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394244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讨 论,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复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2、一.字 形,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禾,皿,宀,贝,纟,求,隹(zhu ),歹,月,目,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鸟雀,用“贝”作偏旁

3、的字与“钱财”有关。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赂:贿赂),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一曲红绡不知数自缢于庭树 夜缒而出,见秦伯,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小试牛刀,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6.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烤肉,打,赏,财,绳索,踏,“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倍”通“

4、背”:违背,二.字音,【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例“或至涂而反”(上海春招试题)“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再如湖北卷 “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小试牛刀,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2.复之以掌 3.卒然临之而不惊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蚤”:跳蚤。无法理解。蚤通“早”,“复”通“覆”,遮盖,“卒”通“猝”,突然,“从”

5、通“纵”,放纵,放任,(更加,越来越),(疲劳),1.追亡逐北,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败逃者,逃亡的人),三.结构,【结构观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戒奢以俭”的“以”字的含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奢”与“俭”相

6、对,“以”与“戒”相对,“戒”为动词,“以”也应当为动词,我们再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出“以”为“行、用”之意。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从句式结构来看,属 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也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通五经,贯六艺”:属于对仗句,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小试牛刀,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5.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破下,攻下,反义对文

7、,“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用以,被任用,腰里佩着,同义复词:“敝”:疲劳,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四.成分,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将军身披坚执锐,“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3、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后面跟了宾语,故词性应为动词,翻译成名词“眼睛”就不对了,应为动词“用眼睛示意”。4、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8、“表”字因有“临”的限制,就能推断它是动词“上表”之意。,例(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 “木柴”之意,将它理解为“打柴”明显不当。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本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又如高考北京卷第17题,要求翻译“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不少考生将其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其中关键是对“多”的解释有误差。我们不妨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

9、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联想到学过的“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中的“多”为“称赞、赞美”,以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因此全句意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再如“信”字: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本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信义著于四海 本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怀信侘傺本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 “信”为“忠诚”之意。,【成分分析法】,句子的结构

10、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语法功能,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B,五.迁移,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

11、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知识迁移法】,小试牛刀,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哂:子路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 具:从事,致力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 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C ),第一项摄政王,代理第二项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第三项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第四项因利乘便,趁着,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09年

12、海南、宁夏卷) A.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 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趁着,( C ),弄璋: 弄瓦:,生男 生女,“果双生一男一女”,六.语境,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

13、,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借助语境法】,1、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前面有“琴瑟”。“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上文有“接遇宾客”,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2、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推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

14、“叙述”之意。 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再如,试解释下文“廉”的含义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要解释“廉”的含义,需要整体把握上下文的语境:有人说郭的儿子要杀郭,皇帝要杀郭的儿子,皇后表示怀疑,皇帝经过“廉”之后,发现郭果然冤枉。在这个语境中,“廉”的含义,就可以明确为“调查”。,小试牛刀,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 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 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成分分析法(语法),方法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