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95924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的发展(09)(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技术进步 与纺织经济的发展,2,本章知识点,与技术进步有关的主要经济增长理论 技术进步在经济长期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发展的关系 世界纺织科技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我国纺织技术已取得的重大进步和现实差距 加快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与措施,3,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技术进步,一、经济增长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一国GDP(或者GNP)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结果在相应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表现出了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4,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将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效率提高等看作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奥地利经济学

2、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 美国和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和特雷沃斯旺在索洛斯旺模型中探讨了劳动增长率、技术进步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影响单位投入产出量的其他因素,5,索洛-斯旺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在于技术进步而非资本积累 生产函数的计算公式:Y=A(t) f(K,L) 其中:Y代表人均产出,K和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乘数因子A(t)是一段时间内技术变化的累积效应。 对上式关于t作全微分,并除以Y得到:,6,令: 为资本在总收入中相对份额, 为劳动在总

3、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并且 则 如果令: 则:y = A + k + l,索洛增长速度方程,7,A = y - k - l y表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A表示科技进步速度 k表示资金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l表示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资本产出弹性 劳动产出弹性(,均为待估参数 ) 国家计委在测算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建议资金产出弹性a为0.35,劳动产出弹性为0.65,8,技术进步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A/y100% 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k=ak/y100% 劳动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l=l/y100%,9,该方程的基本涵义: 生产产出的增长率(速度)广义技术进步增

4、长率(速度)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率(速度)劳动资本投入的增长率(速度),10,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1. 罗默模型技术进步内生化的知识积累模型 阿罗模型:技术进步是投资的副产品,是厂商在生产中积累经验的结果。一个厂商的投资不仅会提高自身的生产率,而且将提高其他厂商的生产率,即对于企业来说,技术进步具有外溢效应。 罗默知识溢出模型:知识和技术是私人厂商进行主动的意愿投资的产物;知识具有足够强的溢出效应,它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所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保持不变或呈递增趋势,这样,经济就能够实现长期增长。,11,2. 卢卡斯模型内生化的人力资本模型

5、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技术进步是教育部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 一国应集中有限的资源生产和出口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应扩大经济开放度,通过贸易吸收新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研究、开发和培养费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国内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使经济尽快走上持续快速的增长轨道,从而更快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世纪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科技贡献率只占20左右。 70年代前,发达国家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0左右;80年代,这一比率达到60%80%。 1952-1982年,我国经

6、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平均为27.3%;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为30%左右。 棉纺业万锭用工已由数百人下降到几十人 织造业,一名织布工看管24台有梭织机,日产量约为800平方米左右,看管24台现代化喷气无梭织机,日产量可达10万平方米左右,劳动生产率提高12.5倍。,13,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纺织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技术进步与纺织业生产的关系 1. 技术进步使纺织原料范围扩大,性能更优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化学纤维的出现改变了纺织业单纯依附农业原料的格局 化学纤维原料的内部结构上,新纤维材料层出不穷,性能不断优化 天然纤维性能不断改善,14,2. 技术进步提高了纺织

7、工业的生产效率,棉纺织装备生产水平对比情况表,15,3. 技术进步推进了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 棉纺清钢联技术,消除了成卷、退卷对棉条质量的影响; 大容量棉堆混棉、往复式多包自动抓棉等新工艺,提高了纤维的混和均匀度; 在线检测技术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和提高了输出产品的均匀度。 4. 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16,5. 技术进步是拓宽纺织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产业用纺织品已渗透到石油、化工、冶金、电子、轻工、农林、水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006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比2005年增长24%,2008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超过600万吨,在纺织品产量中的比重由1

8、990年的8%上升到17% 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在中国占15%左右,17,产业用纺织品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进步 纺织品本身技术、质量的改善 纺织品原料结构多样化的推动 纺织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开发应用 整理方法特殊化的推动 其他高新技术应用的促进,18,二、技术进步与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系,1.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的调整,改变市场结构,使产业内各部门、各企业实现协调发展,使产业结构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二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19,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9、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 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化:即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的形式向较高级的形式演变,其重要标志是各产业部门的技术层次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部门不断成长为主导产业部门。,20,产业结构优化包含的两方面含义,结构效益优化即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转换能力优化即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社会资源供给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的优化,它包括传统产业部门向着现代产业部门转换的能力、长线产业部门向短线产业部门转换的能力、衰退产业部门不断消亡和新兴产业部门不断产生的能力,21,2. 技术进步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根本动因 科

10、技进步,通过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使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以及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和进步给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技术变革,促进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过渡 技术创新和进步导致了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同样也是纺织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内容和重要表现。 技术创新和重大进步引起了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产业部门对纺织业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带动了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22,目前世界纺织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出的新特点: 服装产业结构的非物质化趋势 传统的服装制造产业在服装

11、产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为服装制造业服务的服装设计业、表演业等第三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产业结构呈现出智能化趋势 脑力劳动因素在生产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急剧增加 纺织业正日益与迅速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相融合和渗透,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着纺织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23,3. 世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 世界纺织业200多年的发展轨迹: 产业间结构的升级与转移 产业内升级 主要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产业内升级。 拥有技术优势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控制着纺织服装的

12、高附加值领域,主要从事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纺织品生产,产品侧重个性化、流行化、环保化、高档化和功能化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则主要生产和经营中高档纺织产品,并正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科技含量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利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纺织初加工中低档产品为主,生产大批量常规产品,24,三、技术进步与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1. 竞争优势理论与技术进步 一国的产业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决定。 比较优势由土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所决定,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竞争优势主要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

13、能等要素相关,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 比较优势是静态的,难以改变;竞争优势是动态的,可以改变,25,2. 新型国际分工与技术进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等等 生产力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是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26,二战前,纺织业的国际分工是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即欧、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4、生产纺织制成品,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生产纺织原料 二战后,纺织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向纺织产业内制成品内部的水平分工过渡,即不同国家对纺织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 目前国际分工的总体发展趋势: 由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再深化为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的网络化分工格局 从产业间到产业内,再深入到产品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 在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决定国际竞争中经营成败的战略性环节主要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27,第三节 世界纺织科技的发展概况与我国的纺织技术进步,一、世界纺织科技的发展概况 1. 纺织科技发展史上的四次伟大变革 纺织生产工具的革命 电力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化学纤维的发展

15、新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28,2. 当代纺织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纺织新材料的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 纺织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 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技术,29,二、我国纺织技术进步状况,(一)我国纺织科技总体上已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1. 纺织新材料,特别是纤维材料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纺织原料结构的重大改变 到2010年差别化纤维比重达到50%左右,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的纤维自给率达到70%以上,产业用化纤比率达到90%以上,30,2、纺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已得到快速提升 “十五”期间,我国共进口国外先进设备189亿美元,占全行业设备投资总额的50%,同期装备的国产成

16、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 2004年,棉纺行业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达到50%; 2005年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提高到25%、55%和53%; 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十五” 的70%,31,3、纺织行业信息化逐步推广,促进了企业的改造升级 在纺织生产、设计、产品开发方面,纺织CAD(包括机械、提花纹织、印花图案、服装、电子测配色等),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在纺织生产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过程信息化有较大进步,企业营销过程信息化在一些集团企业和拥有连锁零售业的生产企业见效较大,32,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逐步建立完善的纺织标准管理体系 以产品标准为主,与基础、方法、管理标准相结合的棉、毛、麻、丝、化纤、针织、产业用、家纺、纺机、服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标准化体系已基本形成 5、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由20年前的不足3%提高到10%以上,建立了一批化纤、毛纺、麻纺、针织、染整、服装等各专业的国家级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研发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