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细处落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54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处着眼细处落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处着眼细处落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处着眼细处落笔有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语文组张艳娟经过近四周的教学常规的学习,我的教育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国家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有了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而言,学是为了用, 是为了上好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恰逢学校组织听课, 我便把所学理论应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这堂课也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一.备课从大处着眼(1.)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讲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白兔和月亮, 白兔和月亮一文,围绕白兔在不同的情况下赏月的不同感受来展开故事,深刻剖析了人类常见的“得失之患” ,所以这一则寓言,关键词是“得失之患” 。为了这一重点,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读会写“窖

2、、泯、皎洁、风韵”等字词。2 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 落难、心旷神怡、 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3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感受白兔和月亮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对待人生机遇。(2)教学手段的使用我在备课时制作了课件,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既有丰富的图片,又有问题涉及,甚至连字词的处理都包括在内,主要内容都涉及到了。(3)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调动学生学

3、习的积极性, 我备课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检查法,朗读法,示范法,讨论法等。(4)教学环节的设定我把课堂教学设定了观看图片猜故事, 检查预习 , 走进寓言掌握情节, 品读寓言理解寓意 , 感悟寓言 , 布置作业 , 课堂小结七个教学环节。二课堂教学细处落笔() 生字词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一人一词的方式, 然后齐读,再点出重点字词让学生写,这样,一字一词都落实到位。() 朗读的指导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我则采用先示范读,再指名个别指导,最后齐读,既有段的指导,又有句子的指导。() 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学生对寓

4、言特点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知道是通过故事讲道理,对其他特点则讲不出来,我就采用启发式,给学生以引导,这样特点就总结出来了。 在课堂上我还采用了鼓掌, 敢不敢大声说等富有鼓动性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 小组合作形式的改变过去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时,我是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然后回头的形式, 在这堂课上我则让学生站起来讨论,学生的讨论意识立马增强,效果明显好了。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成了我这堂课的亮点,可由于我对一些细节的忽视,使这节课也出现了败笔。三细节带来的败笔 课堂环节多而不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的问题与材料,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有点多, 材料的处理也有

5、点仓促,这成了我这节课最大的败笔。 对学生的评价笼统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我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评价的时候指导不够细,光说读得好,而对好的地方,为什么好指导不够到位,这也是没从细处着眼而造成的。 肢体语言使用不当因为是新学生, 有的学生名字还叫不上来, 提问过程中我就使用了手势,可我伸出的是一个手指头, 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自己浑然不觉,其实这就是对学生的不礼貌,缺少平等待人的人文精神,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有手指着你说话, 你又感觉如何呢?换位思考一下,这还真是个大问题。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老师不论学多少教育教学理论,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得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每一次作业中,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都要从大处着眼统揽全局更要从细处落笔,多考虑上课的细节,从细节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变成一个理论水平高有内涵丰富, 富有人文精神的老师, 然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就要从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一点一滴沉淀,学生只有信其师才能信其道。然我们每一堂课多出精彩,少出败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