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3933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古文整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友情提示:1.加粗黑字为重点,加粗蓝字为中心或主要段意层意,加粗绿字为人物形象, 加粗紫字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编撰者为本班同学,将在近期分批发布,为方便大家复习所作,内容仅供参考,希 望对大家的复习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鞠躬、】 【星星眼、】 15 届初三古文整理 (文学常识、段意、中心、写作特点) 一 为学 【清】彭端淑 一、文学常识 选自 白鹤堂集 。彭端淑, 清代 文学家。本文是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辈们的,目的是 教育他的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二、段意 第一部分(第1 段) :以两个 设问 句式,从“ 天下事 ”引出“ 人之为学 ” ,通过两组问 答,对比鲜明的阐发了无论做事还是求

2、学,难易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 2-6 段) : 记叙 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结局, 证明了 主观因素对于事业成败的作用,突出“ 立志而为 ”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 段) :由上述故事 引出结论 :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三、中心 本文讲述了 “蜀鄙二僧” “之南海” 的故事,形象地阐明了难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告诉读者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四、写作特点 1、文章用 反诘 语气,巧妙阐述中心论点,激发读者励志勤学的决心。 2、 “议论 叙事 议论 ”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 天时不如地

3、利 孟子 一、文学常识 选自 孟子 公孙丑下。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 孟子是 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二、段意 第 1 段: 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 2 段: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第 3 段:提出“ 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第 4 段:紧承上文的“人和”进一步论述 如何才能达到“人和” 。作者提出“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指出只有得道施仁政,得民心才能拥有“人和”,才能 取得胜利。 三、中心 本文强调了 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 四、写作特点 1、 本文在论证思路结构上。是层进 关

4、系。“天时”、 “地利”、 “人和” 逐层论述,不可 颠倒 。在论证方法上,突出特点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并用。不仅在 “天时”、 “地利”、 “人 和”之间比较,在 “多助”、 “寡助”之间也进行了比较。可以说,本文的论述是在对比中 完成的。 2、 本文大量运用 排比句 ,是文章在气势上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摄人心魄。 如,在强调守方拥有的“地利”优势时,连用四个排比句,从城高、池深、兵革坚利、 米粟多四个方面来加以强调,给人的印象深刻。 又如,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句指出“天时”和“地利”都靠不住,只有“人和”才 是关键,很好地突出了“人和”在战争中的地位。 三 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一、文学

5、常识 选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晏子, 名婴, 字平仲,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晏子春秋 多记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二、段意 第一部分(第1-2 段) ,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第二部分(第3-6 段) ,写晏子智拙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三、中心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 ,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了祖国尊严的故事。 四、内容理解 晏子的 爱国、机智、善于辞令,在文中表现得十分鲜明,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将计就 计, 以“橘生淮南则位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比喻,以反问的语气指出是楚国的“水土 “使民善盗,诙谐幽默却令楚王无言辩驳。楚王从洋洋自得至尴尬自嘲的表现更衬托

6、 出了 晏子 机智善辩 的形象。 四 伤仲永 【宋】王安石 一、文学常识 节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二、段意 第一段: 写仲永幼时显露异才。具体形象地表现仲永天赋之高,同时点出其天赋被不断 “挥霍”和没有再接受后天教育培养作为补充的隐患,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 第二段: 交代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三、中心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 例,来说明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写作特点 1、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 2、文章以

7、“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 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 五 周处 世说新语 一、文学常识 周处,字子隐,晋朝人。 世说新语 为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二、内容理解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 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 祸害, 一直写到他 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 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 能有所成就。 三、中心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四、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 。其中有 周处击蛟的恶斗场面,有乡 里

8、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有“改励”时思想矛盾的复杂心理描写。形成笔笔转,层层转, 回环往复,曲折陡峭的结构特点。全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似是山穷水尽,但笔锋一 转,却是柳暗花明。 六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一、文学常识 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本文为作者被贬永州司马是所作,与钴鉧潭记等八篇合称永州八记。 二、段意 第一段:写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由小丘到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 了探奇的乐趣 。潭水的清,石头的奇,周围景致的幽,表现出小潭的美妙和作者的淡淡喜 悦。 第二段: 写潭中游鱼 。 “影布石上,佁

9、然不动” ,写鱼的静态,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再转为动态描写, “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潭中游鱼动静相宜。 “似与游者相乐” ,游鱼的怡然自得,给作者带来了 一丝的快乐 。作者从 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 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整段 没有一个字正 面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三段: 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运用了 比喻 的手法, 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 容小溪的岸势,形象逼真。 第四段: 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作者突出了一个 “静” 字,并把 环境的寂静 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交融 ,写出了一种 凄 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第五段:

10、交代同游者 。 三、中心 作者 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 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 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四、写作特点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 来写:发现小谭潭中景物小谭源流潭中氛围离开小 谭。发现小谭“心乐之”,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可以看出 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 七 卖油翁 【宋】欧阳修 一、文学常识 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 欧阳修, 字永叔, 谥号文忠, 自号醉翁、 六一居士, 北宋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二、段意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 。 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 。 三、中心

11、通过对 陈尧咨射箭与卖油翁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 “实践出 真理”的道理。 四、写作特点 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康肃公的 “忿然”、 “尔安敢轻吾射” ,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 卖油翁酌油时,“取”、 “置” 、 “覆” 、 “酌”、 “沥”,连贯熟练的动作,写出了他 娴熟的技能 ,而“我亦无他,唯手 熟尔” 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 八 核舟记 【明】魏学洢 一、文学常识 明朝,魏学洢。 选自 清朝人张潮 编辑的 虞初新志 。 二、段意 本文采用“ 总分总 ”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 段) :总述 王

12、叔远 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25 段) :以 空间 为顺序,围绕“奇巧 ”特点, 先总后分,从右到左,由 上至下, 有条不絮地细致描述核舟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这文章的主体 。 第三部分(第 6 段) : 总述 核舟的 体积小、 容量大 , 由衷地 赞美雕刻者 “技亦灵怪矣哉” , 与开头相呼应。 三、中心 本文为 说明文 。通过 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以及舟上的人和物等,表现了 雕刻者的精 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 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四、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 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使文章的内容既平实又生动,既准确又形象。 如:写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三人,不仅描写了他们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而且显 现了他们的 神态和风度 。尤其 苏、黄的情深意笃,黄鲁直的 “如有所语” , 佛印的超然物外, 生动地再现了三人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