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74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卷(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萧山二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第 1页 共 6 页萧山二中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题卷年级:高一学科:语文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10 分钟命题人:楼铁君审核人:黄羽考生须知: 1、本卷共 6 页,分为I 卷和 II 卷;2、本试卷答案必须做在答案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第 I 卷(共 6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大题共19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A矿藏(cng)孱头(cn)坍圮(p)茕茕孑立(qi?ng )B形骸(hi )蹂躏(l )佯装(xi ng)沸反盈天 (y ng)C贿赂(lu? )绾着(

2、w n)天堑(qi n)百舸争流(k)D歼灭(qi n)榫头(sn)罡风(gng)残羹冷炙(g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 分) A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 前的隙地里去暴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B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茅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 奈与焦躁不宁、肃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C祥林嫂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她自己 就 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D惊蜇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陗陗,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 沥,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于重病之中的人生感悟, “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体现了 作者大彻大悟,一步步超越苦难、超越欲望、最终进入了向死而生的精神境界。B.日本在钓鱼岛的大张旗鼓只不过是“ 明修栈道 ” ,其在缅甸的举动才是对中国的“ 暗度陈 仓” ,调虎离山背后,日本对中国战略进攻的图谋昭然若揭。C或收票或卖票,各“ 黄牛 ” 配合密切,可谓天作之合,完全是一个组织严密的“ 团队 ” ,据记者观察,这些“ 团队 ” 从四五人到八九人不等,每逢节假日,特为猖獗。D. 纳兰出身豪门贵胄,自己更是年少得志,却是衣着简单,无半点骄奢淫逸,飞

4、扬跋扈之 气,所交人士,皆为一时俊杰,更兼之侠肠义胆,一身正气,实为不可多得的纨绔子弟。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项是( 3分)A. 新闻打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要切实健全、建立规章制 度,筑牢杜绝假新闻的防护大堤。B. 19992011 年间,我国造林6643.36 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 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C. 京剧起源于中国古老戏剧秦腔、徽剧、昆曲及汉剧,历经“ 徽秦 ”“徽汉 ” 两次合流,形 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最终享誉世界。D. 中方对此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向中方通报结果,严

5、惩肇事 者,妥为处理善后事宜,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切实维护中缅边 境地区安全稳定。5.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天色愈阴暗了,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下午竟下起雪来满天飞舞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萧山二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第 2页 共 6 页A、 B、 C、 D、 6. 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青少年自我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 下列相关任务。(4分) (1)下面是某同学搜集S省 J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2012、 2013 年受理并审结的所有刑事案 件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被害人的几则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当前未成年人被害现象的主要特

6、点。( 2 分)材料 :2012 年 J市中院刑庭,共受理刑事案件287 件。其中,有被害人的案件有150件289人,被害人为未成年的案件有13 件 14 人,占有被害人案件总数的8.7%。2013 年共受 理刑事案件314 件,其中有被害人的案件有175 件共 247 人,被害人为未成年的案件有20件共 23 人,占有被害人案件总数的11.4%。 未成年被害人中,学生占大多数,所受侵害主要来自故意杀人案件、强奸案件、猥亵儿 童案件等。 未成年被害人37 人中, 14 岁以下女性16 人,占 43.2,男性 3 人,占 8.1; 14 岁以 上,女性 8 人,占 21.6,男性10 人,占 2

7、7.0。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下面请你根据以下情境任选一个对象进行拒绝,拒绝时个人既要意志坚决,又要不给对方有乘之机,讲究拒绝的艺术。(2 分)放学路上,智国正走着走着,一辆出租车从另一个路口慢慢驶来,停在智国的身 旁。车门开了,从车上走下一个陌生的男人,笑嘻嘻地叫住智国:“ 孩子,你爸爸让我来接你去星海大酒店吃饭。” 这时,智国该怎么拒绝?晚学时,你的朋友小明悄悄告诉你,午餐时他与旁班小胖发生口角,小胖约他晚学 后人民公园西北角好好“ 较量 ” ,他想请你帮忙“ 教训 ” 小胖。你该怎么拒绝小明? 二、文言文知识运用(共大题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 题。 六国论(

8、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

9、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 无

10、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思厥先祖父厥:其,泛指列国的 B洎牧以谗诛诛:被诛杀C胜负之数数:命数 D始速祸焉速:加速8.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作师说以贻之萧山二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第 3页 共 6 页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故为之文以志D而秦兵又至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把以下句子中的“之”字分类为四组,其中正确的一项(2 分)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苟以

11、天下之大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A. / / / / B. / / / / C. / / / / / D. / / / / / 10.将下列句子分别编序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太者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句式不同,句式不同 B.句式不同,句式相同 C.句式不同,句式相同 D.句式不同,句式不同11.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

12、两个 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 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 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 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 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2.翻译(共6分,每小题2 分)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13、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三)名句默写13.名句默写(共5 分,每空1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羽扇纶巾,谈笑间,。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三、现代文阅读(共大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6 题。(共 6 分) 祭祀探古朱筱新祭祀是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器物(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礼器等)和形式向 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祭祀的对象主要为鬼(即所谓人死后化作的鬼 魂)、自然神(即自然现象衍生的神)以及后世产生的宗教神

14、。据考古资料证明,祭祀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 的鬼魂崇拜意识。考古发现,山顶洞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 将红色的粉粒撒在死者的身上,显然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用意,或表示哀痛,或表示怀 念,抑或表示驱邪避害。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了或敬或 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最原始的祭祀方式。随着原始人类的不断进化,工具制作技术从打制石器过渡到磨制石器,产生了 原始的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由于种植业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促使人们对自萧山二中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卷第 4页 共 6 页然现象更加关注。但因为原始人类无法理

15、解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便认为在这些 自然现象的背后,必定还存在着一种支配它们的力量。古人将这种“超越”现实和自 然的力量想象成神,这也是中国古人信奉自然神的由来。在这种认识下,古人们对鬼 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便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讨好它们来表示对鬼神的敬重和企盼。这些祭祀的方式和方法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在祭祀时,人们 将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 或将酒或牲畜血洒向地面,以示告慰地神,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器物发出声响,以此 通报和召唤鬼神;还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示对鬼神的敬重,以此希望鬼神满意。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居住区 的房屋均围绕一个中心广场而建,还发现有焚烧过的动物骨骼,表明这个中心广场在 聚落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场所。这里不仅作为聚落成员日常聚会或一般性活动 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不少遗址中,都出土了玉制的器物。其中,在浙 江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等大量的玉器, 在玉琮和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