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232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提纲一、定义概念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 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成为人的创造物和现实性,这个过程对人来说就叫对象化。从主体方面看,人实现了自我,2、自然人化: 表示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即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马克思称这种与人的劳动联系和被改造过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人化是其过程,是第二自然。 作家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人化的自然。从对象方面看,对象被人化, 打上了人的烙印,体现了人的意义。3、本来形象:也叫非批判的形

2、象。马克思指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按照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本来面貌真实的描绘了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4、批判的变态:指丧失了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从某种抽象的观念出发,对人物形象做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或弯曲,失去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是本来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毁灭。5、席勒式: 指席勒创造中部分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它针对的是席勒部分创作中从主观自我观念和理想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情形观察,以抽象概念的演绎代替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描写。6、莎士比亚化:继承和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形象的表述, 指从现实生活出

3、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深刻的反映出时代的风貌。7、历史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也就是要求在文学批评中,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进行与作品的历史内容相适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 道德的评价。 把作品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尺度和标志。8、美学观点: 就是要求评论文学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和标准,那么这样就要对作品做具体的艺术分析。9、典型人物:通过鲜明丰满的个性,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某方面社会本质,且具有某种美感(个性、共性、

4、艺术性)的艺术形象。10、典型环境: 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的人物生活的特定具体生活环境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社会氛围的统一。11、巴尔扎克的最伟大的胜利(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指的是作家遵循现实主义进行创作,有可能在创作中违背或摆脱自己的主观偏见,引起世界观内部的矛盾,促使作家部分的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从而反映出生活的真实。二、片断理解1、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看作一种物种。他考察到动物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生命活动不同

5、,人的生命活动就在于他自由自觉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马克思在强调类特性时是把人当作一个类,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区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比如资本家和工人、地主和农民的区别。马克思同时还强调,自由和自觉指的是,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由于是意识的对象因此人能认识,由于是意志的对象因此人能控制,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就不同于动物。2、 “诚然,动物也生产。,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1) “种的尺度”是指对象的外部的感性特征和主体的外在的狭隘的肉体生活的需要,“内在的尺度”是指对对象的内部规律的把握和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以及人的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美的规律,是指主体的自由意识与对象的必然性相统一的规律。(2)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动物也生产”是动物的生产,而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动物的生产只是依据它所属的这个物种的特性来进行活动, 是按照它的种的本能和直接的肉体需要来建造,像蜘蛛能够织网,蜜蜂能够酿蜜,这都是它们所属的物种的共性。但是人和动物不同, 人按照任何一种动物的尺度去生产,人会按蜜蜂的尺度去营巢,也会按蜘蛛的尺度去织

7、网,等等。不仅如此, 人还能驾驭事物的内部规律, 同时把自己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使得对象成为自身的一个确证,在马克思看来, 这也就是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规律包含着双向的含义,当人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时,就产生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象被人化两个过程,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两者相互统一,达到了主体和客体的完美统一。3、 “屠夫批判地变成了狗。” 神圣家族(1)这里的“屠夫”是指巴黎的秘密中的刺客形象。刺客的职业本是屠夫,他的本来的形象是冷酷无情的强悍的自然之子。鲁道夫利用一系列基督教义的道德感化和道德说教,诸如:教他伪善;培养他的忠心;传授他小市民的礼仪和风度;树立

8、他对主子的个人崇拜,等等。 这样,鲁道夫就用宗教的道德改造的力量,把这个粗野凶恶的屠夫变成了“有道德的生物” ,变成了“一头非比寻常的、有道德的看家狗”。(2)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揭示了产生这种批判的变态的原因。作家受世界观中主观唯心主义创作思想的支配, 违背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随意的歪曲和改变对象本身的客观属性,把他笔下的人物当作其政治观点的传声筒,“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因此, 刺客由“屠夫”到“狗”的这种批判的变态,是按照批判哲学的观念任意的主观的扭曲的变化,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4、校长杀害猫头鹰的段落5、 “我决不是责备您没有写出一部直截了当的社会主义的小说

9、,一部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倾向性小说 ,来鼓吹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我决不是这个意思。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致玛哈克奈斯(1) “倾向性小说”是指忽视艺术形象的塑造,忽视对现实关系做真实描写,单纯的通过作者或小说中人物的嘴宣传某种抽象的社会政治观点的小说。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现实主义”是马恩所提倡的文学创作原则与方法,而“作者的见解”是指作家的社会政治见解。(2)这段话是恩格斯针对当时流行的当时流行的、公开鼓吹自己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热衷于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 倾向文学 ” 而提出的

10、, 表明了恩格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重视。每一个作家进入创作时,都有自己关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既成观念。 这些观念会影响作家的创作面貌,并在创作中得到流露,但坚持现实主义的作家有所不同,对他们的创作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不是从传统、习惯、教育而继承下来的理论,而是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不是用即成的观念去剪裁现实,相反,为了忠于生活,而不惜违背既有观念。当作家按照现实主义,遵循生活的真实创作时,作品传达出来的客观思想有可能超越作家本身的主观思想。例如恩格斯分析巴尔扎克,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对落后阶级寄予了全部同情,但在作品中,他遵循现实主义,对共和党人进行了赞赏,写出了贵族的灭亡,

11、从而超越了自己的观念,表现了客观真实。这正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6、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1) “典型人物”是指通过鲜明丰满的个性,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某方面社会本质,且具有某种美感(个性、共性、艺术性)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是指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的人物生活的特定具体生活环境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社会氛围的统一。(2) “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是指局限的看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只把他们孤立的看做伦敦东头的落后群众,而不放到社会时代

12、的大环境中去的话,他们都很典型,“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 。但我们并不能就伦敦东头看伦敦东头,一旦把人物放到时代的大环境中去看, 他们就不能在横向和纵向的层面上来反映时代的特点了,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刻性。因此马克思才说,在城市姑娘里,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群众的形象出现的,这一描写针对 1800 年或 1810 年前后的现实是恰如其分的,然而放到作品创作所处的现实年代,即1887 来说,工人阶级已不再是自在的阶级,而是自为的阶级,因此,作品中的环境就不够充分典型了。马恩认为从典型环境的要求来看,城市姑娘不能只写工人的消极面,还应反映工人的积极面。因此, 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形象要放在小环境与大环境的

13、关系中来看其是否具有典型性。7、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么,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本段中的两个 “艺术生产” 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强调 “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特性,“生产”是广义的概念,后者强调“生产”,不是指从来如此的广义的艺术生产,而是新出现的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出现的生产形式,是狭义的。 在现代,

14、 艺术具有了物质生产的某种特性,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了,这样它就具有了两重性,即具有审美性,又具有商品性,所以艺术就不可能再以古典的形式被创造出来。(2)本段主要体现了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理论观点。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有两种情形,一是整体的艺术发展跟整个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如古希腊的艺术和莎士比亚跟现代相比,艺术繁盛程度与物质发达程度是成反比的,二是艺术领域内部不同艺术种类之间发展不平衡,如整体的艺术在发展,而古希腊神话却在衰落,而且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所谓“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如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古典的艺术形式,而当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新的状况时,就

15、会有另外的形式成为这个时代的形式。8、 “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对人的劳动,包括“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精神生产和文艺创作活动的实质的最精湛的表述。精神产品和文艺作品作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产物,必然构成或重新生发出主客体的审美关系。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马克思的这个论述包含了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是对“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含义的补充论证。他强调,创作内容的性质是由两者的交互作用产生的“规定性关系”决定的

16、,文艺创作既要再现 “对象的性质” ,也要表现 “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从而达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如郑板桥画竹, 既表现了对象即竹子的挺拔高洁的审美属性,也表现了他作为创作主体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操守。三、材料论述1、 结合马克思的手稿来谈,马克思如何论述人的审美能力的生成和历史发展的。人的种的特性人的活动跟动物活动的区别美的规律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要论述人的审美能力的生成和历史发展,核心是解释在美的规律,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的过程中,审美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在面临丰富的对象世界的时候,人的感觉会发生变化。正是随着对象的现实,变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理论家。 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因为社会中的人所接触的对象都已经社会化。举例:山区的小保姆。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于主体的丰富性。主体会变成新的主体。新的主体再要求对象化,这就在更高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因此人的生命活动就呈现出螺旋式上升以至无穷的状态,这就是人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