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99987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朱正禹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糖尿病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CCHS、GCNKSS表明糖尿病患者卒中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1.53.7倍;(Stroke.2014;45:2160-2236) 美国一项包括3442例连续随访17年的观察老年人卒中发生的队列研究表明:早期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

2、异常的老年人,卒中发生率是正常对照者的1.64 1.84倍; (Stroke. 2011;42:3347-3351),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英国一项包括4I 7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2 733名非糖尿病为对照的大型队列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卒中的发生率为11.9/千人年,非糖尿病组的卒中发生率则为5.5/千人年;(Diabetologia,2006. 49:2859-2865) 英国另一项包含162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9.1%的卒中再发可归因于糖尿病; (Stroke. 2003; 34:1457 - 1463) 中国的资料2.94%vs0.1

3、9%。,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糖尿病是多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聚集体,高血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长期高血糖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与微循环的功能,影响梗死区侧支循环,使脑梗死面积扩大脑梗死时糖的无氧酵解增加,在高血糖状态下其乳酸的产生增多,造成局部脑组织酸中毒,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加速脑细胞死亡,高血糖 高血压

4、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的高发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病率更高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无论是初发性还是复发性卒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的效果较显著,高血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典型的脂谱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升高,构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对糖尿病

5、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贡献巨大 一项纳入14项他汀类药物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LDL-c每降低1mmol/L,卒中的相对危险显著下降21%,高血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Bravata等的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OR=1.06) PROactive研究显示吡格列酮可使糖尿病患者卒中风险降低19%,使卒中复发风险降低41% 提示吡格列酮有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风险,高血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

6、氧化应激异常,高血糖状态下产生大量活性氧簇,活性氧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激活蛋白激酶C、核因子K、多元醇途径、氨基己糖途径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但是目前抗氧化剂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并未显示出心脑血管保护性作用,高血糖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高凝状态,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糖尿病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前列环素(PGl 2)合成减少。 血小板源性致聚集物质如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等上调,导致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强。 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代谢异常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 -1) 活性增高,

7、机体纤溶系统被抑制 血黏度增加,出现高凝、高脂和高黏状态,造成血流相对减慢,血液淤滞、组织缺氧,有助于血栓的形成,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IA 患者,应该做到尽早筛査血糖 应尽早査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对空腹血糖小于 7mmol/L 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 试验 保证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Furie K L, Kasner S E, Adams R J,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

8、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1, 42(1): 227-276. 2015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糖尿病与脑卒中关系的流行病学,糖尿病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的机制,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何时启动降糖,目标血糖浓度,降糖药物选择,注意预防低血糖,溶栓时的血糖管理,Capes S E, Hunt D, M

9、almberg K, et al. Stress hyperglycemia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in nondiabetic and diabet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overviewJ. Stroke, 2001, 32(10): 2426-2432.,二者在卒中急性期难以区分,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高血糖均对卒中患者不利 2001年发表的一项纳入32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非糖尿病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RR=3.28),其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也更加缓慢(RR=1.41),2015年5月8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

10、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订的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建议:,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降糖治疗。,何时启动降糖,目标血糖浓度,降糖药物选择,注意预防低血糖,溶栓时的血糖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GIST-UK研究: 旨在探明在缺血性卒中发病24h内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否降低患者3个月死亡率; 933名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葡萄糖水平为617mmol/L)被随机分为葡萄糖-钾-胰岛素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治疗组目标指尖血糖浓度为47mmol/L,治疗持续时间为24h; 结果表明,两组间3个月死亡率和

11、不良预后无显著差别。,Gray C S, Hildreth A J, Sandercock P A, et al. Glucose-potassium-insulin infus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stroke hyperglycaemia: the UK Glucose Insulin in Stroke Trial (GIST-UK)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07, 6(5): 397-406.,尽管未得出阳性结论,但是该研究有几点设计缺陷需要注意: 该研究未达到预先设计的2355例的样本量,可能由于样本量少而未显示出两

12、组的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差异较小,且对照组在治疗后624h的平均血糖也显示为低于7.0mmol/L; 该研究平均接受治疗的时间为发病后13小时(可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部分病例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INSULINFARCT研究: 旨在研究缺血性卒中发病6小时内应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强化降糖能否更好的控制卒中后高血糖、减少脑梗死新发面积以及改善卒中后3个月死亡率和不良预后; 180名发病6小时以内、NIHSS评分525分、经MRI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强化降糖组(IIT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标准降糖组(SIT组); IIT组目标指尖血

13、糖浓度为5.57mmol/L,治疗持续时间为24h;,结果表明: 尽管IIT组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卒中后高血糖( 95.4% versus 67.4%;P0.0001 ) 但与SIT组相比,IIT组的脑梗死新发面积反而增加(60% of increase;P0.04) 两组间3个月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无显著差别,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血糖控制的目标浓度尚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高质量的大样本RCT研究,目前尚不确切。 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建议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mmol/L。,结论:,何时启动降糖,目标血糖浓度,降糖药物选择,注

14、意预防低血糖,溶栓时的血糖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急性期降糖药物首选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 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23次 血糖监测方案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34点血糖监测 根据睡前和餐前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U,直到血糖达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10,何时启动降糖,目标血糖浓度,降糖药物选择,注意预防低血糖,溶栓时的血糖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低血糖对脑的主要影响,血糖、酮体。脑没有糖原储备,不能利用

15、游离脂肪酸,且酮体生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依赖于血糖。即使是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要葡萄糖6g。,低血糖引起的神经损害取决于:低血糖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和机体的反应性。,脑组织对糖的敏感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尾状核和苍白球最敏感,其次是颅神经核、丘脑、下丘脑和脑干,最后为脊髓。,脑的供能:,神经损害,敏感性,低血糖的病理和临床表现(1),表现为: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症状:心动过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增高等 激素释放的血糖阈值:7065mg/dl: 肾上腺素、胰升糖素、GH5560mg/dl:皮质醇50mg/dl:去甲肾上腺素,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升高,刺激胰高糖素

16、分泌和血糖增高,低血糖的病理和临床表现(2),表现为: 大脑皮质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与识别力障碍、嗜睡、多汗、肌张力下降、震颤、精神失常等 皮质下中枢受累(基底节、下丘脑、自主神经):骚动不安、痛觉过敏、阵挛性或舞蹈样动作或幼稚动作(鬼脸)、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锥体束阳性 中脑受累:痉挛、惊厥、眼轴歪斜、病理征等 延髓受累: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等,低血糖,脑组织缺糖: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脑水肿、点状坏死;神经细胞坏死、脑软化,2015年5月8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订的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建议:,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血糖,当血糖低于3.3mmol/L时应该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高。可通过缓慢静脉注射2040ml 50%的葡萄糖纠正低血糖。,何时启动降糖,目标血糖浓度,降糖药物选择,注意预防低血糖,溶栓时的血糖管理,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