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732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学生之文言文专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届高考语文强化复习之文言文专题(一)【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解读】实词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每年的必考考点。考查题型是客观题和翻译题。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实词题一改往年单音节词的考查形式, 四个选项全是双音节词。2016 年高考仍会沿用15 年高考题型, 一般单设选择题直接考查,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特点:1.从选文体裁看,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

2、。从选文篇目上看,不选作者特别知名的篇目。从选文的体裁特点上看,总体趋势是稳定的。2.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型稳定,一般为3 个单项选择题加一道翻译题。设题形式比较固定,考点各有侧重,试题仍然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实词、断句、理解分析和句子翻译。【考点精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类型一通假字当实词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望文生义,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

3、,所以要注重平时积累。【对点训练】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悦亲戚之情话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越王勾践反国置胆于坐饮食亦尝胆也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A.B CD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

4、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 ,捉拿B.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召: “召”通“诏” ,皇帝的命令C.不副所闻副:相称D.上闻遂对,甚说说:通“悦”,高兴类型二多义词“一词多义”

5、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分。在多义词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走”的最初意义是“跑”, “兵”“兵器”(拖甲曳兵而走) 。“爪牙”的本义是“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和党羽”。以“一”为例:A.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一:B.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一:D.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一:E.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对点训练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亡”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失去B. 吞二

6、周而亡诸侯使,灭亡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走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通“无”,没有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顾”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回头看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回望,拜访C.顾计不知所出耳反而,却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念,考虑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清河王岳

7、拜司州牧拜:拜见B. 闻业名行行:出行C. 业形貌短小形:形容D. 后寻业断决之处寻:寻找(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可谓有过躯貌之用用:才能B. 寻迁东郡守寻:不久C. 以宽惠著著:著称D. 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合:集合类型三古今异义词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 金就砺则利金:3.词义转移“牺牲”:4.感情色彩变化 (1) “衣冠禽兽”禽兽:原来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2)能谤讥于市朝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饿果实。今义有“恶意中伤”的意思。(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刘备)不

8、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 ,三次到我住的草庐里来探望我)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现表示道德低下,含贬义。【对点训练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沛公居山东时B.逸豫可以亡身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C.叶叶相交通 所以游目骋怀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悦亲戚之情话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天下云集响应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 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注释 说:同“悦” 。三石 (d 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 斤。引:拉。关(w 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不下:不少于。其:副词。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其实所用不过三石其实:他实际上B.左右皆引试之左右:侍从C.然则宣王用 不过三石不过:只是D.而终

10、身自 以为九石以为:认为类型四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想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对点训练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申之以孝悌之义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而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也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因为长句,歌

11、以赠指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真题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 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 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 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 臣僚面议可否, 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

12、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

13、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有删改)【注】扆( y) :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C.成祖颔之颔: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2. 下列文

14、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卧病绝粮 / 家人以告 / 笑曰 / 古人三旬九食 / 贫岂独我哉 / 父克勤坐事诛 / 扶丧归葬 /哀动行路 / 既免丧 / 复从濂卒业B尝卧病 / 绝粮家人以告笑曰/ 古人三旬九食贫 / 岂独我哉 / 父克勤坐事诛 / 扶丧归 / 葬哀动行路 / 既免丧 / 复从濂卒业C尝卧病 / 绝粮家人以告 / 笑曰 / 古人三旬九食 / 贫岂独我哉 / 父克勤坐事诛 / 扶丧归 / 葬哀动行路 / 既免丧复 / 从濂卒业D尝卧病绝粮 / 家人以告笑曰 / 古人三旬九食贫 / 岂独我哉 / 父克勤坐事诛 / 扶丧归葬 / 哀动行路 / 既免丧复 / 从濂卒业3下列对原文有

15、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译文:(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汪乔年,字岁星,遂安人。崇祯二年起工部,迁青州知府。乔年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之官,携二仆,不以家自随。为青州,行廊置土锉十余,讼者自炊候鞫,吏无敢索一钱。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时李自成已破河南,声言入关。乔年疾驱于商、洛,不见贼。贼围开封,三边总督傅宗龙亦至陕,议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