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429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Ⅱ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决于A.自然条件 B.政府政策 C.居民口味 D.历史原因2.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的大量出现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 生产力的发展3. 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A.屯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4. 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坊市不分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出现夜市、晓市等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A. B. C. D.5. 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 汉代 B. 唐朝 C.元朝 D.明朝6. 自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

2、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落后7.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四大发明的传播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扩展8. 殖民扩张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B.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C.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黄金 D.使欧洲获得了大量香料9.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A. B. C. D.10.1

3、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初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11. 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A. B. C. D.12.19 世纪 90 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戊13.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

4、外国商品是: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14. 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15.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16. 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 年的 2% 增长到20 世纪末的70% ,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生产力的发展

5、 C. 国家干预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7. 二战后 , 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 A.独资企业 B.股份制企业 C.国有企业 D.合伙企业18. 苏共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在:A.赫鲁晓夫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19.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A.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B.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中C.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 D.“文化大革命”动乱过程中20.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

6、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共2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 B.建立人民公社C.允许土地买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22. 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共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四大上 C.十五大上D.十六大上23. 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侨乡 C.经济基础好 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24. 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7、25. 二战后,工业实力最雄厚的和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苏联. 法国26. 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是A.罗马条约 B.巴黎条约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7.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 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28.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

8、军队一体化29. 在 20 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为根本推动力的是:A.两极格局的结束 B.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C.科学技术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扩大30. 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东盟A. B. C. D.二、综合题3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1952 年1956 年1957 年工业总产值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 1286.5 1387.9 *注: 1952年工业比 1949

9、年增加 187% 农业增加 50%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进口出口贸易总额(2)材料三读下表1978 年2000 年城市数量193 个663 个小城镇2173 个20312 个市镇总人口17 亿456 亿城市化水平17936 1(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4 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 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 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

10、展的什么现象?(2 分) 21 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33.材料一: 1991 年 2 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 联盟的主张。 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 (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 (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材料二: 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

11、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 (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 (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8 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4 分)(4)简介欧共体在世

12、界经济政治的地位。(4 分)高一历史必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D 3D 4D 5D 6C 7C 8A 9A 10C 11B 12A 13A 14B 15A 16B 17B 18A 19A 20C 21D 22C 23C 24C 25A26A 27B 28C 29C 30C 二、综合题31.(1)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分) 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 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2分) 。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如答具体运动至少2 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苏联的帮助;中共八大正确分

13、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每点 2 分共 6 分)(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2 分)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每点 2 分共 4 分)( 3)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2 分)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 分)32. (1)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和货币兑换率;设立欧洲中央银行等。基本性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8 分)(2)呈现出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性质是由经济货币联盟发展为政治经济联盟。( 4 分)(3)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后身是欧洲联盟。(4 分)(4)经济上,欧盟(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其实力是任何人所不能忽视的;政治上,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