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运动规律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005078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1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运动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水体运动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水体运动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水体运动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水体运动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体运动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运动规律(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体运动规律,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内容索引,核心点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点二 河流水源补给和水文特征分析,核心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点 水体运动规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核心点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例1、(2015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相关知识点: 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 1、海洋以风的形式向陆地输送水汽(水资源)、陆地以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向海洋输送泥沙(矿物质) 2、由于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更新(河流更新速度快、湖泊、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解析,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概念,主干精讲,1.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距海远近、地形是否阻挡、是否有暖流和大面积水域的增湿作用等,来自海洋的:信风、西风、季风,影响降水的因素,光照强,气温高,风力大,蒸发旺盛(地表干燥缺水、适合晒盐),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2、水循环的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调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的平衡。 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目前人类能够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例57、2015福建卷)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3-4题,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气温上升 降水量增多 风力增大 云量减少 A. B. C. D.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A,B,例2、(2016全国文综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

4、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植被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析,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雨季时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2、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雨水对地面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增强,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积加剧,(洪涝发生频率增加)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森林植被

5、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解析,3、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 4、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下降),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例3、(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 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1.关于两

6、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例59.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例55、下图为森林覆盖的河谷在

7、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谷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 (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征及成因是什么? (4)以上分析,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2)森林砍伐前,流量曲线变化和缓,显示流量较稳定,径流量变化较小; 森林砍伐后,流量曲线起伏大,显示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大。,(3)森林砍伐前,河流含沙量小且含沙量曲线变化比较和缓; 森林砍伐后,河流含沙量大增,而且曲线起伏明显。,森林有重要的保护环境作用; 涵养水源:增加下

8、渗和地下径流,防止旱涝灾害; 保持水土:树冠能阻挡暴雨对土壤的冲蚀,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对地表径流起着过滤作用,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跨流域调水:1、缓解调入地区水源短缺问题;2、使调入区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3、补充调入区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例4、(2013重庆卷,10分)41. 图5为“某河段示意图”,图6表示该河段上、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计划在图5中A、B两点

9、之间修建拦河坝,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冲刷_。(2分) 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加剧(2分) 建议:控制堤坝高度,(2分)修调节水闸。 总结:大坝越高,抬高水位越多, 1、淹没农田、村镇、道路越多,移民搬迁量越大 2、上游(水库)水域面积越大,渔业资源越丰富;库容量越大、调节径流作用越强 3、上游(水库)水位抬高、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有利于航运 4、上下游之间水位差越大,溃坝危险越高,水坝能对地表径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建坝能调节径流,造福人民 过度建坝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地表水位升降又引起地下水位变化,(2013重庆卷,12(1

10、)(2),10分) 41. 图5为“某河段示意图”,图6表示该河段上、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 与观测点相比,观测点测得的流量较 其原因是,大(多)(2分)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2分),考点研析,例5、(2014广东卷)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D,例6、2015北京卷)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45小题。,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

11、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实施人工增雨(适用于气候相对湿润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和河口泥沙淤积严重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

12、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例7、下面两图分别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以及城市和郊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天津在城市中推广建设植生滞留槽,则( ) A减少 B减少 C增加 D增加 (2)城市推广建设植生滞留槽,可以( ) A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 B加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C加大城市与郊区的热量差异 D增加城市水资源,(例8、2013年广东卷,7,2分) 10. 下图为1950年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 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13、修建水库:1、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河流水位变化减小);2、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3、修建水库拦截径流、大量引用河流水,使下游水量减少;使下游泥沙淤积量减少,例9、(2013大纲卷,34,8分)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两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2324题。 23. 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 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 自然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C. 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 位于半干旱地区 2

14、4. 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 几乎没有降水 B. 植被截留降水 C. 降水大量下渗 D. 人工拦截径流,总结:河流下游(入海)水量减少的原因: 1、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功能增强) 2、修建水库截流 3、过度引用河流水,(例10、2013江苏单科,10,2分) 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14题。 14.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

15、.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相关知识点: 1、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游泥沙量减少,雨季径流量减少 2、过度引用河流水,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例11、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其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A图中城市排放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2)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限制城市地下水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绿化南部山区 A B C D 涌泉断流的原因: 1、过度开采地下水 2、补给源减少,D,C,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1、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影响下游地区用水);2、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沿海地区使海水倒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