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96896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含义,(一),实践及其特点,2、基本形式,3、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主体,性质,对象,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 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 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层基本含义,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学生认真学习 5、大学生辩论 6、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2、6,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2、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生产工具、设备,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的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 有主观 能动性,原因,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神七”,总设计师叶培建,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指挥栾恩杰,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嫦娥一号,刀耕火

3、种时代,青铜、铁制工具时代,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理论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 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理论 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与 理论活动有本质区别,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

4、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总结与归纳:,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

5、,(3)社会性、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特征,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基本形式:,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农夫的观点是对的),名言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农牧业生产,战争,改革开放,居里夫人科学实验,实践,天文学,孙子兵法,邓小平理论,对镭元素的认识,认识,说明了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B、直接经验和间

6、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间接经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经验,观点一,观点二,各抒己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或: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例如,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触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

7、臂,开始了对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进行土壤的微观探测,续“勇气号”之后,200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并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认识到火星过去曾有过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说明现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资料 链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

8、人类的认识能力。,探究活动4(P45),答案参考:(1)生活中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也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说明有些问题难以说清楚。但庄子在认识论上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 (2)是非是能说清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辨别是非问题靠实践和事实。,伽利略自由落体试验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

9、也许是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后的裁决。,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资料 链接,想一想,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检验认识”的含义: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B、主观认识(人)和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都不能充当标准 C、只有通过实践这唯一的途径

10、,用其结果经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资料 链接,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

11、目的和归宿。,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陶行知,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小结,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12、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

13、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C,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8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