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429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第 1 页(共 15 页)20142015 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近年来塑料食品包装材料被严重,媒体应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走出误区。专家特别指出,无论从原料构成还是从温度上讲,使用微波炉加热保鲜膜产生二英这种物质的观点,纯属 。A丑化致癌荒诞不经B丑化治癌子虚乌有C妖魔化致癌子虚乌有D妖魔化治癌荒诞不经1 C(“ 妖魔化 ” ,指对事情、事物的认识远远偏离真相,夸大、歪曲某些事情或人物。 “ 子虚乌有 ” ,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荒诞不经 ” ,意思是少有的

2、,典籍中也没有的事,形容不合常理。)2“ 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 这句歌词 “ 移情于物 ” ,给人以 “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3 分)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2 B( A 暗喻 C 暗喻 D 通感)3. 下列判断,与这段文字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3 分)汉字不仅表意,还有象形与表音等特质,无论是繁体字抑或简体字。德国哲人莱布尼茨曾说,汉字一字就有一意,这种表意性让汉字有了超越语音的强大功能,

3、由此成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通俗来讲, 西方语言多是靠字母组成音节,再由音节配搭出意义,但字母本身没有含义。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参与语言建构;而且,汉字的传达可以不经语音作中介。这一点,既是汉字不同于西方主要语言的特性,也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汉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学者认为, 允许一定范围内的简繁字共生,提倡从一部分人开始识繁写简,是承认汉字超越语言工具的一种传统文化认同。注意: 本试卷共6 页,19 小题,满分16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高三语文第 2 页(共 15 页)A西方世

4、界一直在寻求组义语言来替代没有含义的字母文字。B从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来说,繁体字的存在和使用有特别的文化意义。C西方语言的流传,必须借助语音这个中介才可以实现。D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因为不具备汉字的表意特质而最终消亡。3 B .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从观众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度来看,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理解上的困惑。 当代艺术本身的艺术价值争议性就在这里。 专家认为,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在“ 当下 ” ,而是在 “ 未来 ” 。 这也是它的艺术价值始终无法与年代久远的作品相竞争的原因。 观众更乐意去评价一些看得懂的东西,因为文化的接近性,更喜欢推崇复古。ABCD4 D5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 语境的一项是(3 分)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5B(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

6、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 富贵与卿共之!” 由是宠绝诸将。【参考译文】元行钦,幽州人。庄宗李存勖与梁军作战,战败而溃逃,被数百梁兵追上,被重重兵器包围。元行钦单马驰来,夺剑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 包围的梁兵退去。李存勖抱着行钦哭道:“富贵和你共享!”从此,元行钦在诸将中最受宠信。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高三语文第 3 页(共 15 页)登城谓行钦曰:“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

7、,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行钦曰: “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 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参考译文】赵在礼谋反。 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兵马前去讨伐。元行钦用诏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城对行钦道:“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我们怎敢不改过自新。 ”元行钦道: “天子将你们视为对国家有功之人,一定会赦免你们的小过错。”赵在礼拜了两次,把诏书给士兵们看。皇甫晖从一旁夺过诏书,将之撕毁,军士都吵闹不止。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

8、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 驰诏明宗计事。从璟 ,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 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参考译文】元行钦久攻邺城不下,而庄宗想亲自帅兵前往,群臣都进谏阻止,于是唐庄宗只得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驻扎在城西,而元行钦则驻军城南。不久,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汇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上奏皇帝李嗣源已经谋反。庄宗排遣李从璟快速赶到李嗣源处核实事情真伪

9、。李从璟,李嗣源的儿子。到了卫州,当时明宗已经反叛,行钦于是拘禁从璟,将杀他。从璟请求回到京师,行钦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元行钦便返回京师。后来,元行钦又随唐庄宗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行至荥泽时,闻听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庄宗便欲派李从璟去召见劝降李嗣源,但元行钦认为不可,并将李从璟杀死。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 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行钦泣而对曰:“ 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

10、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 死报,君臣相持恸哭。【参考译文】这时,李嗣源进入汴州,唐庄宗不得前进。唐庄宗对元行钦道:“你跟随我这么久,荣华富贵险急患难共同经历,如今情势危急,你们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到荥泽,要单枪匹马自己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元行钦哭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幸亏遇到陛下抚养,才坐到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国,即使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高三语文第 4 页(共 15 页)责任。”于是和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用死报主,君臣相拥痛哭。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

11、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尔!” 行钦 瞋 目直视曰: “ 先皇帝何负于尔!” 乃斩于洛阳市。【参考译文】唐庄宗遇害。元行钦出逃,被村民捉拿,虢州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囚车将他送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元行钦怒目直视道: “那先帝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将元行钦斩于洛阳闹市。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参考译文】呜呼!死亡可贵的原因,是因为能为道义(而死)

12、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诸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只有行钦把谋反的消息及时上报,至于断发自誓,他的节义实在值得嘉奖。等到唐庄宗驾崩后,他不能自我决断,反而逃跑来苟且偷生,最终被抓而被处死。他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自愿的,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6. 下列 “ 以” 字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A.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B.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C. 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D.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6 B(动词, “ 认为 ” ;其它三项是介词,“ 用” 。 )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 分)(1)

13、小过必当赦宥 (2)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 (3)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7. “ 宥” ,宽容、饶恕;“ 闻 ” ,报告、使 闻; “ 执 ” ,捉拿。( 3 分, 1 字 1 分)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 分)8.( 1) ( 4 分)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 经年离去 ” ,离开多年1 分; “ 奔归 ” ,奔逃回家1 分; “ 追悔何及 ”1分;句意通顺,1 分。 )(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2 分)高三语文第 5 页(共 15 页)(2) ( 2 分)如今让我

14、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 俾 ” 使、让, 1 分; “ 何如 ” 怎么样, 1 分。 )(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 分)(3) (3 分)死亡可贵的原因,是因为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 “ 以” ,因为 1 分; “ 苟生 ” ,苟且偷生1 分;句意通顺1 分。 )9. 欧阳修认为元行钦“ 乌足贵 ” 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 分)9.言词上对庄宗信誓旦旦“ 誓以死报 ” ;行动上却贪生怕死,“ 出奔 ” 而逃。(每点2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秦观千里潇湘 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

15、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 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一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兰桡:兰舟。 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1)“ 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 分)10 ( 1)清寒(冷) 、幽静。孤独、悲凉的心情。( 3 分)(2) “ 遥闻妃瑟泠泠” 句中的 “ 遥闻 ” 该如何理解?(3 分)(2)远远地听到(1 分) ;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 ( 2 分)(3)请简

16、要赏析结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 (4 分)( 3)以景语作结(1 分) ,言有尽而意无穷(1 分) (或化用前人诗句1 分,自然、贴切, 1 分) ;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 分) ,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 分) 。 临江仙 千里潇湘挼蓝浦,北宋秦观 词作。这首词约写于宋哲宗 绍圣三年,作者贬官郴州时,回忆昔日曾经潇湘的感受。词人从驻舟湘水之浦生发想像,把自己遭贬的愁苦与屈原、湘灵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感情凄苦而不卑弱。在艺术上写景如画,很好地传达了湘江之上的夜色,那寂寥幽清的场景如在目前,搬用前人成句也宛如自创。全词清空骚雅,意境幽深,充满感伤的情调,渗透着楚辞的情韵,在秦观词中别具一格。字词注释高三语文第 6 页(共 15 页)临江仙:词牌。双调小令,唐教坊 曲。上下片各有三处平韵,五十八字。柳永 演为慢词,上片五处平韵,下片六处平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