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350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一)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 请击之。” 公曰: “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 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 自子鱼论战 ) 注释 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陈:通“阵” ,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ng) :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 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2 分) (1)神弗福也福: 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 _ 11请用“ / ”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2 分) (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 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 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 分) (1) 甲 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 (2) 乙 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 分) _ (二)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

3、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 ,吾民不寡, 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 ,钟鼓不修( 5) ,子女不饬( 6) , 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胜人者先自胜 )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 .(4) 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 (6) 饬: 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鄙 ( 2)忠之属也。属 (3) 期年 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

4、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 分) (三)【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 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膝上。有人从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长 安已失守 ) 来,元帝问洛下( 洛阳 ) 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 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1解释句中加

5、点词的含义。(2 分) (1) 小大之狱(2) 公将驰之 (3)潸然流涕(4) 元帝异之 22解释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故”含义的异同。(2 分) (1) 彼竭我盈,故克之()(2)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具以东渡意告之。 24有人说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请结合原文内容概述他“不鄙”的理由。(2 分) 25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 (四) 【乙】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 非

6、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 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 退,不可复止。陈: 通假字同“阵”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公将鼓之。( 2)齐师败绩。 (3)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4)我众彼寡,不如遏之, 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登 /轼而望之 B夫 / 大国,难测也, C非欲速 / 战者也, D 遂麾 /兵使却 9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秦兵

7、遂退,不可复止。 10阅读甲、乙两段,完成(1)( 2)题。( 5 分) (1)阅读甲段可以发现曹刿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 分) (2)请以甲段中曹刿的战术分析乙段中晋兵取胜的原因。(3 分) (五)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选自后 汉书 ) 注释:爇火:点火。褥食:在睡垫上吃早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

8、 分)() A.故克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B.彼竭我盈 / 而计其长盖不盈寸 C.会匈奴大入塞 /会宾客大宴 D.范兵不敌 / 盖以诱敌 10.用斜线( /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 分)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12.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 分) (六) 【乙】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 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节

9、选自百战奇略 ) 【注释】 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旧物:指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又何间 焉国不知 备,民不知战 8. 用现代汉语分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 9.【 甲 】 文 曹 刿 认 为 作 战 的 先 决 条 件 是 “” ( 用 原 文 回 答 ) ; 【 乙 】 文 论 述 的 观 点 是 “”(用原文回答) 。从【甲】【乙】两文得到的启示是( 5分) (七) 【乙】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

10、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 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 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 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 “善。 ”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 焉(2)忠之属 也 (3)德足以安 其国(4)遂 果不伐鲁 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 B何以战(介词,凭、靠)政足以和

11、其民(介词,用来) 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问于晏子(介词,向) 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其君离(代词,指百姓) 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22、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3、队长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八)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 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用:使用。同欲:目标一致。虞:戒备,准备。将能而君

12、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 分) 4、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 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九)【乙】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礼则不屈知势则 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 技而自爱者

13、,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 【注释】理:规律、道理。势:形势、趋势。节:节制。穷:困厄,处于困境。动:轻举妄动。支: 支持,这里指应付。养:蓄养。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公将鼓之?故逐之?凡主将之道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曹刿论战)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分) ?既克,公问其故。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

14、技也。 12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 分) (十)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 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 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 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 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

15、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注:尝:曾经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若将,若:好像。待:防备。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 盬( g) : 吸饮。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公将鼓之 :(2)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9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 蛇于死地。(2 分) 20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 分) 21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2 分) 曹刿论战周公安民比较阅读 (十一)【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日:“为之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