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645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上期末语文试题(初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四语文试题第1 页 (共 8 页)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四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阴霾(m i )恬静( ti n)苦心孤诣(y)B玷污( di n)蹂躏(l n)扑朔迷离( shu?)C博弈(y)媲美( p)鞠躬尽瘁(cu)D涟漪(q)沉湎(mi n)顶礼模拜( m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打扫卫生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B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

2、名归。C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D孩子刚进入初中读书,家长们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微不至。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B为了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王老师不断整理并搜集了大量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C对于这种超员行驶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D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咱们赶快回家, ”妈妈对儿子说: “你爸爸做好饭在家等着我们呢。”B明天放

3、假,你是去踢足球,还是在家做作业?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D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5综合性学习。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初四语文试题第2 页 (共 8 页)(1)一同学搜集到了两副与名人有关的对联,请你根据对联内容写出其相应的姓名。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姓名: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姓名:(2)下面是两幅名胜景点的对联,请你根据内容写出相

4、应的景点名字。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景点名字: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景点名字:(3)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线段把下面左右句子连接起来,组成四副完整的对联。A两袖清风存正气a琴棋书画自陶情B竹菊梅兰可养性b莫愁两鬓霜雪寒C且喜满园桃李艳c雪压难摧涧底松D风吹不动天边月d一间陋室透书香6默写填空。,浅草才能没马蹄。,散入春风满洛城。自古逢秋悲寂寥,。衣带渐宽终不悔,。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运用对偶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喜欢以酒入诗,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写出两句连续的借酒抒情的诗。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曹操的诗观沧海,完成第7 题。东临碣石,

5、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请你就诗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初四语文试题第3 页 (共 8 页)(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 10 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 道次迎拜。

6、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 传)【注释】郭 伋(j )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尊君在不(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诸儿复送至郭外(4)其为人若此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10.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 。但从选材角

7、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 从表达方式看, 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4 题。文化需要相互凝视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品的名字改掉。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

8、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初四语文试题第4 页 (共 8 页)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9、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10、。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 才能“走出去” 。2006 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

11、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11. 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1)(2)(3)12. 第段中的事实论据有什么作用?13. 阅读第段,说说为什么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请分条概括。(1)(2)(3)(4)14. 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在文中的含义。初四语文试题第5 页 (共 8 页)(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 题。母亲的羽衣张晓风(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12、(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

13、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 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

14、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

15、底是 不是仙女变的?”(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初四语文试题第6 页 (共 8 页)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15. 认真阅读全文, 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 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16. 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

16、羽衣的仙女呢?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是的, 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17. 读第( 6)至( 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 6) (7)两段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从第( 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综观这三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18. 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19. 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