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354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A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选做 3 题)1、结合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答: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

2、导方法,即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其重要意义是: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

3、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切忌犯盲目冒进的 “左”倾错误。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3、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 - 答: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近七十年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 无产阶级事业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即中国* 党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任何别的思想理论、别的政党都不能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解放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材料分析题:(20 分,选做 2

5、题)2、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2010年 12 月 17 日,突尼斯一市民布瓦吉吉到集市卖菜。女城管法蒂娅以无经营许可为由罚款10 第纳尔(约 45 元人民币)。没收磅秤,掀翻菜车,并扇了一巴掌。布瓦吉吉愤然到市政大楼陈情,被禁止进入。于1 月 4 日自焚身亡。2011年 1 月 13 日,同情布瓦吉吉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下台。 14 日晚上,本阿里逃离突尼斯,终结23 年的统治 ,(1)这个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任何政党、集团和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

6、和抛弃。“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愤怒,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2)你认为这个事件给我们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有何联系?答: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3、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从人们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思考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运用哲学的观点探讨如何正确处理这种问题

7、。材料一: 2006 年 11 月 20 日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83 路车站摔成了骨折,鉴定为 8 级伤残。老太指认主动过来搀扶她的彭宇为撞人者,索赔13 万多元。2007 年 9 月 4 日,鼓楼区法院宣判: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 ,共 45876.6 元。材料二: 2009 年 10 月 21 日,天津的许云鹤以30公里时速行驶,见69岁王秀芝在翻越隔离栏时摔倒,停车搀扶被指认为肇事者。2011 年 6 月,天津红桥区法院判决许云鹤即使未撞,也有驾车惊吓王老太摔倒的可能,应赔偿 108 万元。材料三: 2011 年 8 月 26 日中午,

8、江苏的殷红彬驾公交车经过立交桥,- 3 - 见一辆三轮车翻倒在路边,一老年人被压在车下,于是停车和乘务员一起下车救助,被怀疑撞倒老人。幸亏客车监控全程记录了整个过程,证明其是助人为乐。这使石老太一家陷入舆论谴责之中,(1) “法”与“德”,究竟孰轻孰重?答:法律肯定重要了。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普遍约束性。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2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如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等来制定或执行的。3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法律是以权力

9、和义务为内容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4国家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官判案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但有的时候的却要面对社会的各种舆论压力,而不得不从道德和法律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不可避免的要考虑价值取向。(2) “扬”与“弃”,应该扬什么?弃什么?答: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具体地说, 既肯定又否定 , 既克服又保留 ,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弃” ), 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扬” ). 所谓扬弃就是吸收好的,去除不对的,然后准备进行第二次飞跃。所谓飞跃就是从错误中吸收和改进。辩证的否定不是一味的全盘否定,而是,运用全面、动态、运动、联系和发

10、展的眼光看问题。当进行一次否定的同时是感性认识,是不科学的,所以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必然会从之前得到改进和吸收,从而运用到下一次的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之前的否定就和下一次的进步联系上了。 所以这就是所谓的 “扬弃”!三大规律告诉你: 否定之否定;联系与发展;质变与量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涉及到道德论理问题,更是引发了社会热论。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法规规定我们扶老人是义务的。但是一旦超越了道德的底线,扶起老人,给予老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面临被诬告的嫌疑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

11、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社会道德、价值观等显然并非法律的范畴,但现在却通过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让道德与法律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整体,靠法律来彰显和维护社会道德、来彰显公德,似乎变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必然,这不能不说这和- 4 - 谐社会的悲哀;显然卫生部的技术性回复是根本解决不了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社会病。这个问题,全社会需要反思,法律更要反思。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当然在需要保护自我的前提下,同时也奉劝那些不知恩图报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