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216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15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类可导入选择试题(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由(A )发展而来 A.程序教学B.个别化教学C.传统教学D.机器教学 2、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学习是个体经验.意义结构的改变,建构是思考和解释经验的过程。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重点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它是由学习者内部对信息加工引起的个体知识的改变。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是外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主张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 D.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是注意.编码 .检索等信息加工过程。 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 A )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A.信息高速公路B.2016 战略 C.全国学习网D.国家高速信息网 4、国

2、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A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师生互动式的 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模式D.教学过程 5、从狭意上来说,信息技术是指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A )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 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综合技术。 A.计算机技术B.文字C.纸张D.印刷术 6、为了迎接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把(A )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把教育信息化放到

3、战略 高度,抢占叫信息化制高点 A.现代教育技术B.信息技术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 7、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 ,以知识为中心 的课程整合阶段(A ) A.开放式的 ,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B.封闭式的 ,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C.封闭式的 ,以课件为中 心的课程整合阶段D.开放式的 ,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8、为了迎接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把(A )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把教育信息化放到战 略高度,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 A. 现代教育技术B. 信息技术C. 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 9、美国是最先提出(

4、A )的概念,被许多国家作为技术制高点而竞相角逐。有人将其称为第二次信息革 命的标志。 A. 信息高速公路B.2016 战略C.全国学习网D.国家高速信息网 10、我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之一是:(A )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 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A.2010 B.2015 C.2008 D.2005 11、教育信息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A )信息的方法 A.传递、获取、加工、处理B.传递、编辑、加工、处理C.传递、获取、加工、共享D. 学习、获取、加工、处理 12、教育系统是由(A )构成的有机整体。 A.教育者 .受教育

5、者 .教育内容和教育设施条件B.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C.教育内 容和教学过程D.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13、下列关于教育传播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是传者,受教育者是受者,两者角色不变。B.传受双方都是有意识.有个性的人,在 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存在情感信息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C.为了取得 预期的传播效果,教育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选用信息符号,设计相应的传播策略和方法;D.教学 过程中,教育信息处于互动之中,教育信息的流向具有三向性,即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并做 出反应,教师将对学生

6、反应的评价再传给学生,从而完成一个互动过程。 14、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借助教育机构的影响力,通过已有的通信和教育媒体来连接在(A )的教师和 学生。 A.地理上相互隔离B.在同一教室C.同一地区D.不同年龄 15、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 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突出了 (A ) 特征。 A.开放性 B.技术先进性C.自主灵活性D.优质资源共享 16、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模式一是(A ) A.教学光盘播放点B.卫星教学收视系统C.计算机教室D.广播电视收视系统 17、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最主要功能是(A ) 。 A.改进与调控B.导

7、向与诊断C.激励与研究D.改进与研究 18、关于网络教学平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 A.是一个全新的真实存在的教学环境,B.为校园网上的同步远程教学提供实时双向交互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 境,为校园上的异步远程教学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C.成为与( A 物理环境)教学互补的不可或缺 的第二教学环境(A 虚拟环境) D.包括网上备课、网络授课、网上智能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考试、网 上交流、网上自学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 19、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是指(A ) 。 A.强调教师如何教B.关注学生如何学C.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

8、者个性需求的 满足 D.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20、现代教育观念首先体现在(A )上。 A.教师的学习观B.学生的学习观念C.家长的教育观念D.校长的管理观念 21、网络化、数字化、 (A )的有机结合就是信息化。 A.智能化B.科技化C.集成化 22、信息化教学素养,是指教师的(A )在其职业角色上的体现。 A.信息素养B.计算机水平C.综合素质 23、20 世纪初出现的采用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的视觉教学,主张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以具体、 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和选择教具等。因此,在本质上与直观教学是(A ) 。 A. 一致的B. 无联系的C. 不同的D. 相反的 24、 (

9、A)是教育技术重要的理论基础。 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传播理论D.媒体理论 25、课题的创新性应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问题应有时代感,与时俱进,能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向 和趋势,或者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问题。是属于(A )方面? A.时间新B.内容新C.方法新D.理论应用创新 26、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中的学习理论基础是指(A )三种学习理论基础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C 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7、一般认为,17 世纪( A )的大教学论奠定了教学理论的基础。 A.夸美纽斯B.巴班斯基C.布卢姆D.奥苏贝尔 28、 著名的 ABCD 中 A 代表( A) A.对象B.行为C.条件 D.标准 29、 ( A)是对教学媒体,师生活动,教学策略,教学绩效等项目评价的总标准。 A.教学目标B.教学课件C.学生 D.教师 30、 属于成功领导者的四种能力(A) 。 A.注意力管理B.明确的目标C.知识和技能D.行为、环境 31、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A) 。 A.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媒性B.应用计算机C.一定要利用网络 32、 现代教育观念首先

11、体现在(A)学习观上。 A.校长B.教师C.学生 33、 消除创造性的障碍包括(A)障碍、情感上的障碍、智力上的障碍、文化上的障碍、环境上的障碍。 A.认知上的B.师生之间的C.学生之间的 34、培养学生的(A) ,是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 A.信息素养B.以生为本C.课堂教学D.教师主导 35、和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题更强调创设研究性、协作性和(A)的环境。 A.自主性学习B.实践性 C.综合性 D.工具性 36、信息技术课教学特点有现代性、实践性、工具性(A)和文化性。 A.应用性 B.独立性 C.综合性 D.教育性 37、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

12、动的结构形式,它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A)组成的一个动 态系统。 A.教学手段B.理论与实践C.教学设计 D.技能训练 38、 ( A)是研究学习的突出特点。 A.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B.创造性、自主性、过程性C.发展性、实践性、综合性 D.过程性、实践性、巩固性、尽力性 39、教育技术随着教育的(A)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A.产生; B.萌芽; C.发展; D.壮大。 40、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学习理论有三种,不属于这三种之一的学习理论是(A ). A.反射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1、

13、在人类使用工具的方式中,传统的教学类似于哪一种使用工具的方式(A) 。 A.人作为劳动者使用工具;B.人作为控制者使用工具C.人作为监视者使用工具;D.人作为工具的奴隶使用工 具。 4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包括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和(A ) A.综合分析法B.个例分析法C.设问分析法D.交互分析法 43、以( A )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技术条例。 A.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B.多媒体计算机C.网络通讯技术D.多媒体与通讯 44、认知学习的结果可以分为评语信息、认知技能和_三类。 A.智力技能B.动作技能C.情感信息

14、 45、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和( A)确定为课程的核心目标 A.培训和提升B.培训和训练C.锻炼和学习 46、信息技术教学法以(A )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A.信息技术科学B.教学科学C.科学技术47、信息技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A ) 。 A.信息技术科学B.教学科学C.科学技术 48、信息技术教学法以(A )为指导。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马列主义 49、 ( A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A.任务驱动B.技术驱动C.心理驱动 50、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A )特点。 A.实践性B.探索性C.科学性 51、 ( A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组织学

15、生进行学习,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式。 A.协作式学习B.合作式学习C.统一式学习 52、游戏教学法是()和(A )二者巧妙的结合体。 A.游戏和教学B.科学和游戏C.游戏和娱乐 53、 ( A )主要有教学过程的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A.教学评价B.学习评估C.结果评估 54、 ( A )的各项基本内容就是教学过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估过程 5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A) 。 A.学习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行为变化B.学习是由学习者内部信息加工引起的个体知识的改变C.学习是思 考和解释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行为变化

16、 56、 ( B )年陶行知在培养小先生规划中最早使用了电化教育名词。 A.1932 B.1934 C.1936 D.1937 57、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 监控系统,是(B )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B.全班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 58、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代是(B ) 。 A. 晶体管时代B. 电子管时代C.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D.集成电路时代 59、传播学认为,传播过程包含(B )三个要素。 A.信息、媒体、传播者B.传者、信息、受者C.传者、受者、工具D.传者、受者、媒体 60、 ( B )是电化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 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B.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至40 年代末C.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70 年代末D.20 世纪 70 年代末 61、 ( B )年,教育部召开高师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大学教育系的选修课。 A.1947 年B.1951 年C.1962 年D. 1964 年 62、张华利用电子表格对校运会中的各项比赛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名。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