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浣溪沙 苏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55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 浣溪沙  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复件 浣溪沙  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复件 浣溪沙  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复件 浣溪沙  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复件 浣溪沙  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 浣溪沙 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 浣溪沙 苏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浣溪沙,苏轼,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创作背景 苏轼43岁(公元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20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首词就是在赴徐州石潭谢雨的路上写成的。,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小结,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背诵浣溪沙 熟读定风波,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