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总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806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炮制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炮制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炮制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炮制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总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适用药物目的注意事项辅料用量清炒法炒黄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 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 呈黄色 或较 原色加深 ,或鼓起,或爆裂,并透出香气。果实种子类“逢子必炒”1 增强疗效2 缓和或改变药性3 降毒消副4 矫臭矫味5 利于贮存(芥子炒后破坏分解酶,保存甙类成分) 、 便于净制(苍耳子去刺);1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2投药前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一般为文火。3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4看火候出锅。 出锅后摊开晾凉,然后入库,防止热药吸湿回潮。炒焦用中火或武火 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 ,内部颜色加深 ,并具有焦香 气味。消导药及一些药性过偏的药

2、物1 增强药物的消食健脾作用2 缓和药性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黑褐色 ,内部焦褐色或焦黄色的炮制方法。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降低毒性和副作用等1 炒炭存性: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然保存药物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辨别药物原型。2 掌握好火力,质坚武火,质松中火。3 喷淋清水熄灭火星,摊开晾凉,避免复燃。加辅料炒麸炒将锅预热(中或武火) ,均匀撒入麦麸,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与麦麸翻炒,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矫臭矫味“四速”:撒要迅速、撒麸迅速、翻炒迅速、出锅

3、迅速。“三均匀”:撒麸撒药翻炒均匀。10 米炒1米拌炒:将米置热锅中加热至起烟,投入药物, 中火 拌炒至药物变黄,米成焦黄或焦褐色,出锅,筛去米,放凉。2米上炒:锅预热,撒入浸湿的米,补脾益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药物。1降低毒性、矫嗅矫味:斑蝥、红娘子等昆虫类药物,米炒后可降低毒性和矫正气味。2增强疗效:党参米炒增强健脾1昆虫类药物米炒时因药物颜色过深,火候判断以米至深黄色为度;植物类药物则以药物变黄色为度。2锅巴炒时注意不要将锅巴翻破。20 使其平贴锅底,中火 加热至烟起并成锅巴时,投药,于锅巴上轻轻翻动,至药物变黄色,米变焦黄或焦褐色,取出,筛取米,放凉。止泻作用。土炒将灶心土细粉置锅中加热

4、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中火 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一层土粉(挂土色),土黄色并有土香气补脾止泻药1 增强山药、 白术等药物固脾止泻的作用2 缓和药物性能1 控制火力2 土炒同种药物,土可以反复使用,直至土色变深,应及时更换。2530 砂炒取河砂置锅内 武火 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翻炒药物至质地酥脆或膨胀鼓起,或边缘卷曲,外表黄色或加深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略浸,取出干燥。质地坚硬或使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结构改变或破坏从而破坏从而降低其毒性的药材。1 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2 降低毒性3 便于去毛4 矫臭矫味1河砂可以反复使用,炒过毒

5、药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2油砂在反复使用时每次均需先行添加食用油拌炒。3砂温过高易使药物焦糊,应添加冷砂或调小火力以控制砂温。4砂炒的温度高,需勤加翻动,及时出锅并立刻筛去热砂。 。蛤粉炒将研细过筛的蛤粉置热锅中,中火 加热至滑利易翻动时,投入药物翻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胶类药物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制剂。2降低药物滋腻之性,矫正不良嗅味。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作用。1. 胶块切成丁状,大小分档,分别炒制。2. 蛤粉炒时应适当控制火力,防止焦糊或烫僵。3. 下锅后应快速翻动,防止粘连,造成不圆整。4. 炒制同种药物,蛤粉可反复使用,直至颜色加深后及时更换。3050

6、 滑将滑石粉置锅内中火 加热至灵活状态,韧性较大1. 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1. 控制火力防止生熟不均或焦化。4050 石粉炒投入分档的药物翻炒至质地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或刺卷曲,出锅,筛去辅料。的动物类药煎煮,如象皮、黄狗肾。2. 降低毒性和矫正不良气味,如水蛭、刺猬皮。2. 辅料可反复使用。炙法酒炙法1 先拌酒后炒药2 先炒药后加酒活血散瘀药、驱风通络药、动物类药和性味苦寒药1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2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 川芎、桑枝。3 矫嗅去腥。 如乌梢蛇、 蕲蛇、 紫河车。4 减少副作用。如常山。1 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酒挥发。2

7、 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拌匀。3 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酒迅速挥发,达不到炮炙目的。1020 醋炙法1先拌醋后炒药:将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加盖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用文火 炒干,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一般药物均采用此法炮制。优点是能使醋渗入药物组织内部。2先炒药后加醋: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文火 炒至表面熔化发亮(乳香、没药) ,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五灵脂) ,喷洒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取出摊开晾凉。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药。1引药入肝,增强疗效。散瘀止痛类药物,如延胡索、三棱、

8、莪术,醋炙后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五灵脂醋炙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外,兼有矫嗅矫味之功。疏肝理气药如青皮、香附、柴胡、郁金等醋炙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青皮、香附还能消积化滞。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等,醋炙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3矫嗅矫味。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动物粪便类和树脂类,醋炙可减少不良气味,便于服用。1若用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2醋炙药物多用文火, 并应勤加翻动, 一般炒至微干显火色时,即可取出摊凉。3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先加醋易松散,呈碎块状,故都应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9、炮制。4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2030 最 多 不超过50kg 盐炙法1先拌盐水后炒药:药物加定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多采用此法,如黄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1 引药下行,增强疗效;2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3 缓和药性辛燥之性。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 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kg 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为度。2先炒药后加盐水:将药物置热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

10、)或变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相火的药物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3.盐炙法火力宜小, 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

11、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姜炙法1姜汁炒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2姜汤煮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祛痰止咳、降逆止呕药1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草果仁生品辛香燥烈,姜炙可缓其燥烈之性,增强温胃止呕之效。厚朴生用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姜炙后可以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2抑制寒性, 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10kg 蜜炙法1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

12、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 基本不粘手时 ,取出摊晾 ,凉后密闭储存。一般药物都用此法炮制。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水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如百合、槐角等止咳平喘、补脾益气药1改变药性, 增强疗效。 如生甘草, 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后甘温,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缓急止痛作用增强。金樱子生用酸涩,固涩止脱力强,多用于遗精遗尿,蜜

13、炙后甘涩,能补中涩肠,用于脾虚久泻、久痢,还可避免腹痛的副作用。2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如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紫菀、枇把叶、桑白皮、款冬花、百部、百合等,蜜炙均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生用味苦劣,易致恶心呕吐, 蜜炙可缓和苦寒之性, 矫味免吐;1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1013为宜。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加水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水少则润不均匀,水多则不易炒干,易发霉变质。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 小时,使蜜液逐

14、渐渗入到饮片内部。5炒炙时,火力宜小,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火力大,易致外焦内软。炒炙的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药物发霉。25kg 百部、白前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4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发汗作用猛烈,蜜炙后可缓和其发汗作用,并可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6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油炙法1 油炒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2 油炸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3 油脂涂酥烘烤将动物类药物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

15、,加热烘烤,待酥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 直至骨质酥脆, 晾凉, 粉碎。油炙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常用的有麻油、羊脂油、菜油、酥油亦有应用。增强疗效。如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利于粉碎。质地坚实的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煅法明煅法1.敞锅煅2.炉膛煅3.平炉煅矿物、贝壳及化石类药物1.使药物与质地酥脆,利于粉碎;2.加热除去结晶水, 增强收敛等作用;3.利于药效成分的溶出;4.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1 明煅法在操作时药物应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夹生。2 含结晶水的矿

16、物药,一般采用敞锅煅法,在炉口上煅至水汽散尽。3 动物的贝壳、化石类药物,一般置于加盖的耐火容器,如坩埚中,在炉口上煅至变色。4 质地坚硬,不含或少含结晶水的矿物药,一 般直接置于炉火中武火煅至红透。煅淬法将净制破碎后的药物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上或置于耐火容器内,在炉火中武火煅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1 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2 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 利煅淬的质量要求为反复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为煅淬法。将煅至红透后的药物立即投入液体辅料中使之骤然冷却的操作工艺称为淬,所用的液体辅料称为淬液。常用的淬液有米醋、黄酒、水和药汁等能酥松的矿物药,以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于有效成分的煎出。3 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扣锅煅法(闷煅)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均匀铺放于煅锅内,上覆盖一个较小的盖锅,两锅的接缝处用衬纸和黄泥或盐泥(六一泥)严密封固,盖锅上压一重物,待封泥稍干后,武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