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233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_马哲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空中到地下, 从地面到水面, 各种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一届绿色的世博会。而汇集了各国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则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整个世博园,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舒适住宅与怡人家居的美妙画卷。在画卷里,21 世纪的住宅、居家、生活新思潮 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 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88 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 阿根廷寒流冰冻 , 在

2、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那么,怎样去实现这种过程呢?马克思强调要“在最

3、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里,所谓 “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两个出路。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很早就预见并分析了工业革命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很有信心。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思想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改变先污染后

4、治理、 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同步、并重、综合”这“三个转变”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它是环境保护领域中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是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化了的科学发展观。历史性转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相当长的矛盾、转变,再矛盾、再转变的过程。因此, 历史性转变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就呈现了长期性、阶段性、 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 长期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从客观上讲,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解

5、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甚至曲折反复, 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3,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环境保护、 资源的对立统一体,不能绝对地把环境保护、资源、经济发展三者静止地、机械地对立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贯通、相互影响, 可以实现良性发展。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 。科学发展就是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实际上,环境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的矛盾统一体。正如矛盾着的

6、事物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一样,我们不能绝对地把环境保护、资源、 经济发展三者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机械地对立起来,这个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贯通,向良性发展。烧掉的资源少,留下的污染小,GDP能搞多少算多少,搞得快比搞得慢好,搞得代价小比代价大好,这就是良性发展,就是科学发展,也是又好又快地发展。4,在实践中探索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对这条老路造成的环境危害, 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曾进行过批判和反思,对环境问题也实践出了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是采取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建设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三是加快调整

7、产业结构。这些做法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成果,人类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譬如震惊世界的20世纪 40 年代初的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 年英国伦敦烟雾、1953 年日本水俣病,我国2005 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少付代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规律。进一步说,人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地发展的。 我们可以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5,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10 年“ 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

8、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倡导绿色生活, 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 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 推动者, 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在今年 3 月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低碳技术、智能电网、森林碳汇、三网融合” 这些新名词。 这些新科技、新理念承载的是人们

9、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期待,报告中用 “ 刻不容缓 ” 这样四个字来强调这一转变的紧迫性。2009 年,政府安排亿元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个技改项目,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 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 万吨,炼铁产能2113 万吨,水泥产能7416 万吨,焦炭产能1809 万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 个。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从、相

10、互促进、共生共荣, 追求人与生态和谐。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是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扬弃,是不断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在自然界中, 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科学界的评估,政治界的觉醒,只是为呻吟的地球把了脉,而要彻底医治好地球的伤痛,必须要有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参与和行动,这是责任,更是义务。世博会展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愿望,预示着将来。科技在发展,技术在提高,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梦想就会实现。、“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

11、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对于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 生活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下大力气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关停小火电机组万千瓦, 淘汰落后的炼钢产能万吨、炼铁产能万吨、 水泥产能万吨、 焦炭产能万吨。

12、 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亿元,增长。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铁路投入运营公里,高速公路新建通车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新建、改扩建民用机场个;新增发电装机万千瓦,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实现供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个;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推广节能空调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亿只。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

13、。加强“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和。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濮存昕全国政协委员:低碳也好,节能减排也好,我们提倡节约也好,应该在生活中逐渐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从个人行为上参与这个低碳生活。洪浩 全国人大代表:“ 低碳 ” 是我们上海世博会在筹办过程中间,一直秉持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在世博会后, 我们还要继续开展广泛的绿色行动。解说:“ ” 上,代表和委员们为了发展

14、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纷纷提交了议案和提案。王永庆全国政协委员:我那个提案主要内容,就是用税收来抑制低碳消费。就会引导这些企业和个人,向低碳的经济、向低碳的产品发展,逐渐杜绝高污染、高排放的这种产品。赵林中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提一个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对 “ 低碳经济 ” 这种新的名词出来的时候,我们国家有关部门有责任要出台一个,要弄清楚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是新能源产业。解说:现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金志国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几年前就研发了这样一个采集回收技术,使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能够转换到后端所利用,既减少了排放,

15、又降低了成本,使经济效益获得了非常好的一个改观。下来我们连续三四年累计节约,每年节约四千多万元。朱以庄全国人大代表:重要的是进行一个产业链条的延伸,拉长产业链,把原来一些三废的排放进行有效地利用,它就成为宝贝。所以经过这样一些调整,我们已经尝到了实施循环经济的一些甜头和效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而且把它做得更实、更有实效。王培廷全国人大代表:进一步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就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归根结底,我们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文明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