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643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心理学自考笔记 第一章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健康 一、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个人做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一种让我们实现全部潜能的生活能力)。健康意义已经不局限为一已之私事,对于 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二、健康的内容 健康三维 :世卫组织组织法宣言中提出了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 态” 。 意义:极大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 健康连续体 :健康与疾病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彼此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者都可有不同的程度,综合

2、的统一体。不同个体不同 时期处于连续的统一体的特定范围。 意义:使人们除关注健康和疾病两端点外,也同时关注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诱病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 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此时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 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标志着对疾病的预防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 性转变。 健康连续体的不足:是一种双极结构,透露着躯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追求。不过现实中不乏身残

3、志坚者(乐观和坚定会 使身残志坚者生活更好,身心相互分离、 交互作用、 彼此促进或消减) 。 因此躯体、 心理健康应该是即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注: 生理维度、功能维度) 。 四、健康的测量 (一)健康评价标准 、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主要看四项指标: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死亡率和发病率进行分类的唯一国际标准国际疾病分类ICD (对疾病、有 关健康问题以及疾病和操作的外部原因进行分类),ICD-10 是所有一般流行病学及许多卫生管理用途的唯一国际标准诊断分类。 沙利文指出, 估计一个人寿命长短时应把寿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种种生理功能完备的时间;另一部分是某些生理功能丧失

4、的时间, 这样可以得出平均健康寿命。 、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主要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通过自我报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 查等手段测量。 (二) 生活质量 及其评价 定义: (世卫)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涉及领域: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最常用量表测评法,量表有三类:普适性量表、疾病专用、领域专用。 意义:生活质量评价的应用,使健康测量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转

5、变。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如主观健康感、 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价不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 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 (三)健康成份测量新框架:ICF 影响到健康本身的状况(疾病、疾患、损伤、中毒及外部原因)被ICD-10 所编码,而对个人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如功能、残疾、活动 及社会参与能力、环境因素等)则被“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所编码。从概念上从把侧重疾病的结局分类(前身)转变为健 康的成分的分类。 ICF 健康成分分为两个部分(功能和残疾、背景性因素)的四种情况:身

6、体功能和结构与损伤;活动与活动受限(功能的个体方面);参 与与参与受限(功能的社会方面);背景性因素。 ICF 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交 互作用是独特的,不是一一对应的,也是双向的,一个方面可导致多个方面的变化。不能简单的从一种损伤或多种损伤去推测能力受限 或活动表现的局限。 意义:、 ICF 建立在交互作用模式基础上,将功能和残疾作为一种交互作用和演进的过程,为研究和临床以及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多 角度方法。 、ICF 建立在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认为残

7、疾性不仅是个人的特性, 也是社会环境形成的一种复合状态。健康是一种实现全部潜能的能力。对残疾问题的管理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 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坐轮椅的人没有坡道而无法到达办公室时,ICF 干预的重点是建筑物改建,而不是人被迫去别的地 方) 。ICF 反对将残疾定义为一种隔离的少数人群的特征的观点,通过采用ICF 作为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各国不仅是采用了一种新工具, 也认同了关于健康的融合、平等和人道的观点。 第二节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 一、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一)早期疾病的超自然/ 魔法理论 人类早期, 心与身被视为一个整体,邪魔入

8、侵或冒犯神灵往往导致疾病,大多治疗的目的是使被冒犯的神灵恢复平静或使邪魔离开。 超自然信仰可以带来安慰。颅骨环钻术古老的医学方法之一,即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病的物质理论 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古希腊医学黄金时代的缔造者。把疾病看成自然现象,使人们摆脱了神 秘主义的魔法理论。 、把癫痫看成一种自然现象,开启了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认识源头。 、认为废物污染过的土地会向空气排出有毒气体,可引起疾病,从环境卫生的角度指明了疾病的预防之道。 、另一大贡献是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体液学说,体液平衡即健康。疾病最早的系统性理论,是疾病

9、的物质理论。不仅认识 到了躯体功能在健康中的作用,同时认为这些因素对心理(人格) 也会产生影响, 是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体现。有学者把此阶段称 “自 然哲学阶段” 。 (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 神秘主义和鬼神论主导了疾病的概念,被看成上帝对邪魔的惩罚,治疗常采用鞭打以祛邪,医生的作用带上了牧师的职能,治疗与 宗教活动混为一体。教会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创造物,不能做为科学研究对象,解剖被严格禁止。 (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 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医学也摆脱了神学的桎梏,开始进入实证阶段。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先后经 历了器官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10、以及从另一角度补充和深化的细菌理论及基因与分子生物学。 为摧毁过去健康领域的迷信观念,身心二元论受到现代医学高度重视(身心互不影响,躯体疾病由生物学因素所致,只能生物学方法治, 医生负责;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是心理因素所致,哲学家和神学家主管)。 (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 生物医学的贡献: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还发明了抗生素,使人们有了对抗细菌性感染的有力武器;对基因图谱的研究,更 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生物医学对于人类健康功不可没。 生物医学的不足:其一,简单地认为没有细胞损害或生理病理改变就是健康,反之则是疾病。因而在诊断和治疗中,只考虑生物学上的 变化

11、,只注意躯体的功能障碍,而忽略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变化。其二,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只是病痛而不是真正的健康,关心的只是 延长生命的数量而不是提升生命的质量。其三,更多地强调治疗而不是预防和保健。 随着现代心理学发展,特别是弗洛伊德对转换性癔症的研究,研究者开辟出了心身医学。以此为代表的生物心理学研究,使人们突破了 生物学的单纯视野。深刻认识到,人是完整的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是多因素(包括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健康观和整体健康模式正日益成为现代心身医学的理论观。 21 世纪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

12、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 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 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等等。 21 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第二章健康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界定 一、健康心理学的确立 人类疾病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染性和营养不良患者减少,慢性疾病越来越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中人 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尤为突出。医疗领域的人员也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

13、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背景下, 健康心理学得以确立。 1978 年抛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批准健康心理学成为APA第 38 分支。 二、健康心理学的目标 、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原因或缘起,即它们的病因学。(尤其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起源感兴趣) 、增进健康。(关注如何使人们进行增进健康的行为) 、防治疾病。(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健康的因素;帮助已患病者调整状态,适应其疾病并遵守困难的治疗方案) 、促进公众健康政策,改善健康保障体系。(研究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为他们改进服务、提高服务 成效提供建议) 三、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及分析 定义:融教育、科学和职业等多种功能

14、为一身,在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失调相关病因的辨别以及健康服务 体系的分析和促进、健康政策的形成等方面有独特贡献的心理学学科。 重点:健康心理学针对的是躯体健康和生病问题,而非精神健康和病态问题;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社会关注的持续性、生 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费用的控制等问题,特别是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改善;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分析和促进健 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的形成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关注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的联系。 根本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并用此消除消极的行为,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 四

15、、健康心理学者的主要工作范畴 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 研究。识别影响健康维护及增加疾病危险的心理过程;研究如何发挥健康心理学的教育和干预角色,如何开展和评估促进个体采纳健 康行为的项目;研究如何对干预、治疗的结果进行评估的问题,以往过分关注客观指标而忽略了对象的主观评价。 . 教学。主要在各类医学、护理和公共卫生学校的教室展开,还可以在社区保健机构进行,也会深入政府机构,为卫生保健方面的决策 提供信息。 . 应用。健康心理学的临床技能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直接的干预;还可以提供间接的咨询。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一、从“正常死亡”到“非正常死亡 ” 死亡人

16、群以老年人为主,以此为住所制定医疗保健政策,重点就在于如何减少老年人的死亡和治疗老年人易发生的疾病,显然不利于预 防年轻人的死亡。马克拉兰德提出非正常死亡的概念70 岁以前的死亡。拉兰德认为,减少非正常死亡的最有效办法,是将注意力放 在影响疾病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因素上,而不是生物学因素上,并根据这种思想制定预防疾病的各种措施。 意义:对非正常死亡的关注,突出了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是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预防为主,尤其是防止年轻人死 亡的医疗保健政策的制订。 二、从“治疗”到“预防”,从“疾病”到“健康” 生物医学追求治疗效果,并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但这主要归功于早期检出率的升高而不是治疗手段的进步。另外,过去对死亡率的重 视超过疾病发生率,虽然医学使许多致死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降低了,但致死因素却仍然存在,并对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只有尽可能维持人们的健康状态、使个体远离慢性疾病的负担和压力,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Gerald Caplan界定了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通过培养分享习惯防止疾病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