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单元复习要点填空题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0.57KB
约13页
文档ID:53967385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单元复习要点填空题_第1页
1/13

1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单元复习要点填空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元谋人 地点:云南县;时间:距今约万年;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石器;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人类 北京人地点:北京周口店;时间:距今约万年~万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打制;②使用火 山顶洞人 地点:北京周口店山顶部洞穴;时间:距今约万年; 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 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技术(使用骨针看课本P6图片); ②能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遗址 地点:浙江;时间:距今约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石器;②种植; ③饲养家畜;④住式房子看课本P11图片 半坡遗址 地点:陕西;时间:距今约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广泛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③饲养家畜; ④制作,陶器上刻有符号;⑤住式房子看课本 P12图片 第 3 课 中华祖先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时间地点:约千年前,流域; 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 炎黄子孙的由来: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族( 汉族的前身 ) 禅让的传说号称:炎帝号称氏、黄帝号称氏(黄帝是人文始祖) 禅让制更替的过程:→→禹;禅让制: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治水的传说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 1 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时间: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朝,是我国的第个王朝都城: 阳城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制 ( 禹→启 ) “”变成“家天下”的标志:启继承王位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灭亡:统治 400多年,暴君夏桀时灭亡 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年,成汤建立朝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 商朝纣发明了的一种酷刑叫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⑴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⑵荒淫无道和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为人民所抛弃 西周 时间:约公元前 1046 年-前 1600 年,武王—幽王 建立:之战,建都(今陕西西安西) 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2 西周等级示意图( P25):、诸候、卿大夫、士、平民、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 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西周结束:公元前771 年,犬戎进攻镐京,王被杀 东周 时间: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 2 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以、、为元素的合金本题6 分) 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进入时代 青铜精品:①最大;雄伟端庄、气势凛然;②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第 3 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东周:分为时期和时期 春秋五霸: 公——任用管仲为相, 发展生产, 改革内政, 整顿军队,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首霸 (葵 丘会盟确定齐桓公霸主地位、 老马识途的故事 ) ;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退 避三舍);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 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三令五申、 令行禁止);越王—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卧薪尝胆) 称霸的共同原因:⑴任用贤才⑵改革内政⑶发展生产⑷重视军事 战国七雄指:7 分) 著名战役:之战[ 交战双方是齐国(田忌和孙膑)与魏国(庞娟):围魏救赵] 、 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之战(赵括约上谈兵)本题6 分) 第 4 课 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铁农具出现时间:时期;得到推广时间:时期 牛耕出现时间:末年推广时间:时期牛耕的使用意义,是农业动力上的一 次革命,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都江堰 概况:战国时期,秦国在成都岷江中游附近修建。

作用:具有和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天府之国 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生态型综合水利枢纽本题4 分) 商鞅变法 原因: (本题 2 分) 时间:公元前年,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本共 10 分,每题 2 分) ①⑤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或者说是历史意义和伟大功 绩): 5 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 课 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3 概况: ______ 年(公元前 3 世纪)秦统一全国,定都 ______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______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开 始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①规定 ______ 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 ②在中央设 ______ (协助皇帝掌管政事)、 ______ (掌管军事)、 ______ (管监察) ③在地方推行 ______ ,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 ______ :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币 ②统一 ______ ③统一 ______ :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 秦长城 修建原因: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起止地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 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灵渠 概况:秦朝为征服岭南、解决粮食等物资供应而开凿的一条运河 主持修建者:史禄 特点:它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______ ”: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评价秦始皇 :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自称皇帝,总揽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 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 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 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 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第 2 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泰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①______ 繁重:如修长城、阿房宫、陵墓等; ②______ 沉重:农民上交大部分的收获物; ③______ 严酷。

④______ 的黑暗统治 大泽乡起义 时间、领导人、地点: ______ 年,______ 、______ 在______ 发动起义 直接原因:延误军期,按照秦律当斩 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建立______ 政权 意义: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______ 次大规模的 ______ 起义,它鼓舞了各地 人民的反秦斗志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民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秦朝的灭亡 1、陈胜、吴广牺牲后,______ 、______ 领导农民军继续反秦斗争; 2、______ 之战,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军(奠定了反泰斗争胜利的基础);以少胜多战役(破釜沉 舟) 3、楚汉战争:性质是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公元前207 年, ______ 攻入咸阳,秦朝灭(约法 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4 西汉建立 时间: ______ 年,建立者 ______ 、都城 ______ 东汉建立: 时间: ______ 年,建立者 ______ 、都城 ______ 第 3 课 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汉朝:公元前 ________年,刘邦建立 ________汉武帝(图像 P60 )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朝 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的措施(政治上、思想上): ①颁布“推恩令”, ________________,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 办太学 2. 巩固边疆:派 ________、________抗击匈奴第 4 课 丝绸之路 _ 西域:汉朝时,人们把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西域 张骞通西域经过:①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_________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访问西域各国,同建立友好关系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 ________,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与西域的联系: ①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 ②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③西域的骏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从 ________出发,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向西亚和欧洲它沟通 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 课 三国鼎立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经过: 官渡之战:时间: ________年概况:曹操(图像P74)以少胜多,打败 ________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时间: ________年 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________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________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________,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________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________,史称蜀汉或蜀; 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国号吴,定都 ________(今南京)第 2 课 江南的开发 孙吴开发江南原因: ①________大量南迁 ,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 ________和生产 ________; 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 表现:5 ①织麻布 ( 会稽); ②生产青瓷; 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 ④230年,________率万人船队到达 ________(今台湾)。

时间: 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为了躲避 ________ 北民南迁特点:1、时间长;2、具有自发性;3、规模大、人数多;4、南迁地区集中在长江 中下游地区 影响:1、增加南方劳动力,传播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及经验,推动北方农作物南 移 2、促进 ________________ 3、促进 ________________ 江南的开发 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②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江南降水充足,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 ④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表现: ①农业方面: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 ②手工业方面: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 ③商业方面: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商业城市如建康成为当时 江南最大的城市) 南朝: ________年,________灭东晋称帝,国号“ ________”南方又经历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朝,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统称为“________”。

第 3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迁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的内容有: 一、________________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