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造卢比19 世纪下半叶,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吞并印度后,为了在军事和经济上获取更大利益,又以印度为基地,于光绪十四年(1888 年)和三十年两次大举武装入侵西藏由于清政府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英军直抵拉萨,迫使清政府同英方签订了《藏印条约》与《拉萨条约》至此, 西藏门户洞开,英印商人可自由到西藏进行贸易活动在双方互市中,英方为保持经济上的进一步渗透,遂将其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卢比银币,由印缅地区源源不断大量输往藏地,几乎成了西藏地区的通行货币印度卢比在西藏地区的广泛流通,严重破坏了藏地财政金融秩序,引起清政府一些上层人物的关注和不安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四川总督锡良就此事上奏朝廷,提出铸造仿照卢比的汉文银元,用以抵制印度卢比并充发藏饷的建议其奏折曰:“国市关系主权,西藏为我朝藩属,乾隆年间,曾经大学士福康安等奏请停用廓尔喀(今尼泊尔)番钱,督饬商上铸造一钱及一钱五分等纹银宝藏,以资行用,良于齐一市政之中,仍寓以俗从宜之意乃日久而尽形废弛,印度卢比流行藏卫,渐及各台近年则竟侵灌至关内打箭炉(今甘孜康定城),并滇省边境,价值任意居奇,兵商交困,利权尽失而内地银钱又夙非番俗所能信行。
因查川省机器局设有铸造银元厂,经前督臣奎俊奏明在案近以成本不敷周转,银元作辍不常,爱饬照印度重三钱二分之一之卢比自行试铸,制造务精,银色务足,一面标以汉文,铸成后虽核计获利甚微,而行之炉厅及附件边台,汉、番亦均乐用,询足以保我利权免致外溢”清廷对其建议很重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下谕:“著财政处、户部议奏 ”主管财政处大臣奕励等遵旨议复锡良奏折后,同意在四川银元局仿造印度卢比式样铸造新式银币,并对制造工艺及行用地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于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上奏曰: “藏卫毗连印度,宝藏银币既日久废弛,洋钱乘虚而入,势所必然, 查香港、台湾等处,英、日两国因取便商民,特于国市之外另为一种商钱,以资通用此项仿造卢比,仅资藏卫一隅之用,参之东西各国,似于新定国币尚无妨碍,拟请准如该督所奏办理惟货币之政信用为先,必精其制造,足其成色,始能令汉、番乐用庶以恢市政而利边民至此项银币专为藏卫而设,应准在西藏及附近边台行用,作为特别商品,自不得自便行使内地各省情不同,亦不得援案铸造,致紊币制. 随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很快着手此项工作,在成都造币厂采用新式机器,开始大批量铸造仿照印度卢比形式的银币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王侧面头像和英文国王名字,背面铸有英文“一印度卢比”及铸造年份。
而四川仿铸之银元,正面采用光绪皇帝的侧面头像,背面铸有“四川省造”四字,四周环绕花草纹饰,中央有一横花或立花, 花纹与印度卢比相仿, 其重量、大小均与印度卢比一致 此种新式银币,是我国最早有人物图象的银币,也是唯一有帝王头像的制式银币2 四川卢比面值分一卢比(重三钱二分)、二分之一卢比(重一钱六分)、四分之一卢比(重八分)三种四川卢比从光绪 28 年到民国五年( 1916 年)在成都铸造,民国十九年( 1930 年)到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在康定铸造我们把四川卢比的铸造分为四个时期和四类1. 光绪 28 年到宣统三年( 1911 年)为第一期;2. 民国元年( 1912 年)到民国五年为第二期;3. 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为第三期;4. 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年)到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为第四期四川卢比的含银成色悬殊很大,高的 90%;低的只有 10%所以,泉友们将含银在九成左右的分作一类;七、八成的分作二类;五、六成的分作三类;五成以下的由于显出铜色,便分作四类红藏洋了四川卢比一卢比的类别大概区别如下:一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分为有衣领和无衣领,背面“四”字中间为两点,“四”字右上端有三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或横花。
其中无领立花的版别较少,但是有领横花和有领立花右上端有一酷似蝴蝶花叶的属更加稀少的版别一类各种版别铸造量约 1000万枚二类卢比:正面光绪像有衣领稍胖,背面“四”子中间为两点,花纹比一类略粗,“四”字右端有一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二类四川卢比的铸造量约980万枚三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已变形,有衣领,背驼或方头,背面“四”字中间为八字,花纹比较粗糙,中央为一立花,铸造量约430 万枚四类卢比:也就是红藏洋类, 正面光绪像有衣领, 头像粗陋,俗称“红脸藏洋”,背面“四”子中间为八字,花纹粗糙四川卢比一卢比的总铸造量为2550到 2750 万枚左右; 二分之一卢比约 13 万枚左右;四分之一约12 万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卢比只在成都铸造红藏洋还有一种打印藏洋,是理圹喇嘛寺(长青春科耳寺)在红藏洋上打上印记,以一类或二类卢比强行升值流通的结果,其中印戳打在正面光绪面部的红藏洋较少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 3 月 24 日康定解放 1958年 4 月 1 日,甘孜州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全州禁止金银流通的布告,因为自然损耗和熔化,加之藏民有化银制作饰品的习惯,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四川卢比只有200 万枚左右。
从 1958年 7 月 1 日到 12月 30 日起,人民银行对四川卢比给予收兑, 只收兑一期、二期含银量高的四川卢比,收兑总量约 100 万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支行原总经济师、钱币学会会长张策刚先生回忆,自己从六十到八十年代在甘孜州人民银行工作时,收兑的四川卢比达几十万枚综上所述,现存世的四川卢比已大大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