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424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教育学》考点梳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考点梳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 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 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3、教育者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4、受教育者 ,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5、教育影响 ,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6、学校 是一

2、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7、学校文化 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1)精神文化 :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只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2)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3)制度文化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8、学校绩效 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9、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

3、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10、教育目的 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 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1、教育活动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 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学校教育12、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13、智育 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14、课程 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

4、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安排的。15、教学计划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教学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6、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他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程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7、 课程设计: 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与安排18、所谓 教学 ,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 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19、教学模式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

5、 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20、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该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2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22、班集体 :是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23、班主任 :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24、难度 :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1、最简单; 0、最难;难度中等时,最易拉开考生的档次)25、区分度 :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中等难度的区分度最高,

6、难度为0.5 的区分度最大)26、法律责任 :(广义 )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第一性义务) 、(狭义 )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第二性义务)27、学校事故 包括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意外事故 :发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责任。过错事故 :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28、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 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29、学生申

7、诉制度 :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二、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代表人物:(1)培根(英国):近代 实验科学 的鼻祖;为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提出实验的归纳法 ,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2)夸美纽斯(捷克)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 ; “泛智教育 ”思想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3)康德(德国) : 康德论教育 ;教育是一门很

8、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 ”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教育实验 ” ;(4)赫尔巴特(德国) :“ 现代教育学之父” ,“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普通教育学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 心理学 和哲学。(5)洛克(英国) : 教育漫话 ,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 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 爱弥儿 ,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 自然教育 ” ;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这是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而且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基础上的;(7)裴斯特

9、洛齐(瑞士) : 林哈德和葛笃德 , “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3、教育学的创立过程(1)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代表人物: 德国 的教育学家 梅伊曼 和拉伊代表著作: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的 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 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强调定量研究(2)文化教育学 :又称 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 世纪末出现在德国代表人物: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 ”与“ 唤醒 ”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 杜威 、克伯屈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 、 民主主义与教育 经验与教育 ,克

10、伯屈的 设计教学法 杜威的基本观点: (可做简答题)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 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 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制度教育学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于法国代表人物: F.乌里、 A.瓦斯凯、 M.洛布罗代表著作: 走向制度教育学 、 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 制度教育学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

11、第一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6)批判教育学: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代表人物: 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4、学校制度的发展双轨制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 自上而下 的发展路线, 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 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 自下而上 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 (及职业学校) ,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 后

12、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5、190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未实施)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 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1922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6、学校组织的 管理沟通 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7、学校绩效 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3、8、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 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9、家庭教育的分类: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10、经济地位 主要是指教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11、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识记】幼儿、小学、初中资格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12、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教师考核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准确性原则13

14、、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识记】教育目的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14、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在当代社会,它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 夸美纽斯、法国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其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在近现代, 最具代表性的 “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

15、。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是它过分夸大了其作用。(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 : “君子欲化民成俗” 、 “古之王者,建国军民”; “治国平天下” ; 论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王”; “社会功能学家” ;诺笃尔、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它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点,但它没有吧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

16、合起来,使所谓的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变成空中楼阁。 (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4)教育无目的论。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杜威: 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他就是自己的目的)15、课程目标可以垂直 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 。即 aims 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 goals(语、数、英等)(3)课程目标 。即 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16、课程目标可以水平 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7、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