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050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5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评卷汇总(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福建省高三单科质检考试语文评卷情况汇总第一题组文言文翻译(一)评卷说明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译文: 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常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意给2 分, “省”“悖” “大” , 每译对一处给1 分。【评分说明】“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应译出“省”“而” “加以罪名” ,重点译出“省” ; “悖义疾理”应译出“悖” “疾” “理” ,重点译出“疾” ; “莫此为大”应译出“莫”“大”,重点译出“大”。具体评分请注意:“省”译为“探视” “探望”“探看”“看望”,给分

2、。译为“慰问” “照顾”,不给分。“悖义疾理”译为“违背道义事理”“伤害道义事理”也给分,“理”翻译为“天理”也正确。译出“莫此为大”大意,给1 分, “大”应解释为“严重”或“厉害”。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译出“而加以罪名”大意,给1 分。(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译文: 郑公道德纯朴,受先朝礼遇,如同前代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大意给2 分, “素”“礼” “方”,每译对一处给1 分。【评分说明】“素”译为“纯朴” “朴厚”“朴实”“敦厚”给1 分,译为“质朴” “朴素”不给分。“礼”译为动词“礼遇”“礼待”给1 分,译为名词“礼节” “礼数”,不给分。

3、“方”译为“比拟”“比方”“比作”“如同”,给 1 分。如果翻译为“与 , 相比”也可给分。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译出“先朝所礼”大意,给1 分。“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译为“跟前代人相比,(是属于)钟元常、王景兴这类的人” ,也可给分。(二)存在问题1不识人名,错译乱译。有的考生把“郑鲜之”的“之”当作文言虚词“的”,从而将“郑公德素”译为“郑鲜的品德纯正” ;有的考生主观臆断,把“钟元常”的“钟”理解为“钟爱”,从而将“钟元常、王景兴之流”译为“钟爱元常、王景兴这样的人物”。还有考生没有理解句间人物关系,把“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译为“现在反省自己,父母因为疾病而给我加上罪

4、名”,或译为“现在因为父母的过错而把罪名强加在郑鲜之的身上”。这样的翻译,张冠李戴,不能得分。也有的考生把第(2)小题中的类比关系弄错了,将“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翻译成“在之前的朝代中,与钟元常、王景兴是朋友”。2没有得分点意识,笼统意译。有的考生把第(1)小题译为“如今父母得了疾病,我要照顾他们而多了这个责任,他们得了疾病我应当尽孝义,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大的。”关键字词都没有体现出来,全句意思基本翻译错误。第(2)小题译为“郑公向来有高尚的品德,被先帝所礼遇,比前代的钟元常、王景兴这类人正直得多。”这样的翻译基本不能得分。3关键词语掌握不扎实,翻译错误。有的考生不理解第(1)句中“

5、省” 的含义, 翻译这个句子时把“省” 字错译理解为 “反省” “忧虑”,或将“省”字漏译,将全句译为“现在因为父母生病离开官场而给他加上罪名” “如今忧虑父母的疾病却被定下罪名”“现在因为老家父母生病而被加以罪名”,从而导致失分。“方”是本次翻译考查的难点,在第(2)句中的意思是“比拟,比方”,但在文言文阅读中,“方”的这个义项应该算是比较生僻少见的,课内文言文学习中也很少出现这个义项,翻译句中这个词语,主要靠猜读理解和推断,不少学生在这里失分。把“方”理解为“正” “在” “正好”“方正”,从而把“方于前代”译为“正好生在前朝”“他在前朝时” “在前朝做官”“比前辈们的性子都方正”“在前代

6、规矩方正” ;或者把“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译为“正和以前的钟元常、王景兴这些人类似”“比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类的人更好”。第(2)句 “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中,有的考生不了解的“之流”的含意,而把“流”理解为“流派” “风流”,错将这一句翻译成“属于钟元常、王景兴的流派”“像钟元常、王景兴一样的风流” 。4实词含义理解虚化,翻译失分。有的考生没有读懂第(1)句的意思,对于句中“此”指代的“这件事”是“省父母之疾”还是“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模糊不清;句中的“大”字翻译时也被泛化了,从而笼统地意译:把“莫此为大”译为“不要这样处理才是正确的”“请不要把这件事认为很重大” “不要发扬这

7、种做法”“不应将这件事做大”“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把事情弄大了”“不要把这件事扩大化了” ,或者把 “此” 指代的对象理解抽象化了,而把“莫此为大” 翻译成 “没有什么比这件事还要重要”。有的考生错把第(2)句中的“素”理解为虚词,而把“德素”译为“德行好”“德行素来如此”“向来品德高尚” “一向很有德行” “平常有德行” ,导致失分者不在少数。5不熟悉文言句式特点,翻译错误。第( 1)小题中,“悖义疾理”实际上是互文现义,“悖”的意思是“违背”, “疾”的意思是“伤害” ,词义同类; “义”的意思是“道义”, “理”的意思“常理”是,词义同类。有了这样的理解, “悖义疾理”就可以译为“违背道义伤

8、害常理”或“违背义理”。有的考生错把“疾”理解为“疾病”,进而将“悖义疾理”译为“有悖道义和疾病的道理”“违背道义疾理”。第( 2)小题中, “所礼”这一结构也被不少考生译错。文言文中,“所 +动词”相当于名词结构, “所”后面的名词通常都活用为动词。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常识。但是,“先朝所礼”这一短语中,不少考生把“礼”理解为名词“礼仪”“礼节”,从而导致翻译错误。将“先朝所礼”译为“在前朝所表现出的礼仪”“在先朝所接受的礼节”“按照先朝的礼节”“知道先朝的礼数”等。6翻译答案中错别字现象应引起重视。本次省质检评分说明中,明确“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这句话提示考生,语文考试的主观题答

9、题中,错别字会影响得分的。少数答卷中, 错别字现象值得关注。如“朝廷”写成“朝庭” , “反省”写成“反醒”, “背离道义”写成“悖离道义”, “遵守先朝的礼节”写成“尊守先朝的礼节”等等。(三)备考建议1掌握高考史传类文言文的特点。2016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毫无疑问是史传类文章。史传类文言文叙述多议论少,语言精练简洁,多用省略句,篇幅短小;文章的主人公多为有声望的文臣武将或其他一些人物,他们往往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史传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忠孝、守法、处事高明、英勇有智谋,清正廉洁等。2熟悉文言传记常见词语。如:官职变迁类:表授予官职的“征”“辟” “举”“拜” “除” “授”等

10、;表罢免官职的“罢” “黜” “免” ;表提升官职的“升” “擢” “拔” “迁” “陟”等;表降低官职的“谪”“贬”“放” “左迁”等。其他如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 “饷”等;表现人物品行的“行”“德” “操” “节”等;表示赞扬人物的“多”“嘉” “称” “与” “许”等;表示责备的“过”“责” “咎” “诛”让“尤”等;跟科举考试有关的“举”“第” “登第”“解元”等;跟学校有关的“庠” “序” “太学”“博士”“太傅”等等。3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一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注意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多义实词,如“干” “课”“按” “语”等;注意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特别是在课文

11、中出现过的,如“属”作“连接”之义;掌握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古今异义词。二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18 个虚词用法,特别是有释义的,如“而”译为“却”;注意有实词用法的虚词和有虚词用法的实词,如“为”和“用”;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了解特殊句式的标志;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分清主谓宾定状补;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特点。4把握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是,抓准得分点,答准得分点。首先阅读句子,检查主谓宾;其次找准标志词,判断特殊句式;然后划出常见

12、多义实词和重要虚词,根据习惯判断词类活用;对于不能确定的字词可采用以下方法:找文中相关词语,对该字进行组词,联想该字相关的信息。5增强答题采分点意识。高考全国课标卷文言翻译题给出的分值,每小题5 分,均设有3 个采分点,主要涉及八个方面:( 1)一词多义;(2)词类活用;(3)古今异义;(4)通假字;(5)重要虚词;( 6)特殊句式;( 7)固定结构; ( 8)单音节词。需要注意的是,句中的采分点往往是综合的,采分点译错了,有可能影响整句话的理解和翻译。另外,对于译出大意的赋分也占不小的比例,说明文言翻译很大程度上还要兼顾对整体文意的考查。第二题组名句名篇默写(一)评卷说明按照新课标卷模式,采

13、用情景式默写进行设题。考查内容高中两篇,初中一篇,诗文结合。本题要求考生在扎实背诵的基础上,能审清题意,理解文句内涵,从而准确作答。(二)存在问题1. 别字现象严重。从答题情况来看,不会背诵的同学较少,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别字现象严重:“百废具兴”的“具”字, 误写为“俱”; “乍”字误写为 “炸”、 “诈” ; “迸”误写为“泵” “崩”; “犹”误写为“尤”等。2书写规范差,错字多。如“兮”字上半部分写成“人”字,“余”写成“佘”字; “具”三横变两横, “迸”写成“进”。3. 句子填写错误。(1)乱套名句有些学生可能是识记不够全面或是题干理解错误,另选名句填入。如第(1)题不少学生写“亦余

14、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识记错误不少学生由于掌握不够熟练,前后句顺序颠倒,或移花接木,将不同的句子拼接在一起,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成了“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将“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所惩”写成“虽九死其犹未悔,岂余心之所惩”等等。(三)备考建议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背诵篇目是会背的,只是在落笔时就容易出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除了继续加强篇目内容的巩固之外,要抓好易错字的纠正,让学生消灭每一篇目中的易错字。同时要抓好书写规范,不要因为一些小细节而丢分。对于一些习惯写连笔的同学,要注意引导,不要因为过于潦草的连笔而使字迹难以辨认而失分。第三题组古代诗歌阅读(

15、一)存在问题第 8 题: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1基本概念的理解有误。(1) “颈联”误解为“颔联”;例 1:颈联从听觉角度描写江涨之景,通过“喷薄”“舂容”写出江涨时江水冲击只剩,表现了江水激越,而首联从视觉角度,通过“南江涨”“乱远峰”点明江水涨势汹涌。颈联正面描写,通过“喷薄”“舂容”表现江水涨势汹涌,江涨时的气势恢宏。首联侧面描写,通过写下了一夜的雨,波涛中远峰散乱,突出江涨水深,江水浩瀚的景色。例 2:首联是正面描写,直接写出因为下了一昼夜的雨使得南江水位上涨,波涛汹涌,即使是在远处的山峰也可以听见。而颈联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波涌已经大到

16、冲上亭子,巴郡沿着可以感受到江水冲击的声音,借“亭子”和“巴郡沿岸”侧面表现出骤雨使得南江水位上涨,并且引起了巨大的浪潮的事实。(2)对“景物描写的角度”的内涵理解有误。例 1:首联通过 “宿雨” “波涛” “远峰”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较有跃动感的雨下波涛图,是远景和动景, 氛围较激昂; 而颈联则通过“霄” “泥沙”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云下泥沙图,是近景与静景,氛围较深闷。例 2:首联是动景,颈联是静景。首联写江水涨起时的迅猛,浩荡,波涛汹涌,用拟人手法将波涛拟人化了,波涛看似搅乱了远处的山峰,实则是波涛很汹涌,水面起伏波动。看江涨之景的角度不同。首联是站在江边低处看,颈联是从高处看。在低处看江涨,看到波涛仿佛搅乱的远处的山峰,在高处往下看江涨,看到江水仿佛一条老龙被两岸的泥沙困住,运用比喻手法将江比作老龙,侧面烘托出江的长、弯。因此还可以说,首联从近的角度看,颈联从远的角度看。2脱离文本贴标签。例 1:首联主要从视觉角度,颈联主要从听觉角度,这是不同之处。首联描写的波涛扰乱远处的山峰是眼睛所看之景,体现了江涨之景的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