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122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教学2009-04-30 15:35 阅读 431 评论 1 字号:大中小 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 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 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 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 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 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 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 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 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2、。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 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只属于 李清照的小女子。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竟无语凝噎 ” 只适合柳 三变的多愁善感。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 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 大江东去 ” 的豪 迈,他只唱 “ 千古风流人物 ” 的激昂。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2005高考全国卷考生 一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 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树 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 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

3、喧 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 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 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 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 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 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像汴梁城 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 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 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房 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 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喧哗 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

4、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 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 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一举高中 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 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 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 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朝靴比官 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 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 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 雨,叹一句: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吧!那么,黑

5、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 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 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 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了, 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 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 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 他的豪放造就了他 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 风雨任平生 ” 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 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 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 一蓑风雨任平生 ” 道尽了千古 的

6、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 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 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 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 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 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 生。 古人说: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美丽的西湖 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 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 没有愤愤不平, 风

7、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的简单道理。于是, 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 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 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 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 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 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 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 的心境。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然而他也 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 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

8、人、家人 的思念。一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仅让他的 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 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 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 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 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风,可以穿越荆棘四川一考生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 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 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 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

9、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 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 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 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 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 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 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 “ 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 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 或许垂问 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 案而开始落魄, 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 他心灰意懒,看 “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做他那 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

10、般深沉的失意,他 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 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 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 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 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 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 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 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 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 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 快回

11、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 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 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 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 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 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 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 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 人传诵的词: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 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 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 骑匹高头大马,浩

12、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 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 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 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 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 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 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 映着发红的双颊, 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 他泼墨写下: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 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 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 被一贬再贬,从京城

13、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 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 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却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 在肩膀上,兴修水利, 解缓灾役, 他如此坦荡的胸怀, 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 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 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 上可 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 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 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 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 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

14、清闲;杜甫, 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 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 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 是肩膀弱不禁风 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 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多情,苏轼的名片 我打开名片盒,要找他的名片。 李白。放荡不羁,不畏权贵,一生漂泊。不是这张。 辛弃疾。戎马生涯,保家卫国, 抗敌御寇。不是这张。 陶渊明。一生淡泊,东篱采菊,忘却风尘,也不是这 张。 找到了!是这一张!苏轼的名片上, 没有过多的介绍, 只有两个字:多情。 这世上最怕的不是最深的仇恨,而是无情。 同样,世上最珍贵的情感,是多

15、情。 东坡博带广袖,一手持觞挥洒半空:“ 多情却被无情 恼。” 好一个东坡,好一个多情的东坡! 东坡的名片上赫然写着“ 情留酒食 ” 。对于酒食, 古人 各有自己的看法, 孔子说:“ 饭疏食饮水。 ” 而且认为 “ 乐 亦在其中矣 ” 。而东坡则不然,他津津乐道于酒食,与 他的诗一起名垂千古,甚至为妇孺皆知的,还有“ 东坡 肉” 。他在岭南大呼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又跑到宁波吃 汤圆。东坡把情留于酒食上,并不是说他是一个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之徒。而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不仅 留给世人一篇篇绝妙的好词,不仅留下了一个大诗人的 光环,他更加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好留传了下来。 于是现在我们

16、看到的东坡不仅仅是豪气万丈的东坡,更 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 东坡的名片上, 赫然写着 “ 纵情山水 ” 。他在快哉亭吟 唱“ 黄州快哉亭上快哉风 ” 。即便被贬谪之后在武昌九曲 亭还反问一句: “ 兹欲以成吾亭邪? ” 连其弟子由也夸赞 他“ 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 者以为仙也。 ” 苏轼把自己的性灵留在了山水之间,在 世俗间追名逐利之时,他渡过欲望之瀚海,用自然来抵 御外在的世俗的侵蚀,他把情留在山水之间,追寻生命 的渴求。 东坡的名片上,还写着 “ 情留女人 ” 。这样的感情,不 似吴三桂 “ 冲冠一怒为红颜 ” 的愤恨。他在妻王氏墓前, 潸然泪下,感叹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其妾苏云常为之弹 奏“ 花褪残红青杏小 ” 。 云常死后,苏轼终生不复弹此曲。 有爱慕苏轼的女子因相思成病而终,苏轼为之作一曲: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留在女人身上的 情感,每一份都是真挚而深厚的。可见,苏轼这个词人 也有儿女情长的时刻。 多情,是苏轼的名片。 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