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76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三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 至 4 页,第卷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尚书大传 ,说: “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 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 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

2、思想基础2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 法经 六篇, “商鞅受之, 人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 也是前所未见。 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 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由此可知秦国立法A 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C 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3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恩荫 B多元选拔 C公平竞争 D科举考试

3、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 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C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 D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5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官,不再上朝, 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 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

4、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6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 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2 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D 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7美国1787 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

5、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C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1787 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8鸦片战争时, 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国的情况,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 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这份

6、奏折反映出琦善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 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 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9马克思认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101902 年杨延栋在论改正条约

7、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 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该观点的实质是A领事裁判权撤废关系到中国主权的恢复 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C通过修订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 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亡图存111917 年 11 月 11 日,中华革命党入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 , 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 。1918 年 6 月 1 7 日, 民国日报的社论却称俄国为“民主友

8、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民国日报报道的变化表明中华革命党A认为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B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符合国情C希望借助苏俄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D认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暴乱12 1944 年, 几乎所有在延安的西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西方记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巨大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中共的坚持抗战赢得尊重 D国共两党之问的精诚合作3 13 “自嘉靖中年, 田赋日增, 田价日减, 细户不支 , 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

9、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14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51400-1800 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

10、的变化(单位:百万)上表说明了A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B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人C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D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61842-1846 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 倍。 1846-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 55% ,丝的出口又增3 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17据统计, 19

11、16 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人中仅占24.4%,至 1934 年已上升到40. 6%0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o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锐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4 A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经济大危机的爆

12、发C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191933-1944 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 到 25535 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 至 17000 人。 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 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人 B 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 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20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1973 年中东石油危机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经济的滞胀程度加深A B C D211970 年 5 月,苏共中央

13、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22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刚解放时,100 元人民币可换1 块银元, 6 月 2 日涨到 660 元, 6 月4 日 1400 元, 6 月 7 日 1800 元,很快又升到2000 元。据人民银行的汇报,每天早上发出去的人民币,到了晚上几乎又全部回到银行来了。材料表明A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 B当时人民币的发行量供过于求C中共缺乏经济管理经验

14、 D中共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231957 年,经济学家顾准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 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这反映了作者A主张抵制计划经济体制 B提倡价值规律调节生产C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 D主张推行市场经济体制242015 年 5 月 15 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 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

15、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5 高三历史第卷(非选择题共 5 2 分)二、非选择题:共3 个大题,第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25 (25 分) 70 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相逢之歌1945 年 6月 26 日, 联合国宪章 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 “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 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董必武静静地思考着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