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700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原子高考模拟题汇编(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加温或加压的方法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 个C 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射线的贯穿作用很强,可用来进行工业探伤2氢原子的电子从n=4、能量为E4的轨道跃迁到为n=2、能量为E2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 的光。以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4与 E2的关系是:A chEE24B. chEE24C. chEE24D. chEE243. 氢原子的电子从n=4 的轨道分别跃迁到n=1 的轨道和n=2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1、2的光,从 n=2 的轨道跃迁到n=1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3的光。 1、 2、3

2、之间的关系是A. 123B. 321C. 12213D. 322314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b 为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色光 a 如果是黄光,色光b 可能是紫光Ba 光光子能量大于b 光光子能量C在同一装置用这两种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看到的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Db 光的波长大于a 光的波长5用蓝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蓝光的强度减弱,则()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3、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 E1为基态, 若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 B 处于激发态 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 A 可能辐射出3 种频率的光子B原子B 可能辐射出3 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 A 能够吸收原子B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 B 能够吸收原子A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太阳光b a 小水珠E1 E2 E3 E4 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波是横波B电子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并且已被实验证实C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 任何一种光照到金属上,只要时间足够长都

4、可以发生光电效应8如图所示, 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镜顶角 =41.30o,一束白光以较大的入射角从棱镜的一侧射入,通过棱镜后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在光屏上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当入射角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请根据下表中该棱镜材料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和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判断光屏上彩色光带的变化情况色光红橙黄绿蓝紫折射率1.513 1.514 1.517 1.519 1.528 1.532 临界角41.37 o41.34 o41.23 o41.17 o40.88 o40.75 oA.红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剩下黄、绿、蓝、紫四种色光B.紫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只剩下红、橙两种色光C.紫光最先消失,

5、最后光屏上没有任何色光D.红光最先消失,最后光屏上没有任何色光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B.玻尔氢原子理论是依据天然放射现象分析得出的C.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不变10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 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正确的是A.a 光光子的能量比b 光光子的能量大B.在玻璃中, a 光的光速小于b 光的光速C.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大于b 光的临界角D.经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干涉条纹,a 光条纹宽

6、度小于b 光条纹宽度光屏空气玻璃a b O c 11右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 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 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11eV 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eV 12氢原子发出a、b 两种频率的光,经平行玻璃砖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若 a 光是由能级n=4

7、向 n=1 跃迁时发出的,则b 光可能是A从能级n=5 向 n=1 跃迁时发出的B从能级n=3 向 n=1 跃迁时发出的C从能级n=5 向 n=2 跃迁时发出的D从能级n=3 向 n=2 跃迁时发出的13如图所示,给出了核子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放出的射线垂直磁感线穿过磁场时,一定发生偏转C由图可知,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 C 要放出核能D由图可知,原子核D 和 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吸收核能14在下列自然现象之中,可以用光

8、的干涉理论解释的是A.天上的彩虹B.阳光在树林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C.肥皂泡上的彩色花纹D.水中十分明亮的空气泡15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场)的形式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其总功率达到3.8 1026 中。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估算,单纯地由于这种辐射,太阳每秒钟减少的物质质量的数量级最接近于A1018 kg B 109kg C 10-10 kg D 10-17 kg 16颜色不同的a 光和 b 光由某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 Cb,且 CaCb。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 光照射,则A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n=4 n=3n=2n=1-1

9、.51eV-0.85eV-13.60eV-3.40eV核子平均质量玻璃砖b 光束a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C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D入射光强度增加17如图所示, 1、2、3、 4 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 处在 n=4 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A n=4 跃迁到 n=1 时辐射的光子Bn=4 跃迁到 n=3 时辐射的光子C n=2 跃迁到 n=1 时辐射的光子Dn=3 跃迁到 n=2 时辐射的光子18如图所示, 一验电器与锌板用导线相连,现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之后,验电器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A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

10、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增大B将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不变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 板,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将增大D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指针一定偏转19 “ 嫦娥一号 ” 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 年 10 月 24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 长征三号甲 ”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携带科研仪器的电源,它有多项科研任务,其中一项是探测月球上氦3 的含量,氦3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可以采用在高温高压下用氘和氦3 进行核聚变反应发电。若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6u,

11、氦 3 的质量为 3.0150u,氦核的质量为 4.00151u,质子质量为1.00783u,中子质量为1.008665u,1u 相当于 931.5Me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A氘和氦3 的核聚变反应方程式:2 1H +3 2He4 2He+X, 其中 X 是中子B氘和氦 3 的核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约为17.9MeV C一束太阳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则透射光的强度不发生变化D通过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可知月球上存在氦3 元素20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红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 S2与单缝 S 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

12、上形成干涉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只减小两条狭缝S1、S2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将增大1 2 3 4 n- 13.6 - 3.4 - 1.51 - 0.85 0 E/eV 紫外线灯锌板验电器B若只减小两条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将增大 C若只在两条狭缝与屏之间插入一块与屏平行的平板玻璃砖,条纹间距将增大 D若只把用红光照射改为用绿光照射,条纹间距将增大21一个氘核 (H21)与一个氚核 (H31)发生聚变, 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A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He42B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He32C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He32D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He4222

13、在下列各组光学实验现象或事实中,都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一组是A泊松亮斑、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B. 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C.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偏振现象D. 日食、光电效应现象2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衰变说明原子核里有电子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和两次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 个C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缩短D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24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平行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 AB C D 25下列说法正

14、确的是( ) A当氢原子从n2 的状态跃迁到n6 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具有相同的核子数D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屏P P1 S1 S2 S 图甲图乙26下列光学现象中,不能用波动理论解释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B.光的衍射现象C.光的偏振现象D.光的反射现象27.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A 射线, 射线, 射线B射线, 射线, 射线C 射线, 射线, 射线D 射线, 射线, 射线28a、b 两平行细光束垂直射入直角玻璃三棱镜的AB 面,对应的折射光束

15、a、b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B若 b 光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a 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C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b 光对应的干涉条纹较宽D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顶角A 增大时, b 的折射光束b在 AC 面上先消失29 a、b 两束单色光分别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 图甲是 a 光照射时形成的干涉图样,图乙是 b 光照射时形成的干涉图样。下列关于 a、b 两束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光子的能量较大B 在水中 a 光传播的速度较小C若用 b 光照射某金属没有光电子逸出,则a 光照射该

16、金属时也没有光电子逸出D若 a 光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三能级向第二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b 光可能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产生的30右图给出了核子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放出的放射线通过磁场,其中一定不偏转的射线是 射线C由图可知,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 C 要放出核能D由图可知,原子核D 和 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吸收核能31氦 氖激光器发出波长为633nm 的激光,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 1mW,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346.6310J s, 光速为83.010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