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64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训练题姓名小石潭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隔篁竹() 2、水尤清洌() ()3、为坻,为屿() () 4、青树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 () 6、皆若空游无所依() ()7、佁然不动() 8、俶尔远逝()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10、全石以为底()11、近岸() 12、卷石底以出()13、蒙络摇缀() () 14、参差披拂() ()15、日光下澈() 16、影布石上()17、往来翕忽() 18、潭西南而望()19、斗折蛇行() 20、斗折蛇行()21、其岸势犬牙差互() 22、四面竹树环合()23、寂寥无人() () 24、凄神寒骨()25、悄怆幽邃

2、() 26、以其境过清() ()27、不可久居() 28、乃记之而去() ()29、隶而从者() () 30、崔氏二小生()二、一词多义。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2、乐: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4、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5、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6、而: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潭西南而望()7、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8、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三、翻译下列语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译文: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译文:3、潭中鱼可

3、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 译文: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四、阅读全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4、,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句中含义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D )A、心乐之(以, 为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D、凄神寒骨(凄凉)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隶而从者任重而道远C、卷石底以出以中有足乐者D、心乐之黔娄之妻有言3、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A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

5、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树干,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C、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飘落,参差不齐,随风飘荡。D、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飘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4、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移步换景,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3 C、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

6、形成了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直接而强烈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相矛盾,其实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为了摆脱失败被贬的抑郁的心情而寄情山水,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5、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B ) :A、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 水, 鱼, 树, 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B、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C、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

7、语,写得宛如图画。D、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二)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A、水尤清洌清洌: B、往来翕忽翕忽:C、悄怆幽邃悄怆: D、俶尔远逝俶尔: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B、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3、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B )A、闻水声,如鸣佩环(听见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一散一聚的)C、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

8、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从正面描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流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B、对被贬后的柳宗元而言,凄苦是他感情的主主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流露了出来。所以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C、文中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D、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移步换景,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

9、境。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持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4 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三)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水尤清冽尤:格外 B、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C、以其境过清过:过于 D、不可久居居:居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B、佁然不动环堵萧然C、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10、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3、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B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A、 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B、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C、四面竹子树木缠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D、四面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非常寂寞。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 :A、 文章第二段的潭中之鱼的“乐”,是作者观赏景物产生的喜悦之情的写照。B、文章着力渲染“凄神寒骨,俏怆幽邃”的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C、文中的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从“伐竹取道”、鱼儿的“俶尔远逝”就知道。D、本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俏怆幽邃”,一乐一忧形成对比。

11、5、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B ) :A、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B、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冽,而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鱼的活泼。C、作者以严谨、自然、洁净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景与神会,情景交融。6、下列句子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急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B、一开头,作者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

12、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C、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将溪身与北斗星相对比,溪水与蛇相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D、本文前面写“心乐之”,但这种寄情山水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当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作者内心因改革失败被贬的优伤悲凉之情又流露出来,因此才有后文的“悄怆幽邃”。5 (四)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的是( A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面的石头上)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他人)。C、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

13、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第一段开头先写水声采用了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B,第二段主要写潭中的鱼,以鱼的少表现小石潭的小。C,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用“不可知其源”,表现小石潭小的特点。D,第四段写小石潭四周的环境,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情。3、下列问题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第一段主要描写小石潭,开头先写竹,写小声,属于正面描写。B、第二段写潭中鱼,正面写鱼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流澈。C,第三段写小石潭的源流,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溪岸的形状。D,第五段写同游的人,在写法上属于补叙。4、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C A、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呆呆地

14、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的记叙顺序分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四个方面。B、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静态。C,本文是作者记录游小石潭的情况,描写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

15、凄清的特点。6、下列问题没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B、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C、本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D、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 、 “翠”写形貌, “蒙络摇缀”写颜色, “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岳阳楼记6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