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129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师说》随堂练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作业导航1韩愈与古文运动。2掌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3本文所提出的“从师学习”的观点。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 分,默写 4 分,共 18 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A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

2、“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蟠(f n)句读(d)针砭时 弊(b)B谀(y)苌弘(ch n)六艺经 传(zhu n)C郯(t n)谄(xi n)媚不拘时(j)D聃(d n)严谨(j n)以资切 磋(ch)3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C从许子之 道,则市贾不贰。(方法)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4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生乎吾后,其

3、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今王 鼓乐 于此C置人所 罾鱼腹中D将军身披 坚执锐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 学者 必有师B闻道有 先后 ,术业有专攻C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 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兼百花之 长而各去其短C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D成以其小, 劣之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

4、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8默写。( 4 分)(1)_,_,或师焉,或不焉 ,(2)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_,_。(3)三人行, _。(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二、阅读部分(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914 题。(每小题3 分,共 18 分)辱书云,欲相师。仆道

5、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 而为师。世界群 怪聚骂,指 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 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 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

6、以病乎?非独见病, 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9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仆道不 笃被南越中数州A深厚d同“披”pB深厚d覆盖b iC忠诚d覆盖pD忠诚d同“披”b i10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群 怪聚骂指 目牵引A素 善留侯张良非能 水也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得 兄事之C必 复之全之沛公 军霸上D不 耻相师去今之 墓而葬焉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B因 抗颜 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C而 增与 为

7、言辞增与:诬加。D余以为 过言过:过失、错过。12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1)辱书云,欲相师。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1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歌颂韩愈如

8、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14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 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袁涣,陈郡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刘备 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

9、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 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

10、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 ,恕思 而后行,外温柔 而内能断。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选自三国志,有删节)注: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茂才:举用人的一种科目,即“秀才”。太祖:曹操。15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涣常正议,术不能抗抗:辩驳。B布大怒,以

11、 兵胁涣兵:兵器。C鼓之以道德, 征之以仁义征:征召,号召。D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卒:最终。16对下面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布初与刘备 和亲和亲:和睦亲近。B涣 颜色 不变,笑而应之曰颜色:面色。C为政崇 教训教训: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经验。D恕思 而后行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17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粗词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布惭 而止外温柔 而内能断刘备 之为豫州独今日 之事将军也乏则取之 于人得免 于危亡之祸不闻 以骂以病去官ABCD1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然敬之不敢不礼也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A然而仍然尊敬他,不敢有不礼貌的表现。古人用来争得民

12、众的方法,您已经努力地付诸实践了。B可是因为尊敬他,就也不敢做不合礼数的事。古代那些得民心的圣明君主,您已经勤于学习了。C反倒更尊敬他,不敢有不礼貌的举动。古代能使民众归附的原因,您已经通过努力了解了。D但是他也尊重袁术,不敢乱了礼数。对像古代圣贤那样能得民心的官员,您已经殷勤慰劳了。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袁涣感到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示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器重。C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不拘细行,仍受人敬重。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三、语

13、言运用(14分)20下面的句子有两处前后脱节,请在相应的序号处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4 分)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中国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在_处加上 _,在 _处加上 _。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4 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_ 。 ”病人说: “_。”_ 说: “_ 。 ”,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22依

14、照例句,另写一组有寓意的句子。要求按下面提供的三件物品,写出寓意与物品形象特征相统一的意思完整的句子。(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6 分)例句:锚:即使一生不露面,也会感到它的存在。足球:总让人踢来踢去,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圆滑。蜡烛:站得不端正的,_。火柴:不经受磨炼,_。刨子:铲出了不平,_。参考答案一、1解析:明人与苏轼的评价颠倒了。答案: A 2解析: A蟠 p n;句读 d u;C郯 t n,谄 ch n;D 磋 cu。答案: B 3解析:应为“主张、思想、学说”。答案: C 4解析: A、B、C是名词用作动词; D 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 D 5解析: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学术上有一

15、定成就的人;小学,古:小 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所以,古:用来, 的,今: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答案: B 6解析:劣:认为 , 不好,意动用法;A名词的意动用法; B形容词作名 词,长处,短处; C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答案: D 7解析:无:无论。答案: D 8(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则必有我师焉(4)师不必贤于弟子二、(一) 9解析:句中“被”为“覆盖”义,应该读“b i ”。答案: B 10解析:例是“以 , 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用眼看”,名词作 动词,D与例句完全相同。 A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B形 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修墓。答案: D 11解析:“过”的基本义项有: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