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54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董素一苏教版必修五课本选录了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 ,这篇课文被公认为比较难教的课文。怎样在新课标的视野下教出新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鲁迅及其作品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绝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治集团所独享的,而是普世的,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精神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他是从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精神以至整个人类的人性。因此,今天我们再和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应该更多的从“人” 及“人性” 的角度出发, 站在这样的制高点上,再从语言细部入手来研读鲁迅作品。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尝试“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教学方式,从“人”及“人性”这一“大处”出发,再由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小处”(细部)入手,

2、设计并组织学生探讨蕴藏在文本中的核心问题,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打通,进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精神、情操、人格的提升。具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一、导入“生命”及“人性”是鲁迅先生孜孜关注的焦点,是鲁迅作品的主旋律。那么同学们认为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特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呢?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文章里那段历史往事中,又出现了哪些人生造型呢?(同学们探讨交流“人”的内涵)二、分析理解作者关于“真的猛士”的评价及其内涵,感受理解作者对虐杀生命的当局者的愤慨之情精读相关语段,探讨以下问题:(一)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后请用三个词概括其特征。(二)作者在本文中对几位女子进行了高度评价?请找出这些文字品味理解。

3、(三)对于刘和珍等几位女子,作者称她们为“真的猛士”,你认为这样的评价恰当吗?小结、思考:这样的“真的猛士”,你认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呢?(四)研读第一部分中第三段,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非人间”、 “它们”,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五)第四部分中,作者说: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谁“下劣凶残”?到怎样的地步?结合文句具体说明。小结、 思考: “下劣凶残” 的人被作者称为什么?这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吗?“非人”,你认为此种说法恰当吗?能否为这类人再拟一个你认为恰当的名称?三、分析理解作者关于“庸人”的评价及其内涵

4、文中第二部分除了“真的猛士”,还提到了一类人,作者称之为“庸人”,细读此部分和第四部分,思考问题:(一)为什么说当时是“似人非人”的世界?(二) “庸人”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文句说明)庸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三)在第四部分中找出作者对“庸人”说的一句话,体会其含义。小结、 思考: 请再为 “庸人” 拟一个恰当的名称。想想当时的社会是由哪几种“人” 构成的?这样的状况今天依然存在吗?四、分析理解作者对“苟活者”的评价及其内涵文中塑造了在特定历史瞬间出现的种种人生造型:真的猛士、非人的当局者、似人非人的庸人,还有一种人, 作者称为 “苟活者”,你认为鲁迅先生把自己归为哪类人?请在文中找出证据

5、。(一)细读相关语段,在文中找出语句,概括说说“苟活者”有哪些特征?(二)细节点拨: “苟活者”为什么“苟活”?怕死吗?细读第六部分,说说“苟活者”对生命的态度。(和“真的猛士” 、 “非人”的“当局者”作比较)小结、思考:遍览了在特定历史瞬间出现的种种人生造型。那么,要具备哪些特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呢?鲁迅先生旨在塑造怎样的国民灵魂呢?五、理解“有话说”和“无话可说”的内涵,欣赏“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的行文方式请找出文中关于“说”与“不说”这一矛盾的句子,说说其缘由和内涵。细节点拨:(一)联系具体语境,说说每次“说”与“不说”的缘由。(二)这几句话可否看作文章的线索?说说理由。六、探讨

6、“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的原因(一)作者为什么既觉得“有必要”说话,又觉得“无话可说”、 “没有什么言语”呢?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细节点拨:1.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无话可说”呢?“有必要”,那么“必要”意味着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有必要”?2. 人的内心有两种力量在交错碰撞、此起彼伏,才会觉得“无话可说” , 又觉得有说的 “必要”,是哪两种力量呢?(明确:汹涌澎湃的感情和冷峻凝重的思考,即感情和理性)(二)美读:在读中感受情与理的转换交融之美请在文中找出情理转换交融的地方,细细品味,想想应该怎样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美读。 (教师可先找出一部分范读,然后学生小组内探讨美读方

7、案,选出组员进行美读展示)七、拓展应用,深化主题读完这篇文章,根据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仿照示例,为“大写的人”写两句话:大写的人,敢于在面对专制时奋起抗争;大写的人,;大写的人,。设计说明:教学设计的二、三、四环节是从“人”及“人性”这一鲁迅作品精髓的“大处”出发,从“真的猛士” 、 “庸人”、 “苟活者”等词语这些文本“小处”(细部)入手,从“无话可说”、 “有必要说”的矛盾这一文本“小处”(细部)入手,组织学生探讨“真的猛士”、 “庸人” 、 “苟活者”等词语的文本深层含义,带领学生探讨“无话可说”、 “有必要说”这一矛盾背后作者的内心情感及人文精神,从而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打通,进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精神、情操、人格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