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观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347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则徐》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林则徐》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林则徐》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则徐》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则徐》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实践报告题目:林则徐观后感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12-2 学号: 120603140227 姓名:苗志学成绩:2 林则徐观后感林则徐( 1785 年 8 月 30 日 1850 年 11 月 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 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

2、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林则徐的生平事迹早已有所了解,今天再次观看了电影林则徐,相比幼时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想。以前对于林则徐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历史书和人物传记的描述,观看了展现林则徐大义之事的

3、影片后,林则徐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丰富、真实、具体。电影对以船夫一家为典型的百姓的描绘让我看到了晚清社会老百姓的态度。他们憎恨洋人、热爱中国,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官员。他们在朝廷无能的背景下,以自己的双手帮林则徐阻碍鸦片贩子逃跑、以自己的智慧在战争中尽一份力。这是我们的民族,我感到骄傲,也伤心,为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而难受。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正如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19 世纪 30 年代末的中国深受鸦片贸易的毒害:官兵吸食鸦片成风,从将军到士兵无不火枪烟枪一起扛,军队战斗力极弱;官场上贪官污吏讨好洋人,欺压百姓,中饱私囊,官官相互,包庇鸦

4、片贸易,地方官更是与皇亲国戚勾结,党派林立,一片乌烟瘴气;民间吸食鸦片者更是十之七八,人们无心劳动,流离失所,大街上的鸦片馆如餐馆般平常。电影中就有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林则徐到民间微服私访,见一餐馆前站一可怜妇人,便给了她一点钱财让她吃顿饭。谁曾想那银子还没在妇人手中捂热便被一中年男子抢去,林正要阻拦,妇人却说那是其丈夫。中年男子匆匆道一声谢然后急切离开,中年妇女登时掩面而泣。林疑惑不解,便跟随那男子来到一处店铺,见那男子将刚讨来的银子往桌子上一扔便在那大烟馆里抽起鸦片来。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的罪恶贸易更是使大清王朝国库空虚,中国面临着国将不国的危机。林则徐就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5、,被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禁烟。皇帝在此前也派过不少官员来此禁烟,但不是被收买就是被打压,因此一直收效甚微。林则徐到广州后一心禁烟,令行禁止,多方斡旋,终于在1839 年将当时英商在中国的所有鸦片在虎门销毁,并随后3 着手加强海防,发动人民准备抗击英国即将到来的侵略。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了1840 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并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图存运动。1841 年的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中国从此开始了被侵略的血泪史,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

6、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句话:英国侵略者企图用鸦片来麻醉中国,但无数中国人正是因为鸦片而清醒,从此走上强国之路。终于明白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为何国旗护卫队要走一百六十九步。因为中国是从那一年起开始受屈辱,开始觉醒,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号角正式吹响。一百六十九年走来,不知当年的林则徐看到今天想比较当初强大的国力,会发生怎样的感想。一定还是那

7、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历经磨难,渐渐苏醒。1840 年的北京一片歌舞升平,但在这安详的背后是危机四伏,是列强对这片古老大地的虎视眈眈,而如今的北京天安门前也同样是狂欢的景象,可我们也必须知道,狂欢的代价是什么?是一代代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是无数华夏儿女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信念。正是前辈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我们才更要将它走得踏实,走得铿锵,走得漫长!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明确自己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提高自我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众人,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献身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