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860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快乐的杉树林(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小学语文第九册 1、快乐的杉树林执教者:五年级教学目标: 1、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 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的;在“分述”部 分又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3、学习 “抓中心句学课文”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毫不在意”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节。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杉树林四季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教学环节学生行为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出 示 图

2、 片 及 课 题,交 流 感 受。1、看图片,说 对杉树林的 印象。 2、齐读课题。1、出示杉树林的图片。 2、补全课题。媒 体 的 情景创设,让 学 生通 过 感 官 认识 杉 树 林, 并在表达 中 说出 自 己 对 杉树 林 的 初步感受,在 此 基础 上 补 全 课题 “快乐的”, 从 而激 起 学 生 学习 课 文 的 兴趣 和 热 情。2 初 读 课 文 , 整 体 感 知 。1、根据自学提 示学习。2、交流。3、学生读。4、完成填空: (什么季 节) 的杉树林 给我的童年带 来了快乐。我们 在杉树林(干什 么),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概括全文

3、内容的句子,并用“”划下来。圈出表示时间的语句,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出示有关表示时间的语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3、引读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和表示时间的语句, 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表达顺序: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春回大地天渐渐热了一阵阵凉风吹来冬天来了我家门外的杉树林4、小结本文写作特点。5、板书:做游戏避暑赏景玩雪此 环 节 的 设计 让 学 生在读读、划 划 的过 程 中 知 道文 章 是 按 “总起分 述总结”的 方 法组 织 材 料的;在“分 述” 部分又是 按 时间 顺 序 描 写不 同 季 节 的景 色 特 点。 一个填空 练 习进 一 步 帮 助学 生 理 清 课文 的 脉 络,

4、了解作者 的写作顺序, 又 让学 生 在 大 致了 解 了 课 文主 要 内 容 的基 础 上 进 行语 言 训 练。深 入 研 读 , 读 说 品 悟 。学 习 第 二 小节 (春 天) 。1、学生自主学 习,交流。2、抓住“毫不 在意” 、 “毫 不在乎”两 个 词 的 理 解,结合课 文内容完成1、 以小组为单位,随意选择“春 夏秋冬”任意一个季节的内 容进行朗读比赛。思考:文 中哪些语句写出了杉树林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 的快乐,划出有关句子并说 说理由。 2、出示: 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 到 杉 树 林 里 做 游 戏 。 玩 累 了,, 有的还带着“牙牙” 学语的娃娃来观看。

5、大伙儿轮 流荡秋千 , 毫不在乎。本 环 节 学 生在 阅 读 文 本的 基 础 上 会产 生 自 己的感受,学 生 比较 多 的 关 注到 的 是 孩 子们 在 杉 树 林玩 耍 的 内容,从“受 了 责骂 也 毫 不在意,屁股 疼 上三 天 也3 填空: 对 我们毫不在 意,对 我们毫不在 乎,我们在 意、在乎的 是。 3、读句子,说 说了解了什 么?4、再读句,从 作者对杉树 叶变化的细 致描写中, 感受到了什 么? 5、感情朗读。引导关注文中的“一 , 就, ” ,感受小伙伴们急切的 心情,指导朗读。 板书:荡秋千3、出示: 春天来了,杉树林长出嫩 绿的幼芽。没几天,绿芽就渐 渐地长成

6、草绿色叶子,最后越 长越大,就成了一根根针似的 叶子。 4、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杉树叶生 长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描写 中,感受他对杉树林的喜爱 之情。5、指导朗读。毫不在乎”等 语 句中 体 会 到 童年 的 快 乐, 容易忽略 对春天到来, 杉 树叶 变 化 的描写,因此 教 学中 教 师 引 导学 生 反 复 读相 关 句 子, 体会作者 观 察的 如 此 仔细,正是体 现 了对 杉 树 林 的喜 爱 之 情, 而对杉树 林 的喜 爱 正 是 源于 杉 树 林 给作 者 童 年 带来 的 快 乐, 也为后文 学 习做 了 很 好的铺垫。 学 习 第 三 小节 (夏 天) 。1、读句子,说 说感受到

7、了 什么?2 、 比 较 句 子 “ 烤 ” 和 “照”, “拼 命”和“不 断”的区别。 3、读这段话, 你从哪个词 中最能感受 到作者杉树 林的喜爱? 说说理由。 理解“胜地” 。 结合生活展 开想象,假 如是你,你 还会在树阴 下 做 些 什1、出示: 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 地,树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气 热,拼命地叫着。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盛 夏“天热”的程度,从而真 正理解“酷暑难挡”。3、出示: 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避 暑“胜地” 。当然这里是我们的 天下喽!我们不约而同地带着 椅子、板 凳到杉 树林 里去避 暑 。 ,杉 树 林 里 凉 快 极 了, 有的下棋,有的做游戏。

8、 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 生机。 板书: “胜地” (我们的快乐天堂)本 环 节 仍旧围绕“哪 些 语句 写 出 了 杉树 林 给 我 的童 年 带 来了快乐,并 说说理由”这 一 话题 展 开 教学,让学生 在 独立 思 考 感 悟的 基 础 上, 抓住重点 词 句体 会 杉 树林给“我” 带来的快乐。 这 一部 分 的 教 学先 让 学 生 通过 比 较 字 词从 而 理 解 盛夏 的 酷 暑难挡,再引4 么? 体会“胜地” 文中的真正 意义,理解 加引号的原 因。 4、朗读体会杉 树林在酷暑 难挡的盛夏 给我们带来 的欢乐。4、板书: 做作业 下棋 做游戏导 学生 关 注 “胜地”一

9、词 帮 助学 生 理 解“胜地”原 指 有名 的 风 景 优美 的 地 方, 而作者将 不 起眼 的 杉 树林称作“胜 地” 让我们感 受 到了 这 片 树 林给 孩 子 们 带来 了 的 无 限乐 趣 及 作 者对 这 片 树 林的 情 有 独钟,从而也 解 决了 “ 胜 地” 加引号的 原因。 学 习第 四 、 五 小节 (秋 天 、 冬 天) 。1、自读,说说 体会。2、感情朗读。3、交流:秋天 是杉树林最 美 丽 的 时 候,孩子们 在 干 什 么 呢? 4、背诵积累这 一小节。1、出示: 杉树的叶子开始由绿色变 成了半黄半绿的颜色;过不多 久,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 样鲜艳,火红火红

10、的,远远望 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 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美 丽极了。 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 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 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秋天杉树林主要美在树叶 上,这景色是独特的,引导 学生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 地朗读。 3、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语言并通 过合理想象感受秋天的杉 树林能给孩子们提供特殊 玩耍的方式, 从而体会到杉 树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 欢乐。 4、合作读这一小节。对秋天、 冬 天这 一 部 分 的学 习 主 要 采用 以 读 代讲的方式, 通 过自 读 感 悟 和教 师 提 示性的引读, 让 学生 深 入 理 解家 乡 的 杉 树林

11、给 我 的 童年 生 活 带 来了 无 穷 的乐趣。教师 通 过创 设 意 境, 让学生在 读中悟,悟后 读 ,水 到 渠 成 ,熟 读 成 诵。5 5、同桌互读第 5 小节,并 说说从哪儿 感 受 到 了 “冬日杉树 林的美丽以 及我们的快 乐” 。6、感情朗读。5、美丽: 引导学生抓住“ , 地面 上,, 树干上, , 屋顶上” 理解“粉妆玉砌”,体会杉树林 冬天所特有的美,随机指导朗 读。 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有的 , , 有的, , ”以及最后一个省略 号体会杉树林使我们的冬天的 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 带来了欢乐。 板书: 堆雪人 掷雪球总 结 全 文 , 拓 展 迁 移 。小

12、组合作, 大组交流。选择一个季节, 结合板书, 联系课文 内容并 通过 合理想 象,介绍作者家乡的杉树林。 分层要求: (1)根据板书简要复述。 (2)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复 述。 (3)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杉 树林介绍完整。教 师 引 导 学生 回 顾 全文内容,一 方 面是 为 了 使 学生 在 回 顾 中加 深 对 文 章整 体 性 地把握,另一 方 面再 次 点 名 文章 结 构 特 点有 助 于 学 生更 好 地 完成练习。最 后 一环 节 的 写 话练 习 旨 在复习按“总 起 分 述 总结”的方法 组 织材 料 的 基 础上 训 练 学 生用 先 概 括 后具 体 的 方 式表 达 课 文有关内容, 以写促读,加 深 对课 文 中 心的把握。6 板书设计:1、快乐的杉树林总起分述总结春天做游戏(荡秋千)夏天避暑“胜地”(做作业、下棋、做游戏)快乐无穷的欢乐秋天赏景冬天玩雪(堆雪人、掷雪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