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853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第六、七学习主题导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曾兴莉)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 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 “ 謇” 与“ 骞” 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 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联系比较解释现象, 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 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资料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 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 是历史的进步; 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它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殊国情;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 黄金时代 ” 凋谢萎缩);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

4、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 “ 黄金时代 ”(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2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3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使学生具备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4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以 50 家为一组,统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

5、话占有比率, 家庭网上通讯比率。然后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变化原因。四、知识链接1张謇 (1853 1926 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江苏南通人,16 岁中秀才, 1885 年中举人, 1894 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 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 后相继建成大生二、 三、八纱厂以及盐业、 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与此同时,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实业。 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

6、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 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在南通以外的其他地方, 张謇还倡议和资助建立了一些学校。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民国初年,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来先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商、农商部总长。1915 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活动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活动,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压力下,陷于窘境。1926年病逝。2申报,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1872 年 4 月 30 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在上海创刊。 初隔日出版一张, 四个月后改为日报。 1909 年为席裕福购进,1912 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反映抗日救亡

7、要求,并出自由谈副刊,发表进步言论。1934 年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趋向保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 系报纸。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时停刊。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人物:状元实业家:口号:目的:结果:过程(三个阶段):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1. 2. 3.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六、问题探究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个阶段?3、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4、民族工

8、业的 “ 黄金时代 ” 非常短暂的原因是什么?5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部门?这说明了什么?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7、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8、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9、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七、目标检测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 “ 实业救国 ” 的民族资本家是:A.方举赞B.陈启沅C.张謇D.孙英德2. 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自然经济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D社会

9、主义经济蓬勃发展3.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 。其原因不包括: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 黄金时代 ” , 其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A. B. C. D. 5. 一战期间,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D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日本给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10、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 右图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7、材料解析题:民族资本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其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请回答:(1)19 世纪 60 、70 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大幕被拉开,1882 年,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铁厂,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上,“ 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国旗 ” ,这是为什么?(2)1895 年1913 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哪位民族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他投身实业之前的身份是什么

11、?(3)1914 年1923 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 黄金时期 ” ,其外部原因是什么?1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2 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 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B因特网C电视 D报纸3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A照相机B电影与照片C申报D课本与字典4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

12、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B、男子易服C废除跪拜礼D取消 “ 大人” 称谓6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7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 “ 老爷”“大人” 等称呼,使用 “ 先生”“君” 平等称呼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9.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片略)请回答:(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13、(2) 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 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九、作业布置1.记忆和理解本学习主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预习第七学习主题,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解我国近代科技、 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史实和文学艺术巨匠的成就。掌握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教育改革的艰难,中国近

14、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范例教学,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 “ 照方抓药 ” ,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学科领域、时代创建京师大学堂与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对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锻造。讨论探索,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道理清末新式学堂教学内容与今天学校教学内容异同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

15、 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讴歌民族独立, 反对外来侵略是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需继承发扬。思想意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 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3教师引导学生

16、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四、知识链接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京张铁路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崖峭壁,工程之难为当时世界所罕见。关沟路段包括居庸关、八达岭、五挂头、石佛寺等四个隧道工程,总长1 645米,最长的是八达岭隧道,长 1 091 米,居庸关第二,长367 米。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者的讥讽嘲笑,克服缺少资金、技术设备等重重困难,在开凿号称“ 天险” 的八达岭工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段施工的方法, 精心设计了从洞身中段开一口大井垂直下去与两端相对开凿的办法, 詹天佑亲自把关, 精益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