只有部分酸和醇生成了酯。例如,等mol的乙酸和乙醇起酯化反应,达到平衡时只有65%的乙酸变成了酯。,为使酯的生成完全,必须采取措施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根据原料是否便宜易得、是否易回收、生成酯的沸点高低等条件,常用的增加反应物的量、将生成产物从反应体系中移出等方法都可应用。例如,工业上由乙酸和乙醇生产乙酸乙酯时是将

11、乙酸乙酯(83.2%)、乙醇(9%)和水(7.8%)的三元混合物用分馏柱分出,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酯化反应中很多情况下是用浓硫酸,浓硫酸起到了催化剂和脱水剂双重作用。如果用干燥氯化氢气体作为催化剂,从反应混合液中逸出的氯化氢气体也会带出生成的水分子。 如果生成的酯的沸点较高,可以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仅需催化量),用苯、甲苯等作溶剂,并在回流状态下利用苯和甲苯与水生成共沸混合物将水带出。,1 3. 与氨(胺)反应生成酰胺 与成酯相似,氨或胺与羧酸反应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酰胺。例如,但是因为胺和酸混合后即生成铵盐,所以上述反应可以看成是两步:先生成铵盐,然后铵盐在较高温度下脱水生成酰胺:,具体

12、脱水温度与结构有关。,脲素也能作为氨化试剂,例如:,酰胺也可进一步脱水,其产物为腈。可用五氧化二磷P2O5(或表示为P4O10)、亚硫酰氯(SOCl2)、五硫化磷等作为脱水剂。酰胺在P4O10存在下进行减压蒸馏,就蒸出生成的腈:,1 4. 生成酰氯 羧基中的羟基也可被卤素取代,产物就是酰卤。将羧酸与亚硫酰氯或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一起加热,就生成酰氯,例如:,也可以用其它试剂与羧酸反应生成酰卤。常用其它酰卤与羧酸交换制酰卤,例如草酰氯常用作制酰氯的试剂:,1 5. 生成酸酐 羧酸与强脱水剂一起加热时,两分子羧酸脱一分子水成酸酐。脱水剂可以用P2O5,也可以用POCl3、PCl5等;酰氯、酸酐也是脱

13、水剂。例如:,但这种类型的酸酐往往用其它方法制备。二元羧酸如能成五、六元环,可以用脱水剂脱水成环酐:,但上例反应中即使不加脱水剂,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邻苯二甲酸也会脱水成邻苯二甲酸酐。,1 6. 脱羧反应 羧基在结构上与二氧化碳巳很相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羧基容易以CO2的形式脱去。 饱和脂肪酸只要加热温度足够高就会脱羧。但是除去CO2后余下部分的产物往往较杂,因此没有制备价值。 -位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羧酸容易脱羧。例如丙二酸及烃基取代丙二酸加热到熔点以上,或在酸性水溶液中加热到水被蒸出的温度即脱羧;-酮酸也易脱羧:羧基和羰基是羧基-位的吸电子取代基。脱羧机理是相似的,都是通过六元环状类似于烯醇式的过

14、渡态:,芳香族羧酸脱羧较脂肪族容易,因为苯环相当于一个吸电基:,也可用电解的方法脱羧。羧酸根负离子在阳极上失去一个电子变为自由基,后者脱去二氧化碳成为烃基自由基,然后两个烃基自由基偶联成烃:,电解时用羧酸盐的溶液,,这个反应叫做Kolbe电解法。 上面的反应中,羧基脱掉后没有其它活性基团上去。但有一个H. Hunsdiecker脱羧反应,取代羧基上去的是一个卤原子。它是用羧酸的银盐,在惰性溶剂(例如四氯化碳)中与一分子溴反应,失去CO2而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溴代烷:,Hunsdiecker反应为自由基机理:,Hunsdiecker反应在在合成中很有用,但由于要求无水条件下进行,溴代烃的产率不高,

15、羧酸银盐的制备也较困难,因此人们做了很多研究来改进它。一种改进的方法是将羧酸和氧化汞在四氯化碳中回流,再滴加溴,例如:,有一相似的反应是用四醋酸铅、氯化锂和羧酸反应,脱羧生成氯代烃,叫做Kochi反应:,我们研究小组也开发了一个有工业化应用价值 的反应:,除丙二酸外,其它二元羧酸在加热时不一定脱羧。丁二酸和戊二酸在单独加热或与脱水剂一起共热时,脱水生成五元或六元的环酐:,己二酸和庚二酸则同时失CO2和水得环酮:,在相似的条件下更长链的二酸生成聚酐:,但是己二酸还有一个特别的反应:在氧化钡存在下加热生成环戊酮:,1 7. 还原反应 羧基处于碳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最高氧化态,往下还原应该可以生成醛和伯

16、醇。但是羧基中的羰基受到羟基给电子共轭的影响,亲核试剂不易进攻,还原(可以看成是负氢或电子的亲核进攻)也比醛酮中的羰基不易。还原要停留在醛的阶段也不易。 氢化铝锂可以迅速地还原羧酸成伯醇,反应一般在无水乙醚中进行,产率也较高。,较新的方法是用乙硼烷(BH3)2来还原羧酸,分子中其它如羰基、腈基、硝基等不受影响。,催化氢化也可以将羧酸还原成醇,但一般需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对设备要求较高。例如:,1 8. -氢的卤代反应 醛酮的-位可以卤化,即-氢可以被卤素取代,反应是通过烯醇式进行的,即实际上发生了卤素对烯醇式中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羧酸的-位也可以被卤化,但必须在三卤化磷的催化下才能进行。这是因为羧酸难以直接烯醇化,必须要由三卤化磷将部分羧酸转化为酰卤,而酰卤较易烯醇化,酰卤与烯醇化的酰卤应该存在一个平衡,然后卤素再对烯醇化的酰卤发生加成:,-卤代后的酰卤再与未卤代的羧酸发生交换反应,生成-卤代的羧酸和-未卤代的酰卤,反应得以继续进行。该反应不能用于碘和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