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97007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蛛网膜下腔出血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定义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三大合并症及处理,定义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脑卒中10,CT图示 SAH,动脉瘤破裂致SAH,病因及发病机制 动脉瘤(50%-80%)最常见 先天发育+后天因素(BP等) Willis环前部多,10mm易破裂出血 脑血管畸形,占第二位 发育缺陷:Moyamoya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梭形动脉瘤;,左VA瘤,右ACA瘤,背侧面,腹侧面,病理及病理生理 血液刺激

2、脑膜等结构,致剧烈头痛及脑膜刺激征 血液渗出或涌入蛛网膜下腔,发生颅内压力增高急性颅高压使脑血流急剧下降,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 血凝块和血液致蛛网膜粘连影响CSF循环通路,致脑积水 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血管和脑膜,致血管持久痉挛,会使脑组织发生严重缺血或引起脑梗死,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青壮年多 2突然剧烈头痛,持续难缓解,呕吐、昏迷 3除脑膜刺激征外多无其他定位体征 4腰穿均匀血性CSF 5. 眼底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前玻璃体下 出血(20%左右) 6. 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表现常不典型,临床表现 前驱(信号性)出血前兆渗漏(warning leak)或动脉瘤受牵拉:少数发病前2w有轻微头痛、头晕

3、等 其它症状:可有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 定位体征:颈内A海绵窦段前额、眼痛、突眼及海绵窦综合征(、1);颈内A与后交通A连接可伴眼球运动障碍;MCA运动及感觉障碍;ACA/前交通动脉下肢瘫痪、精神症状;,常见并发症,再出血(主要急性并发症,死亡率增加一倍以上) 临床表现: 病情突然加重,一度好转的体征又加重或重现,CT显示新的SAH部位 原因: 病人本身:烦躁,未绝对卧床 高血压等,常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 (CVS) 临床表现 好发于被血凝块包绕的血管 出血量越多,血红蛋白越多,CVS就越常见,病情越重 迟发性CVS高峰期天,死亡和致残 体检发现脑梗死体征时隐时现。TCD在CVS早

4、期进行监测可发现管径缩小、血速增快,常见并发症,脑积水 动脉瘤性SAH常见 分急性与亚急性,多为蛛网膜颗粒的阻塞或纤维化所致。 急性脑积水(1周内):轻者意识障碍加重,严重者颅高压症状明显: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症(+) 亚急性脑积水(数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和智力下降,步行障碍和尿失禁。 CT示各脑室普遍扩大,脑室周边低密度。,实验室检查 头颅 CT 早期、首选,越早阳性率越高,7d后50。 (一)推测出血量和严重程度 (二)推测出血源:一侧视交叉池出血颈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 (三)再出血 SAH再出血要与首次CT对比,有新部位出血 临床表现为原来好转又突然加重时,应及时行

5、CT (四)急性脑积水:各脑室普遍扩大,脑室周边低密度 (五)脑动脉痉挛:根据出血程度、血块位置预测脑动脉痉挛,实验室检查 腰穿脑脊液检查 CT已显示者可不作 腰穿可见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 714d CSF黄变,镜下可见大量皱缩RBC,有助于判断出血时间,实验室检查 脑血管造影、 TCD 应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寻找出血原因,指导治疗。DSA的结果的价值最大 尤其适用于动脉瘤家族史及破裂先灶者 TCD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脉流速及局部脑血流量测定,提示可能发生的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起病形式、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突然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或动眼神经麻痹,眼底检查可见玻璃

6、体下出血是最重要特征之一 早期CT检查所见或腰穿均匀血性CSF可确诊 目前主要依据影像学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内科对症治疗 1.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避免任何引 起颅压和血压增高的因素 2.有脑水肿、颅高压应予脱水降颅压 3. 止痛、镇静等对症治疗,针对性治疗 1.防治再出血: 止血药(6-氨基己酸 ,EACA) 2.防治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 注射液) 3.防治脑积水:脱水降颅压,手术 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除病因,防止复发,流行病学及发病因素,推荐意见: (1)SAH 病死率很高,应该尽快行脑血管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级推荐,B 级证据) 。 (2) 动脉瘤、

7、高血压、吸烟、酗酒等为SAH 的独立危险因素,滥用多种药物,如可卡因和苯丙醇胺与 SAH 的发病相关( 级推荐, B 级证据) 。(3) 如果一级亲属中有 2 例以上动脉瘤性 SAH 者,建议做 CTA 或 MRA 进行动脉瘤筛查(级推荐, C级证据) 。,急诊诊断、评估和处理,推荐意见: (1) 突发剧烈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 SAH 诊断(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对可疑 SAH 患者应首选 CT 检查。 (3) 当CT 结果阴性时,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供诊断信息( 级推荐, B 级证据) 。 (4) 对于 SAH 患者宜早期行 DSA 检查,以明确有无动脉

8、瘤( 级推荐, B 级证据) 。 (5) 在 DSA 不能及时实施时,可予CTA 或 MRA 检查( 级推荐, B 级证据) 。 (6) 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同时再做血管造影,以判断动脉瘤治疗的效果( 级推荐, B 级证据) 。 (7)SAH 评分有助于判断预后及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SAH 早期应该 使用 GCS 等工具进行评价( 级推荐, B 级证据) 。Hunt Hess 量表简单方便,临床常用于选择手术时的参考。在预后评估方面, PAASH 量表比 WFNS 量表的效能更好。,SAH 的监测和一般处理,推荐意见: (1)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注意监测

9、血压,保持在收缩压90 mmHg( 级推荐,C 级证据) 。 (3) 重视心电监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保护心功能( 级推荐, B 级证据) 。 (4) 注意诊治低钠血症( 级推荐, B 级证据) 。 (5) 空腹血糖需控制在 10 mmol/L 以下。 (6) 治疗发热,但是亚低温(33 ) 治疗存在争议。,动脉瘤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推荐意见: (1) 外科手术夹闭或弹簧圈栓塞均可降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风险(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应尽可能选择完全栓塞治疗动脉瘤(级推荐, B 级证据) 。 (3) 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应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与神经介入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与动脉瘤情况共同

10、商讨后决定( 级推荐, C 级证据) 。 (4) 对于同时适用于介入栓塞及外科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应首先考虑介入栓塞( 级推荐, A 级证据) 。 (5) 支持手术夹闭的因素:年轻、合并血肿且有占位效应以及动脉瘤的因素(位置:大脑中动 脉和胼胝体周围血管的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动脉分支直接从动脉瘤囊发出 ) ;支持栓塞的因素:年龄超过 70 岁,无具有占位效应的血肿存在,动脉瘤因素(后循环、窄颈动脉瘤、单叶型动脉瘤) , WFNS量表评分为级和 级的危重患者( 级推荐, C级证据) 。 (6) 早期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等新技术可 提高早期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性

11、( 级推荐, B 级证据) 。,预防再出血的药物和其他治疗,推荐意见: (1) 针对病因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根本措施(I 级推荐, A 级证据) 。 (2) 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再出血,但需结合其他治疗措施( 级推荐,B 级证据) 。 (3) 早期、短疗程抗纤溶药物如氨基己酸或氨甲环酸治疗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级推荐,B 级证据) 。,血管痉挛的监测和治疗,推荐意见: (1) 血管痉挛在出血后的 35 d 内开始出现, 514 d 达到高峰, 24 周后逐渐缓解。 (2) 新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难以用脑积水或再出血解释时,应首先考虑为症状性血管痉挛。平均动脉压增高可能间接提示血管痉挛的发生。(

12、3)DSA 判断血管痉挛的标准是: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大脑前动脉 A1 段直径小于 1 mm,或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远端支直径小于 0.5 mm( 级推荐,A 级证据) 。 (4)TCD 判断标准为: TCD 平均流速超过 120 cm/s 或 2 次检查增加 20 cm/s 与血管痉挛 相关( 级推荐, B 级证据) 。 (5) 推荐 CT 或 MRI灌注成像明确脑缺血的范围( 级推荐, B 级证据) 。,血管痉挛的治疗,推荐意见: (1) 常规口服或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止动脉痉挛( 级推荐, A 级证据) 。 (2)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可预防迟发性缺血( 级推荐, B 级证据) 。不

13、推荐预防性应用高容量治疗和球囊扩张(级推荐, B 级证据) 。 (3) 动脉瘤治疗后,如发生动脉痉挛性脑缺血,可以诱导血压升高,但若血压已经很高或心脏情况不允许时则不能进行( 级推荐, B 级证据) 。 (4) 如动脉痉挛对高血压治疗没有反应,可酌情选择脑血管成形术和(或)动脉内注射血管扩张剂治疗(级推荐, B 级证 据) 。,脑积水的治疗,推荐意见: (1) 伴第三、四脑室积血的急性脑积水患者可考虑行脑室引流(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伴有症状的慢性脑积水患者可行临时或永久的脑脊液分流术( 级推荐, C 级证据) 。,癫痫样发作的治疗,推荐意见: (1) 有明确癫痫发作的患者必须用药治疗,但是不主张预防性应用 ( 级推荐, B 级证据) 。 (2) 不推荐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级推荐, B 级证据) 。但对既往有癫痫、脑出血、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的癫痫样发作的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级推荐, B级证据)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