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397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卷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67 分)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 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 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 看,贞一斋诗说 说的三种情形, 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 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 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 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 人的

2、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 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 所谓“口闭则诗在, 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 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 诗人只能从 “有”到“无”。司空图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 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 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 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 世界,从言外、意外

3、、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 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诗人注重“隐”。从“有” 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 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从古至今,没有一 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 反复推敲, 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 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 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4、老子说:“大 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 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 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 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 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 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 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 无技巧。1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诗意,无语言”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B从获得诗美体验

5、的“ 有” 到传达诗美体验的“ 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 无” 才是真 “ 有” 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 说不出 ” 来代替 “ 不说出 ” ,也就是 “ 有诗意,无语言” 。 2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功夫,无痕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 “ 至苦 ” ,诗篇里却 “ 无迹 ”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 易” 并不是诗人的 “ 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 寻言 ” 的过程,只要善于“ 寻言 ” 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 大巧苦拙。

6、 ”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 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C陶渊明说: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 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 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 ” , 这里的 “ 平淡 ” 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 二、( 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 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

7、以诚, 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 兼左司谏, 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 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 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 为天下诤臣,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汝幸居此地, 当捐身以报国恩, 纵得罪流 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 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 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 其忠孝正直

8、, 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 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 使持书来,啖 注 1 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 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 注 2 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宋 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 注 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 2 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 至 1094 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B初除谏官,未拜命除:授予官职C在职累岁 累:劳累。D则执简却立 却:后退。5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光教之以诚 (3)

9、吾欲为元佑全人(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A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也不同。 C和相同,和也相同。 D和不同,和相同。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登进士第,不就选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还其书不答。A B C D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 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

10、,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 恩。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 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5 分) 译文: (2)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5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 9. ( 1)这首诗

11、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哪些手法?(3 分) (2)有人说诗中的 “ 闲” 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 3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8 小题。( 8 分) (1) ,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刺秦王) (3) 真的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4)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像我一样地,冷漠、凄清,又惆怅。(雨巷) (6)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雨巷) (7)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再别康桥)(8)大行不顾细谨,。 ,

12、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惨象,;流言,。(记念刘和珍君) (10 )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三、(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5 题。 蜜 蜂 丰子恺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 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 旁继续作声, 不稍间断。 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 “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

13、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 撞乱叫。 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 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 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 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 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 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 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 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

14、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 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 到这许多钉子。 我诅咒那玻璃, 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 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 当作燕子的门, 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 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

15、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 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 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 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 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 之力所能除去的。 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 让我 们这蜜蜂得到出路。

16、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 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 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3 分) 答:12、结合语境,品味第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13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3分) 答: 14. 细读第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6 分) 答:15从全文看, 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