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395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4蜀道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教版语文必修3 4 蜀道难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鉴赏:此诗是李白初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的长江南岸。江出荆门,江面突然开阔,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二句,写出了楚地的壮阔景色。“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二句,则是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末二句写出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2、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 “咫尺应须论万里” ,那么, 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 包含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限时 15 分钟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 (f )横绝 (h n)巉岩 (ch n)飞湍 (tu n)B喧豗 (hu ) 砯崖 (p n ) 吮血 (sh n) 抚膺 (y n)C崔嵬 (w i) 峥嵘 (zh n ) 扪参 (sh n) 万壑 (h ) 2 D猿猱 (n o) 秦塞 (s ) 咨嗟 (ji ) 瀑流 (p ) 解析: D 项,塞 s i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没

3、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崖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赝坐长叹。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解析: A 项,崖 岩,赝 膺; B 项,催 摧,勾 钩; C 项,雕 凋,联 连,依 倚。答案: D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 (使 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

4、摸着双腿 ) 解析: D 项,抚膺:抚胸。答案: 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同样,也是B胡为乎来哉乎:语气助词,无义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所守或匪亲3 或:副词,倘若解析: A 项,也: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答案: A 5对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解释: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了约有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地互通来往。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解释: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以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增叹息。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解释:

5、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解释: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解析: D 项,应为 “ 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 )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答案: D 6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四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B全诗以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感叹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险,再叹蜀道之高,最后感叹蜀地战祸之烈。C诗歌按由秦入蜀的线路,具体写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

6、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神奇瑰丽的山水画。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解析: B 项,先叹蜀道之高,再叹蜀道之险。4 答案: B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豁达 /霍然轻佻 /窈窕迄今 /起讫时间B赝品 /砚台缜密 /镇定档案 /浩浩荡荡C跛脚 /逼迫隽永 /眷属雾霭 /好高骛远D蕴藉 /碣石菁华 /清华澄澈 /辙乱旗靡解析: A 项, hu ,ti o/ti o,q ;B 项, y n, zhn/zh n,d n; C 项

7、, b/p ,ju n,w;D 项, ji /ji,j n /q n, ch /zh。答案: D 2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 /之难,难于 /上青天!B上有 /六龙回日 /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 /之回川。C其险 /也如此,嗟尔 /远道之人 /胡为乎 /来哉!D剑阁 /峥嵘 /而崔嵬,一夫 /当关,万夫 /莫开。解析: C 项,应为 “ 其险也 /如此 ”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B在索契冬奥会短速滑男子1500 米比赛中,

8、中国选手韩天宇,凭借惊人的爆发力,获得银牌,令人刮目相看。5 C著名导演冯小刚导演了一场别无二致的马年春节晚会,全国观众对这场春节晚会褒贬不一,看法不尽相同。D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不经意丢弃在校园里的废纸信手拈来,集中到学校放置的垃圾箱中。解析: A 项,擢发难数: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比喻罪行很多。此处不合语境。B 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C 项,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 别无二致 ” 是两个对象进行比较,但语境中只有 “ 一场 ” 晚会,所以不合语境。 D 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9、捡废纸不能用 “ 信手拈来 ” 。对象不当、不合语境。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正深入推进“ 我的中国梦 ” 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B每年春夏之交, 发热患者增多。 有的医院为使患者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患者及其家属都感到满意。C该校狠抓教学质量,重视校园文化,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教学骨干,所产生的效果在全省产生强烈反响,纷纷前来学习。D乘坐高铁是现代人出行方式之一,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旅客如果乘坐高铁,从合肥到深圳,大约仅需要8 小时左右。解析: B 项,宾语残缺,应改为“ 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的办法”

10、。C 项, “凝聚 ” 和“ 骨干 ” 不搭配; “ 纷纷前来学习 ” 的主语应为 “ 很多学校 ” 。D 项, “大约 ” 和“ 左右 ” 应删去一个。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 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 而是引力波, 因为 _。当黑洞靠近时, 引力波会 “ 挤压 ” 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但正常情况下,_。6 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引力波是听不到的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ABCD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横线处只有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排除C

11、、D。再看第二横线处,只有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则这一句内部出现矛盾,因此只能填,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 B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 11 题。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

12、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解析: A 项,乎:形容词词尾,不译;B 项,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 项,坐:徒,空。7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见悲鸟

13、号古木但:只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比C其险也如此其:加强语气,无义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乎:助词,无义解析: C 项,其:代词,那。答案: C 8下列对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噫吁嚱 ” ,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危乎高哉 ” 是本诗的主旨句。B “尔来四万八千岁” ,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C “地崩山摧壮士死” ,典出 “ 五丁开山 ” 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言五丁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D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与井分别是蜀与秦的分野,扪参历井,言蜀通之高,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解析: A 项

14、,本诗的主旨句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答案: A 9诗歌重点写“ 青泥”有何作用?答: _ _ 答案: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峻危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8 10诗人给 “ 畏途 ” 营造了怎样的气氛?答: _ _ _ 答案:渲染了 “ 畏途 ” 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营造了令人心胆俱裂的惊险气氛。11 “西游 ”“西望 ” 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是否矛盾?答: _ _ _ 答案:不矛盾。“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谨慎入蜀。(二)课外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 (2)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