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058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2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一期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组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 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2、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 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 然段。 (

3、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 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 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 (引读: 啊,老桥, 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 读课文时,要用心

4、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 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 再读课文, 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 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 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 感受? 第

5、 4 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第 5 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第 6 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 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第 7 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 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

6、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 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 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 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 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 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 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古桥物老朋

7、友 树林我知己,相朋友山雨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 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 着蒙蒙的细雨 ,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

8、,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 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飘飘洒洒的雨丝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 4

9、、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 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 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沙啦啦,沙啦啦 ,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

10、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 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雨声里, 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 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 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 树叶、绿草比作_;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把 雨声比作 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

11、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 话”。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通过课文的

12、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 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 “草虫的村落”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3、:“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 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 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 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 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 到处参观远

14、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 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 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 齐读)“我发

15、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 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 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 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16、!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 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 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