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进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21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的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城市化的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城市化的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城市化的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城市化的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的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的进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第7章 主要内容,第1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 第2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第3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第4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3,聚落 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4,第1节 聚落起源及其发展,一、城市与乡村 二、起源与发展 三、城镇标准,2018/9/6,第7

2、章 聚落与城市化,5,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的分类 (二)集镇及其分类 (三)乡村的分类,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6,乡村聚落,影响聚落发展和布局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村落的规模大小、布局结构、住宅形式) 2、气候(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形成多样的住宅形式) 3、地形(影响村落的规模和垂直分布) 4、水文(沿河流、绿洲、地下水等水源分布) 5、土壤、地质(影响村落的疏密和住宅建筑材料) 6、生物(表现在村落住宅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上),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7,(二)人文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村落的布局结构和住宅) 2、经济活动(由于经济活动的

3、内容不同,所形成的村落特征也不一样) 3、工业与交通(村落一般沿交通线路呈串珠状分布) 4、宗族关系(受家族制度的影响,有的村落只聚居着同一家族) 5、宗教(影响村落的布局和建设特征),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8,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9,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0,中国福建土楼,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1,黄土地窑,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2,乡村聚落的类型,(一)一般类型的乡村 1、密集型 (1)街道式村落(2)中心绿地环形村落(3)棋盘式村落 2、分散型 (1)山区村落(2)水稻地区村落(3)西方殖民

4、村落 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二)活动型 村落没有固定地点,随季节变化或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居住地,一般出现在草原半干旱区、牧区和少数山区。 (三)特殊类型 (1)美国单户型(2)集体农场型(3)经营性农场型,2018/9/6,13,推荐影片:了解欧洲农业及农村 苔丝Tess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主演: 娜塔莎金斯基 Nastassja Kinski 彼得弗斯 Peter Firth 利劳森 Leigh Lawson 上映日期:1979年10月25日 西德,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4,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一)西方城市的发展 1、起始

5、于希腊的城邦制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组织; 2、在罗马时代,城市获得巨大发展,罗马就是当时西方最大的城市,城市内部市政设施已相当完善。 3、在罗马时代,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 4、工业化后西方城市快速发展,现在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5,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基于防御功能而修建的城池,例如秦的咸阳、赵的邯郸、魏的大梁等。 元、明、清三朝,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元大都(北京),它是我国封建礼制体现在建筑上的典范,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极致。 伴随明清两代商品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城市

6、。 鸦片战争后,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殖民主义色彩浓厚的城市相继出现,例如上海、青岛、哈尔滨、大连、天津、汉口等。,(二)中国城市的发展,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6,4、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19491960年:初期发展阶段 19611977年: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迁移。 1978199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快速发展。 1998年现在:城市群、城市内涵发展、国际都市 我国近40年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二)中国城市的发展,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7,(三)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随着

7、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和地域上成片分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18,三、城镇标准,(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和密度不同,划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

8、市化,19,(二)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城市,1.城市 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市: (1)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0,(二)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镇,2.镇 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做了调整,新的建制标准规定: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

9、行业的人口合计超过2 000人的,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照第二条适当放宽; (4)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总数虽不足2 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1,第2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机制 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特征(补充),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2,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是一

10、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概念涉及4方面的含义 城市化的两个阶段:形式(外延)城市化、功能(内涵)城市,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3,二、城市化的进程,(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2、工业的扩展;3、住宅的扩散。 (三)郊区的城市化 1、土地利用集约化;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3、城市网络化。 (四)逆城市化阶段 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4,三、城市化的机制,农业生产力 工业化

11、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 人口与城市,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5,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一)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 进程加快;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区域差异明显;逆城市化倾向。 (二)当代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 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世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6,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1. 同步城市化 (Synchro urbanization),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

12、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这里的一致主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现得相当明显。据测算,发达国家在整个工业化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极高。18411931年间英国为0985,18661946年间法国为0.970,18701940年间瑞典为0967,整个发达国家为0997。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地域迁移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方式、美国自由迁移方式和德国容克买办方式等。,2018/9/6

13、,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7,2.过度城市化(0ver urbanization),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过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当数量的发展

14、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8,3.滞后城市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

15、律的城市化模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29,4.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

16、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 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等。 逆城市化的倾向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如美国除洛杉矶以外的12个最大城市的市区人口,在19501971年间,城市市区人口从26253万下降到25524万,郊区及卫星城人口则从14635万增加到17147万。 实际上,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30,2018/9/6,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31,五、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特征,查阅资料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中国城市化现状 2、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对策 3、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4、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成都. 现代国际田园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