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792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析篇目重点复习篇目类型主旨名句注释望 洞 庭湖赠张丞相五言律诗干谒诗积极出仕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济:渡河望岳五言律诗雄心壮志: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对泰山的尊称造化:大自然会当:应当、定要饮 湖 上初晴后雨七言绝句咏赞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西子:指西施黄鹤楼七言律诗乡愁满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历:清楚可数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很旺盛乡关:指故乡送友人五言律诗送别诗惜别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班马:离群

2、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登高七言律诗愁苦悲凉(暗含忧国伤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卖炭翁乐府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迁向北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直:通 “ 值” ,指价格。酬 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律诗酬赠诗豁达胸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巴山楚水: 指代作者贬谪之地长精神:振作精神题 破 山五言律诗隐逸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万籁: 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寺后禅院空人心音江 城 子密州出猎词爱国情怀,英雄气概老夫聊发少年

3、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黄:黄犬苍:苍鹰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指天狼:隐指西夏如梦令词爱春惜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猛急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一剪梅词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锦书: 写在锦帛上的书信诉衷情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胡:此指金兵天山:这里指抗金前线沧洲:指作者隐居之处。破阵子词抗金决心,壮志未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麾下:指部下;麾:军旗沙场:战场霹雳: 比喻

4、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天下事: 指恢复中原之事可怜:可惜青 玉 案元夕词自甘寂寞,不慕繁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花千树: 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星如雨:焰火纷飞,洒落如雨玉壶:比喻明月暗香:借指美人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四 块 玉别情曲离愁杨花雪: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天 净 沙秋曲秋意先萧瑟后明朗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天空中的鸿雁天 净 沙秋思曲飘泊天涯,极度忧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断肠人:这里指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水 仙 子咏江南曲喜爱江南晴岚: 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阴阳割昏晓 ” 中的 “ 阴阳 ” 是指。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B 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 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 割” 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 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D 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9 “ 岱宗 ” 指的是()10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6、第二、四句由不同距离之所望表现了“ 岱宗 ” 的高大形象。B 第五、六句描绘了“ 岱宗 ” 的神奇秀丽景色。C 第七、八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D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全诗以 “ 望” 入题,却不着一个“ 望” 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B、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C、“ 齐鲁青未了 ” 中的 “ 齐鲁 ” 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

7、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诗中以声响衬托幽静的名句是(2 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8、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的追求。(2 分)9 诗中的 “ 王孙 ” 指的是 _ 10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晚来秋 ” 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 “ 春芳歇 ” 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 是个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水仙子 咏江南元张养

8、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菏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7、下列四项中正确的一项是_ 。( 2 分)A、“ 水仙子 咏江南 ” 是曲牌名B、“ 水仙子 咏江南 ” 是小令名C、“ 水仙子 ” 是曲牌名, “ 咏江南 ” 是这首小令的题目D、“ 咏江南 ” 是曲牌名, “ 水仙子 ” 是这首小令的题目8、这首小令描绘了的景观,充分表达了的情感。(2 分)9 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采用了对偶的写法。B ,卷香风十里珠帘? 一句表现了江南人家的富裕。C “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

9、飐” 一句突出了江南水乡一派祥和的景象。D “ 爱杀江南 ” 中的 “ 杀” 似乎与全文的风格不协调,使小令主旨弱化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 沙场 ” 在词中的含义是_ 。( 1 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 。( 3 分)A“ 醉里挑灯看剑 ” 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两句

10、抒发宏伟抱负。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词的上阙主要描写了的盛况。(2 分)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2 分)A “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一个 “ 狂” 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B“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D“ 会挽雕弓如

11、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 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开头两句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B、三四两句描写洞庭湖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汹涌使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C、五六两句以自己意欲渡湖可是没有船只为喻,表达自己因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D、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了“ 临渊羡鱼,

12、不如退而结网” 这句古语,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9 诗中的 “ 太清 ” 的意思是()10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八月湖水平 ” 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 “ 波撼岳阳城 ” 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 全诗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 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C第三句在西湖和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D第四句 “ 淡妆浓抹总相宜”

13、 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8. 本诗表现了(2 分)9 “ 方好 ” 的意思是()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 “ 孤蓬 ” 是指() 班马在诗中指()8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一句,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环境。B 诗人以 “ 浮云 ” 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 落日 ” 来比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C “ 萧萧班马鸣 ” 一句,既委婉的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D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黄鹤楼昔人

14、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 “ 历历 ” 的意思是()“ 萋萋 ” 的意思是()“ 乡关 ” 的意思是()8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发出世事茫茫的感慨。B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 “ 一去不复返 ” 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C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

15、眼的景象,烘托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D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7 “ 手把文书口称敕” 中的 “ 敕” 的意思是()8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刻画出卖炭

16、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B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不仅使文势跌宕,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说明卖炭翁觉得既然皇宫内需要那就给他们吧,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D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揭露了宫室制度的不合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 “ 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 长” 解释为()8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有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辛和遭遇变着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