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338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考言语理解易混点:文段重点与句子重点 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这部分的题型时候要寻找文段的重 点,其中关联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如表“ 转折” 、“ 递进” 、“ 因果” 等关系的关联词。我们的解题要领是“ 转折后是重点 ” 、“ 递进后是重 点” 、“ 结论词后是重点 ” 。很多考生想当然的认为关联词后就是整个 文段的重点,而如果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解题错误的后果。所以,华 图公务员 微博考试研究中心提醒大家有必要明确文段重点和句子 重点的区别,对 “ 转折、递进后是重点 ” 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段文字材料一定是大于等于一句话,而且通常来说是多于一句 话的,特别是随着公考难度的逐渐增加,

2、言语中所给的片段材料也越 来越复杂,所包含的文字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文段的重点不等于 某个句子的重点。 首先,如果句子中出现 “ 转折” 、“ 递进” 、“ 因果” 等关联词,那么 我们能够认为关联词后为本句话的重点,如果文段材料仅有这一句 话,那么关联词后即为本文段的重点。 例 1: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 引咎辞职 ” 的历史 渊源,但目前我们推选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 响的结果。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 引咎辞职 ” B。中西的 “ 引咎辞职 ” 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目前我国的 “ 引咎辞职 ” 与古代完全不同 D.中国

3、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解析:本题文段材料就一句话,且由“ 虽然但是” 等转折关联 词连接,故 “ 但” 后为本句话的重点,也就是文段的重点,所以答案为 “ 我们推选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 的同义替换,即 D。 其次,如果句子中出现 “ 转折” 、“ 递进” 、“ 因果” 等关联词,而原 文不仅仅是这一句话, 那么我们不能轻易地认为关联词后为文段的重 点,要结合另外的句子,分析句子之间的从属关系,找出重点所在。 例 2:近年来,随着IT 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 IT 市场的竞争日 益激烈。对于 IT 产品,用户不但要选择产品本身,更要选择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

4、, 对于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等, 用户愿意多花 10%的价钱 来购买服务好的同质产品。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 A.IT 产品的售后服务很重要 B.IT 产品的服务性很强 C.IT 产品专用性强,技术要求高 D。用户愿意多花钱来购买IT 产品 解析:原文有三句话,在第二句中出现 “ 不但更” 递进关联词, “ 更” 后半句为本句话的重点所在, 但是此时并不能简单的判定这半句 为原文的重点, 要结合其他句子分析,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第一句话是 引子,最后一句话是例证,故第二句话为被服务的主题句,因此“ 更” 后半句为整个文段的重点,故答案为A。 第三、如果文段有若干句话, 而在句子之间出现 “ 转

5、折 ” 、“ 递进” 、 “ 因果” 等关联词,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关联词后的句子比前面的句子更 重要。如果关联词出现在最后一句话前,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关联词后 句子为文段主题句。 例 3: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 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 温带作物 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 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 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 A. 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原文共两句话,两句话中出现“ 但” 转

6、折关联词,故转折后 是文段重点,答案为C。 例 4:孔子尝曰: “ 未知生,焉知死? ” 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 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 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 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 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 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 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 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 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 A. 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 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 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

7、归 D. 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解析:原文共三句话,在第一二句间出现“ 然而” ,所以第二句话 比第一句重要,结合考虑第三句,第三句为进一步阐述为前一句服务, 故主题句为第二句,答案为C。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发现,对于做片段阅读题型, 关联词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寻找文段的重点的方法,但关联词仅仅能确切地说明 其后面比前面重要, 而不能将其后面一句作为整个片段的重点。文段 重点不等同于句子重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掌握关联词方法的同 时更要理解行文脉络的方法。 对于我们把握文段重点来说, 行文脉络 比关联词更准确, 而关联词比行文脉络更快速。 关联词是引导我们快 速正确理清行文脉络的标志。 因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醒考 生在解题时要有意识地发挥关联词的引导作用,着重分析句子之间的 从属关系,培养快速梳理文段行文脉络的,我们经常说的,“ 语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