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593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岁那年我在春晖中学上学(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晖中学的校园,近处是湖,远方是山;读书环境犹如世外桃源。作为学生,读书的心本应是纯的, 是静的, 要一尘不染; 读书的心本应是恒的,是专的, 要锲而不舍。 文化学习,本应该是我们高中生活的主旋律。但我们这一代人却无法好好地坐在教室里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学习文化知识。因为文革中的学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整天忙着去参加政治运动,去参加社会活动,去学工、学农、学军。就在我读高中那年的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大,林彪集团以林彪出逃折戟沉沙而告失败,而四人帮集团却春风得意。形势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

2、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此时,上虞的造反派以反潮流为名,组织了什么上访团、控告团,并在全县大规模地召开批林批孔大会,甚至还成立了县批林批孔领导小组,开展双批运动,批判两否一倒(否定文革, 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复辟倒退),使得上虞一度有所好转的社会秩序又陷入了一派混乱。学校紧跟形势,经常组织我们学生召开批斗大会,批了孔老二,又批儒家,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又兼着语文课代表,写写批判稿还行,所以老师老是让我拿着批判稿上台发言,班组会议批了不够,又到学校的大会上去批,有时甚至还要到社会上去批。反正每次的批斗大会都少不了我的份。历次的政治运动我们学生总是身在其中。文革中,再一个就是经常忆苦

3、思甜,让我们学生接受阶级斗争的教育。我们不知道聆听了多少遍贫下中农上的忆苦思甜课,我们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餐忆苦思甜的饭。那个时候,毛主席提倡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模式。在春晖校园,我们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劳动委员的带领下都要轮流管理学校的大片农田,种菜、浇水、施肥什么都干。除了参加学校的生产劳动,还要到附近的村庄参加双抢,帮助农民拔秧、插秧、割稻。这些还不够,学校还要停下课来,专门抽出时间去学农。事过多年以后,记忆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曾经到下管乡洙溪大队去参加学农活动。那里有个党支部书记叫任梦松,很会做思想工作,把知青按排得有声有色。后来还与我们春晖中学结了对子,学校毕

4、业的知青都定向到洙溪大队去插队落户。据说学校毕业的知青最后还有人代替任梦松在洙溪大队做了党支部书记,当然任梦松书记是更上一层楼升官去乡里做党委做书记去了。这是后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文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了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了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一个深秋的季节,天气已经挺凉了,我们来到了洙溪大队学农,这次劳动锻炼,足足待了一个星期。我们在那里与农民同吃同住一

5、起参加田间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洙溪大队学农的日子里,任梦松书记还让我们登上了芦山,这是一峰下管最高的大山。大山深处有村庄也有农民劳动着、生活着。在洙溪大队学农的日子里,任梦松书记还让我们学生参加了他们大队的民兵实弹打靶,这是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拿着真枪实弹打枪。在洙溪大队学农的日子里,我还做了一件好事。有一天傍晚,我与朱仲钦同学站在一家商店门口,我在地上捡到了一只皮夹,里面有着几十元钱。钱的数额虽然不是很多,但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年代,这些钱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我把捡到的皮夹交给了老师,还给了失主。为了这点屁大的事我在洙溪大队,在学校多次受到了大会的表扬。说我这是拾金不昧!表扬得我都不好意思

6、了,好象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似的。学校除了组织我们学生去学农外,还组织我们学生去了五夫营房解放军驻虞部队那里学军,接受军训,学习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们在操场上,顶着烈日,在解放军的教官带领下,有时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昂首挺胸,踢着正步。有时又四人一行纵列向前小跑,一边跑一边嘴里不停地喊着一二一。当年的学生是没有条件配发统一制式的军训服装的,所以在操场上接受军训的我们,穿着的服装呈现出的是一片五颜六色。尽管这样,训练我们的解放军教官,还是很认真地要求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抬头、挺胸、收腹,保持整齐的队形和步伐,表现出良好的军姿来。一周的军训下来,大家的脸和皮肤都被晒得墨黑墨黑,虽然军训

7、很苦也很累,大家还是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当年我们学生真的很羡慕那些军人。那个时候,每个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的。有些事情在今天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做学生的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磨砺。许多中学阶段的具体经历在以后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地还是派上了用场并发挥了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酷寒来。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会有人生之丰富经验。那个时候,尽管我们学生不务正业地参加了那么多的活动和劳动,虽然对学习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学业没有因此全部荒废。这必须要感谢我们春晖的老师们!许多老师在运动不断的年代里还

8、是坚持了严谨的教学,一有机会就搞竞赛,甚至冒着风险搞分数榜。有的老师让我们搞起了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有的老师尽可能地把一些劳动和开门办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当年我们的这些老师真的太不容易了!在春晖校园读书期间,细数下来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不算少,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班主任老师, 诙谐幽默的徐如珍老师。从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中没有学到的知识,使我们受益终生。而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就象一坛陈年老酒,时间愈久愈显珍贵。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现在有的正安度晚年、有的已经去世了,而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如今也进入了不惑之年,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培养!在春晖校园读书期间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9、文革后期有过一部电影春苗,讲的是农村赤脚医生与医院走资派进行阶级斗争的故事。主演的是达式常和李秀明,还有张喻等电影明星。里面有一首很好听的春苗出土迎朝阳电影插曲。其中有些场景就是在我们春晖中学的白马湖畔象山脚下拍摄的。提起谢晋导演,春晖学子无不感到骄傲,因为谢导是我们的校友。谢晋导演因为曾在春晖中学上过学,对母校抱有拳拳之情, 所以选择了这里作为一个外景地。那是 1975 年元月的冬天,上海电影制片厂谢晋导演带着摄制组来到了我们春晖中学拍摄电影春苗,其中有二个场景的拍摄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有一个场景是在学校大门口的三棵大樟树下,搭了一间小平屋,旁边还挖了一口井,上面支着三根圆木。李秀明扮演的赤脚

10、医生春苗蹲在坑里,算作在参加挖井。一会儿张喻扮演的女社员气喘嘘嘘地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叫:春苗姐,春苗姐& 还有一场是李秀明扮演的春苗,头戴草帽,手提马灯,走在路上,大概算作晚上出诊为群众看病的意思。这是在学校门口的小桥边,也是在三棵大樟树下拍摄的。这次拍摄,我们学校里有不少同学、老师被选上做群众演员,我现在还记得二位。一位是三班的贾超英,扮演了一个青年农民(社员) ,一位是学校的王会计扮演了部个农村大妈。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李秀明扮演的赤脚医生春苗划着小船,渐行渐远的镜头也是在白马湖上拍摄的。当时的拍摄现场来了许多警察维持秩序,而围观的群众则是人山人海,连山上都站满了观看的人群。这场电影讲的

11、是复杂的阶级斗争,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社会上没放几场就被上面禁影了。说起电影,有一天晚上我们爬山越岭走了很多山路,去横塘看了一场片名侦察兵的电影,回校路上因为天下大雨,同学们淋了雨个个湿得象只落汤鸡似的,学校的食堂就给我们做了一大锅生姜汤驱寒。我班有个同学叫吕放,记性极好,看了这场电影之后,能把侦察兵的电影台词一句不漏地背诵出来,令我折服。三十多年前,为了看一场电影,我们摸黑能来回跑上几十里山路,那怕淋了雨湿了衣服还是兴致勃勃兴奋不已。而今天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影,还可以按着遥控器随意地换台,有时却觉得很无聊,这实在没法对比了。我们高中的一个班,同学很多,有五、六十个人,现在我已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了。在春晖校园内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嬉戏,紧张而活泼的空气始终飘荡在我们的周围。高中几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困苦,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自立、自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也是最美好的。当年我们的班长陈渭泉就像我们的一个大哥,总是默默地、细致地关心着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高中生活是求学道路上最精彩的一页,那上面充满着奋斗的艰辛,充满着拼搏的喜悦,充满着对人生起步的感悟。岁月漫漫,往事悠悠。每当回忆起在春晖中学度过的二年时光,那段艰苦而快乐的高中生活,总是让我兴奋、激动。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情景,以及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依然历历在目浮现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