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460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问卷) 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5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巾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闼绰( chu )挫折( cu )锋芒毕露( l )万恶不赦( sh ) B畸形( j )拂晓( f )骇人听闻( h i)引吭高歌( h ng) C湖泊( b )瓦砾( l )屏气凝神( bng ) 苦心孤诣( y ) D污秽( hu )冗杂( r ng)浑身解数( xi )咬文嚼字( ju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布置取缔眼花瞭乱油然而生 B秘诀简练充耳不闻直截了当 C污垢引申自出心裁不可名状 D就绪提纲不醒

2、人事来势汹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这胜利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可歌 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过去数十年,七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严重下滑。七国集团的存在真的符合本国最大利益 吗?集团内部对此也是莫衷一是。 C2015 年昆明南亚博览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商家,他们的展台上摆放的新产品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D中考前夕,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一分一 秒的时问,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 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3、) 人生难免会寂寞 但寂寞的滋味却不尽相同。胸渊明 “ 采菊东篱下 ” 的寂寞是的,苏轼 “ 人有悲欢离合 ” 的寂寞是的, 柳宗元 “ 独钓寒江雪 ” 的寂寞是的, 李白 “ 我歌月徘徊 ” 的寂寞的 ;唯有直面寂寞 才 能品出别样人生。 A孤傲洒脱浪漫 豁达 B洒脱浪漫豁达 孤傲 C浪漫豁达孤傲 洒脱 D洒脱豁达 孤傲 浪漫 5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宋代 B范迸中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代 C社戏 朝花夕拾 鲁迅 现代 D金色花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一 印度 二、(本大题共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8 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 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 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 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 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 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 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

5、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 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 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 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 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 是对的, 哪一句话是错的, 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

6、。 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 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 用自己的判断力。 只要有了判断力, 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 皆我注脚 ” , 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 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 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 械制造之

7、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 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 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 今天不要了, 就丢了。 今天需要的东西, 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 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 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

8、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 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 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 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 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选自读者 2015 年第 6 期) 6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 A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读书要有自己舶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读书

9、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项是() A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 所措。 B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 备查。 C读书要善于思考、顾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呆以驾驭运用 这一门学问了。 D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 也应略知一二。 8规划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从一具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

10、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 和应注意的问题。 B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逻辑严密。 C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 时精与博的关系。 D文章的语言严谨文雅而又平朴通俗,作者娓娓道来,是一位前辈学者对后辈学子的谆谆教诲,读之有 如坐春风之感。 三、(本大题共4 小题,共 18 分,第 9、10、12 题各 4 分,第 11 题 6 分)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 “ 凄凉地 ” 和“ 弃置身 ” 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 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闻笛赋 ” 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烂柯人 ” 表达了诗人对 故友的怀念。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 舟”“帆” 与“ 树”“木” ,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 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长精神 ” 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 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完成1012 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 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 ”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 小惠未徧,民弗从 也。 ” 公曰: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 对曰: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 齐人三鼓。刿曰: “ 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 未可。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13、“ 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 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 分) 四、(本大题共5 小题,共 26 分) 老师!老师!

14、 阎连科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的阳光里,我回家奔赴我三叔的喜丧事,也去赴我大伯三周年的庄重纪念。在这闲空间, 张老师到了我家里, 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纠缠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与清寂。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忆旧的伤感和喜悦 这个世界,对于有的人荒冷到寸草不生;对于有的人,却是繁华热闹到天热地烫,每一说话行走,都 会有草木开花,果实飘香。然对于我的老师张梦庚,却是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老师生于上世纪的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

15、 了来自日本的刀光枪影,经历了国共拉锯征战的炮火硝烟,之后有了 1949 年的红旗飘扬。 记忆中从来都是 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这样的命运,大凡中国人都可想见其经历与结果的曲折变形,荒 冷怪异。可是好在,他终归识字,厚有文化,国家的乡村,也最为洞明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 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名姓和粗通算术计量,也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老师就 成了老师。一43 个春秋的草木枯荣,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样的感想与感慨,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 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 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

16、大和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近乎流水在干涸沙地的 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可谓流着,可终归却是无法挣脱干涸与强大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 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者成家,立业者立业,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 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那些学生们,过着回顾和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 怕早已忘却的过往。 还记得,初一时节,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那年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 乱,人心恐惧, 一日上语文课时, 我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生同学,都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而然, 教室里那一天是空落落,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 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又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