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034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1 页 共 23 页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2 陋室铭(唐刘禹锡) .4 爱莲说(宋周敦颐) .6 大道之行也(礼记) .8 三峡(郦道元) 8 核舟记(魏学洢) 12 答谢中书书 14 记承天寺夜游. 16 观潮 18 湖心亭看雪 20 【八年级(上册)通假字】. 23 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2 页 共 23 页桃花源记(晋陶渊明)一、词语解释 1、落英缤纷落英: 落花 2、甚异之异: 对, 感到惊奇 3、豁然开朗豁然: 开阔的样子 4、俨然整齐的样子 5、黄发垂髫黄发: 老人垂髫: 小孩 6、怡然喜悦的样子 7、具答之具:详尽 8、

2、咸来问讯咸:都 9、不复出焉复:再 10、延至其家延:邀请 11、乃大惊乃: 竟然 12、欣然规往 欣然: 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 二、一词多义 1、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2、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3、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4、向寻向所志从前的 耽耽相向对着 5、之忘路之远近的 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处处志之 助词,无义不译三、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菜肴、瓜果)美味 2、阡陌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邮政运输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成年男子的配偶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3 页

3、共 23 页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古义: (更)不必说 今义: 连词,不管 6、缘溪行古义: 沿着 今义: 缘故、缘分 7、无人问津 古义: 渡口 今义: 唾液 8、便扶向路古义: 沿着,顺着 今义: 扶持 四、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

4、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4 页 共 23 页五、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

5、的境界, 寄托了作者向往和平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 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 的。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源 - 访问桃源 - 离开桃源 - 再寻桃源) 为线索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社会, 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6、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7、”,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心理。陋室铭(唐刘禹锡)一、解释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成为灵异的水 3、斯是陋室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德馨: 美好的品德 5、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 乱。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5 页 共 23 页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文书 劳:使, 劳累 劳形: 使身体劳累 。 7、何陋之有? 何:什么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8、谈笑有鸿儒 鸿:大 儒:旧时的读书人 鸿儒: 博学的人 9、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二、一词多义 1、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可

8、名其一处说出 2、之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水陆草木之花的 3、是斯是陋室判断动词 是马也这 四、句子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五、课文分析 陋室铭 一文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度节操, 安于清贫的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和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铭”:

9、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文体。 六、回答下列问题 1、陋室铭中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一文的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6 页 共 23 页3、陋室铭 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陋室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爱莲说(宋周敦颐)一、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

10、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二、一词多义 1、鲜陶后鲜有闻 xn 少 芳草鲜美 xn 鲜艳美丽 2、之水陆草木之花的,助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句间,表舒缓语气,不译。3 、外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以外4 、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 出来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 出去5 、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三、古今异义 四、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3

1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五、课文分析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7 页 共 23 页爱莲说一文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 以“爱莲”作为线索 把全文连缀成篇;而 两个陪衬是指用“菊”和“牡丹”作 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就是以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 者、君子 。 六、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一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

12、了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 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6、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揭示了自唐朝以来, 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7、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 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

13、”来作陪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 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8、爱莲说一文运用 借物喻人 的写法,旨在 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 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 爱”? “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 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 “有 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9、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喜爱哪一 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

14、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0、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 这种“君子” 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 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 “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 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 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3、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 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

15、逐利,攀附富贵,未免 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 难得。文言文复习题八年级(上)第 8 页 共 23 页1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揭示了陶渊明以后 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大道之行也(礼记)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 2、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以 , 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子:以 , 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是:这谓:叫做大同:理想社会

16、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9、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10、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谋:奸邪之谋 闭:阻塞兴:发生 二、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 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 用。 6、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