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66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古诗词考点背诵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1 八年级上期课内外古诗词期末背诵资料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 ;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2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

2、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5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 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 。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 (1)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

3、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 到草木花鸟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3 清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

4、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2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5、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诗人“暮投石壕村 时“翁与“妇”均在家中, “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1)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 “忧”被捉走的老妇, “怜”未成年的孙子。(2)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2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

6、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这首诗是通过老妇人自述的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这种自述的方式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这种自述的方式,可以使读者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3 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归园田居 ( 其三 )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2试描绘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久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3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

8、,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D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2 “征蓬”表现了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飘泊的“蓬草”形象,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

9、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随” “入” “尽”安好在何处。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人”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

10、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出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

11、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4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 个字 ) 景色幽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2.首联中“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的哲理。山环水绕,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

12、舍之情。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诗中写大自然中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2说说“牧人驱犊

13、返,猎马带禽归”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 “返” 、 “带”、 “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3 “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

14、人交朋友的情感。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梦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5 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句写景的妙处。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

15、 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赞成。 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不赞成。 应该像陶渊明那样,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做 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2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

16、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慨?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人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水,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 “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2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天上的白云随风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