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866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Φ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 共 13页目录1 、编制依据2 2、工程概述2 3、施工组织安排2 4、施工准备3 5、施工工艺及要点3-5 6、质量保证措施5-9 7、安全保证措施9-12 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2-13 第 2 页 共 13页一、编制依据1、国家、交通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2、国家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3、设计文件;4、成都至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新建工程现场调查相关资料。二、工程概述(一)工程概况该涵洞位于 K15+681 左侧处,为 11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涵长40m,涵洞中线与道路中线法向夹角为0o。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0.20Mpa。(二)、地质情况本

2、施工段地处丘陵地区,本涵地质为粘土基础,经验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三、施工组织安排(一)工期安排工程工期: 2010 年 03 月 08 日2008年 4 月 20 日(13 天)(二)施工组织安排1、项目经理部设6 个职能部门,施工技术部、安全质量检查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2、劳动力安排工作本施工区涵洞由各区段项目队负责施工,项目队由专业化施工人员组成,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具体见下表。施工人员安排序号职务人数1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1 2 技术员1 3 测量工1 4 试验工1 5 砌筑工3 6 电工2 7 架子、模板工3 8 木工2 9 混凝土3 合计

3、17 第 3 页 共 13页四、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图纸复核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了认真复核。2、主要试验测量仪器设备为确保施工质量, 满足工程施工检测及测量的需要,设置了符合工程需要的工地实验室。(二)征地拆迁以少占耕地,保护环境为原则,配合国土部门已完成征地和拆迁工作,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三)设备物资供应施工所用使用设备机具由公司统一调配,具体进场情况见表。 水泥采用峨眉山牌水泥、砂子、片石、砼骨料由项目部统一调拨,所有进场材料均已检验合格,材料供应计划见表。设备机具计划及进场情况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技术状况1 挖掘机PC220 1 良好2 发电机50KW

4、 1 良好3 蛙式打夯机2 良好4 插入式振动器4 良好五、施工工艺及要点( 一) 圆管涵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基底处理砂砾石垫层混凝土基础涵管安装混凝土包封沟槽回填1、施工要点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 复测中线、 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 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对设计确定的涵洞位置、方向、长度、孔径、出入口高程式以及排灌系统的连接等与实际地形地貌有不符时,及时与设计、监理沟通,必要时进行变更设计。第 4 页 共 13页2、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资料,详细调查核实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明和核对地质资料。对设计有要求的,首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基坑开挖时严

5、格控制平面几何尺寸和标高,严禁扰动基底。土质基坑开挖放坡1: 1,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石质基坑采用小型松动爆破,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弃土及机具设备堆放在距坑顶边缘12m外,且不小于基坑深度的地方,以减少压力振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性。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 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 符合设计要求经现场监理确认签字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当出现软硬不均时, 应立即通知监理、 设计单位作出处理,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降。根据设计施工图尺寸,人工清理基槽,放出基础坡脚位置,基础以外留50cm作业面。有水的基坑在工作面外挖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水,避免基底受泡。3、基础施工:涵管基础采用90砼带型基础。

6、施工时,先浇筑C1部分砼,管道安装好后,再浇筑C2部分砼,但 C1与 C2的交接面应认真凿毛清刷处理。砼由现场临时搅拌站拌制, 用机动翻斗车运输, 砼运至浇筑地段后通过溜槽送到基坑下浇注地点入模(侧模可采用钢模板架立,用木枋作围楞、立柱、支撑),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基础表面应平整顺直。待C1部分砼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处理表面及安装管道,然后用同样方法浇筑C2部分砼,其顶面应抹平。4、涵管安装所有钢筋砼平口管均为专业制品厂定型产品,购买应择优选购而且应有生产厂家质量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前,应认真检查,对有质量缺陷的砼管应及时退换。管道运至现场按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场地内短距离搬运可采用人

7、工撬棍、滚筒等工具。管道安装采用吊车及人工配合进行搬运和吊入,吊车应沿基坑边缘平行行驶,并应与基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安管必须顺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吊安轻提轻放,不损坏管道,安放后应及时将管子垫稳,管子间接缝应均匀,管内杂物应清除,管道安装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管道安装好并符合质量标准后,应及时浇筑基础 C2部分砼,待其强度达2.5Mpa后,即进行管道接口处理。5、沉降缝施工本涵洞设置 3 道沉降缝,缝宽2cm ,缝距 5m ,内填沥青麻絮。第 5 页 共 13页6、沟槽回填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作验收合格后进行。胸腔部分回填时, 必须在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如使用机械回填,

8、则胸腔部分、管顶以上0.5m 处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人工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 涵管顶面在回填土时必须分层压实,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冻土。7、防护工程待沟槽回填完成后施工,浆砌工程采用座浆法施工,并做到砂浆饱满、丁顺交错、大面平顺。管座及涵管安装控制标准项目控制标准( mm )管座或垫层混凝土强度在合格标准内管座或垫层宽度、厚度设计值相邻管节底面错台3 六、质量保证措施(一)保证质量的制度措施1、技术交底制度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 在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队长、质量检查员以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

9、准、施工工艺、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人员明确标准。技术交底资料办理签字并存档。2、质量责任制度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制度,将每一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每道工序都落实到责任人,对于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追究每个责任人的责任。3、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经签证合格后,方可隐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按三级进行,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 为验收时的质量检验打下良好基础。第 6 页 共 13

10、页5、材料的采购及和现场验收制度物资部为材料采购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工程所用物资的采购、检验检测、标识、管理工作,工程开工前,根据材料使用计划对材料供应商从生产能力、质量管理、商业信誉等方面进行评定,选择几个合格的供应商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商。6、施工资料管理制度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分管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资料(含照片、录像),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的整理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填写整理, 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 质检工程师将全部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二)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1、人员管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认真学习规范 、

11、 标准和设计文件,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所有参战人员进场前均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2、物资管理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做到未经检验的材料不进场,不放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同时抓好材料储存、保管、领发使用监督及回收、周转等管理环节的工作。3、机具设备管理施工所需的测量、试验设备均进行校验或标定,确保测量、试验数据准确。所需的施工机械进场前维修检查,确保操作可靠性,并做到组织合理,人机固定,持证操作,高效运转。4、施工技术管理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以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责任制及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

12、范。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由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科长、 单项工程技术人员逐级进行书面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组织施工精测队,负责全线的控制测量网和施工放样,执行复测制度,复测工作要核对,并换人复测。抓好技术资料管理。施工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各种原始资料搜集齐全,用于组织第 7 页 共 13页后期施工、编制竣工文件,并进行施工技术总结。(三)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1、测量与试验质量接到设计资料后,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测量队对所承担区段控制桩间的方向

13、、交角、长度、及水准点高程和中桩进行复测。利用设计提供水准、控制点进行复测及加密。当复测成果在规范规定限差范围内时,以设计资料为准进行施工;若发现误差超限时,进行再次复测,若仍超限则上报设计单位并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 建立严格的测量制度,健全测量责任制。所有测量工作中的计算均须由两人独立完成,一人计算,一人复核。所有测量的外业记录格式符合行业测量规定要求,测站、读角、边长测量、水准前后视、转镜点等都逐一填簿记录并附草图,原始记录清晰、整洁,不应涂改,原始记录、计算及成果书都应妥善保存。建立检测试验机构,组建施工现场设试验组,层层负责,确保提供最佳工艺参数。为施工质量提供一流保障。工地试验组配

14、备足够数量的试验设备,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仪器设备严格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并用规定的标志进行标识。 在检测与试验中不使用不合格的仪器设备或不经验定的仪器设备,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仪器设备立即报废;对于大型、高精度贵重仪器设备使用,需做好记录登记,使用前先检查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使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操作,使用后及时保养。2、涵洞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开工前进行定位复测,准确确定涵位的位置,埋设必要的护桩,设置水准基点。确保涵位中线及各部位标高准确无误。明挖基坑开挖,按规定进行坑壁防护,防止坍塌。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检查,基底的承载力要符合设计文件和结构设计要求。有水基坑开挖必须有排水措施

15、。基础开挖后,认真核对地质资料,并做好原始记录。挖井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其结构尺寸。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能进行下步工序。复核涵洞位置是否满足其使用要求,发生不符时及时上报解决。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检验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加强原材料的检测工作, 水泥、钢筋等厂供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控制其质量规格符合施工要求。对砂、石料等地材进行性质、强度试验,严格控制其粒径及含泥量不第 8 页 共 13页超过设计要求。桥梁施工前,精确测定各墩台位置,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避免出错。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统一供应,拌和设备优选自动

16、计量设备。 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每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验并记入施工记录,控制坍落度在标准坍落度的15mm 范围内,保证混凝土强度试验的频数、试件组数达到规定要求。严把模板质量关,模板设计要完美,加工质量要保证精度要求,特别注意出厂前检验其拼装质量。现场安装牢固、板缝密贴平整,选用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脱模剂,并在涂刷时保证均匀、不流不滴。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其和易性满足结构尺寸要求和混凝土振捣要求以保证其外观质量,分层厚度不大于规范规定,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不过不欠的原则。结构物能一次浇筑的必须一次灌完,需设置施工缝时做好接茬处理,保证接茬平顺,并在续浇时进行接茬处理。基础混凝土未达到终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