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645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首古诗阅读题初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 诗 词 阅 读 题一、己亥杂诗龚自珍(清)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浩 荡 离 愁 白 日 斜 , 吟 鞭 东 指 即 天 涯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3、怎样理解诗中的“ 离愁 ” ?4、 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5、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答案: 1、略2、“浩荡离愁(离愁)3、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

2、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4 、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5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6 、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1、请用“

3、”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谁家 新 燕 啄 春 泥 。2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最 爱 湖 东 行 不足3.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怎样的景象? 4. 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 ),并加以品析。7.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略 2 。不够3 。春水初涨、

4、莺飞燕舞、春花渐开、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4“几处”“谁家”,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5“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 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6“水面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7 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 、望岳杜甫 (

5、 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造 化 钟 神 秀 , 阴 阳 割 昏 晓 。3 荡 胸 生 层 云 ,决眦 入 归 鸟 。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造 化 钟神 秀(2)会当凌 绝 顶3、翻译下列句子。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4赏析句子:(1)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表达效果。(2)赏析“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作用。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表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6、尾联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略2

6、。钟:聚集。会当:终当,终要。3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4 “ 钟” 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 割” 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5. 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达雄伟的特点。6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7 诗歌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4 随风直到夜郎西。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闻王昌龄左迁

7、龙标遥有此寄( 2)我寄愁心与明月3、赏析句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略2。左迁:贬官。与:给。3( 1)漂泊之感,离别之情。(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 愁心 ” 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4本诗是一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切之情。= 5、江城 子密 州 出 猎苏轼(宋)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8、 ,左牵 黄 ,右擎 苍 . 锦 帽 貂 裘 , 千 骑 卷 平 冈 。 为 报 倾城随 太 守 ,亲射 虎 , 看 孙 郎 。酒 酣 胸 胆 尚 开 张 , 鬓 微 霜 , 又 何 妨 ! 持 节 云 中 , 何 日 遣 冯 唐 ? 会 挽雕 弓 如 满 月 ,西北 望 ,射天 狼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老 夫 聊发 少 年 狂(2)会挽 雕 弓 如 满 月3、翻译下列句子。(1)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左牵 黄 ,右擎 苍 . (2)酒酣 胸 胆 尚 开 张 , 鬓 微 霜 , 又 何 妨 !5 4、解释下列句子用典的含义。(1)亲射虎,看孙郎”(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9、唐? (3)西北望,射天狼。5、句子理解。(1)试对“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这句话作简要赏析。(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6、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太守形象?7、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 卷 平 冈 ”所展现的狩猎场面。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略。2 、姑且、暂且;定将。3、( 1)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2)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4、 (1)写出了作者以孙权自比,所具有的那份少年狂气。(2)写出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表达了作者要竭

10、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5、 (1)形象地写出了太守出猎的雄姿、壮观的场面以及高昂的情绪。(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6、虽然年老、但仍希望报效国家、为国建功立业的太守形象。7、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8、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天净 沙 秋 思马致远(元)6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 ,断肠 人 在 天 涯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

11、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 小桥流水人家 ” ?4、这首是表达了怎样思想的感情?5.简析该曲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1、略。2、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3、答: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4、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

12、乡的游子的思乡愁绪。5、答:示例一: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通过选取九种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互映衬,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让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加悲凉。= 7、酬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 ,二十 三 年 弃 置 身 。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 ,到乡 翻 似 烂柯人 。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 ,病树 前 头 万 木 春 。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 ,暂凭 杯 酒 长 精 神 。2、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7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暂凭杯酒长精神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请分别说说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5、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思想感情:蕴含哲理:6、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略。2、( 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增长、振作。3、“怀旧空吟闻笛赋”句借向秀对嵇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翻似烂柯人”句借晋人王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

14、事变迁的感叹,表达了诗人被贬23 年后回来的恍若隔世、生疏惆怅的感受。4、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 、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蕴含哲理: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8. 使至塞上王维(唐)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8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15、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略2、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表达作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诗人以“蓬”、 “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3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具有画面美。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