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93802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高晓华(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职业心理适应的提升 高晓华,适应环境,尼采“懂得为什么活着的人,无论什么生活他都能忍受”,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适应与发展中的心理调适,采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社工普遍认为这一职业没有发展空间。据了解,目前社区社工只有正职、副职、一般委员三个档位,是参照居委会的结构设定的。而职称也只分为助理社工师和社会工作师两档,上升空间不大。“在社区你最高能做到服务站站长或者居委会主任,体现在工资上也就多150元。这怎么可能留住人呢?”所以很多大学生社工都像韦静一样,以考取公务员作为职业出路,而社工则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基地。,他们的困惑你有吗?,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2011年起,除部分特殊职位外

2、,应届生将不能报考中央和省级公务员岗位。这些岗位将主要招收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而社区工作经验,就是重要的基层工作经验。这样一来,一些应届毕业生不仅奔着户口来做社工,更是奔着基层工作经验而来,一旦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微薄的工资、“协管员”的身份和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的现状很难留住社工们匆匆的脚步。,如今的社工队伍,正面临待遇偏低、流失严重、价值难体现等诸多“烦恼”。,主要概念,适应适应表示个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它包含两层涵义:首先是顺应环境,也就是个体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我。其次是在顺应环境的同时,个体也要保持自我的能动性。,学会适应环境,主要理论,适应的过程认识变化阶段 产生不和谐

3、与不满足感阶段 重新调整想法和行为以适应环境阶段 角色转变与稳定生活阶段,主要理论,适应不良的表现自我适应不良 工作适应不良 人际交往适应不良 生活适应不良 情绪适应不良 社会适应不良,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是为了适应崎岖岩石环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社工职业,广东社工跳槽,理解适应与发展,1、适应与发展,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生存状态。,指个体的身心机能及其品质在时间上的积极变化过程。,关系密切相关,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积极的适应。,积极 适应,消极 适应,(二)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是指人生的发展,是人的身

4、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胚胎到身体死亡,人的发展是获得和丧失的结合 人的发展与他所生存的环境和人自身的主动是分不开的,(三)适应与发展的关系,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及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 积极的心理适应: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

5、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正如他的胚胎形成的胳膊和腿一样。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全都是胚胎形成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膊、腿、脑、眼睛一样。” 心理学家马斯洛,二、适应与发展的基本理论,(一)适应与发展的心理学说 (二)适应与发展的中国儒家学说 (三)适应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2、适应与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皮亚杰的理论,理解适应与发展,(一)适应与发展的心理学说,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表,埃里克森发

6、展阶段表,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比勒、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发展理论认为:“人天生存在着一种发展潜能,人的发展潜能逐渐现实化和整合的过程,形成了自我不断完善成熟的各个阶段。”,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外在化自我2.内在化自我阶段3.整合化与现实化的自我阶段,1.外在化自我在这一阶段,婴儿发展的主动和决定力量在父母身上。因此父母规定了婴儿的特性, 赋予他意义,使他局限在某种作用的范围内。,2.内在化自我阶段人要打破周围那些决定个人的外在力量,强调个人应有自己的自省、自我体验和发挥个人重要作用的机会。,3.整合化与现实化的自我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放弃和解放内在化自我,最

7、终实现质上的整合化和现实化。如马斯洛和罗杰斯所说,成为一个自由和谐的,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人。,行为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人的适应与发展过程与动物有相似之处。“阻挠”:可能来自于客观的环境,个人能力的欠缺或个体需要的内在矛盾。面对 “阻挠”,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为了解决这种紧张和焦虑,人就尝试着寻求新的解决问题反应方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学会了适应,得到了发展。,社会角色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如

8、果偏离了角色期望,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镜象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象,从而形成“自我概念”。人会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这就叫做“角色采择”。,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周围的这些社会关系和他人都会根据人们的职位、个性、家庭背景等不断的提出一定的“角色期望”,而每个人都会通过“角色采择”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并不断向这个方向靠近。如果“角色采择”的自我形象和“角色期望”中的一样,这个人就能和谐的发展;如果不一致,个人就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二)中国儒家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人的发展,儒家提出了七个阶

9、段 (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修身 (5)齐家 (6)治国 (7)平天下,我国儒家认为:人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美好发展,而是通过个体的发展达到整个社会的美好发展。,(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 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理解适应与发展,3、适应的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与决策的过程,其核心是对原有行为方式的调整与改变。,这是适应过程的起始阶段,包括外部和内部评估两部分。,认知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情绪体验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行为意向发生相应的变化。,心理专家的建议:,(1)正确认识社工职业; (2)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 (3)学会独

10、立思考,切勿盲目从众。,案例1 “不想做社工”王某,35岁,男,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感觉做社工挣得太少,可以说没钱没地位,前途渺茫。 讨论,他们的困惑你有吗?,心理专家的建议:,1.心理上认可(服务意识) 2.与其它职业相比,案例二“迷茫的新社工”张某,女,刚入职的新社工,入职以后发现现实的工作与想象中的社工工作差异很大,学习的工作方法和实际联系不起来,社工的琐碎工作和过去的生活大不一样,各方面都感到很不适应这一切使的情绪变得低沉起来,职业生涯真不知该怎样起步?,他们的困惑你有吗?,秦某,男42岁,过去当过司机,开过商店,2年前社区招聘,成为一名带编制的社工,每月工资基本维持家用,生活节俭,可是

11、在工作中发现不会与人沟通,现在与过去工作环境差别很大,为此有些苦恼。,张某,女,47岁,以前是企业下岗工人,后来到社区再次就业,比较满足现在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是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可是,每次居民需要帮助,不知如何去开展工作,干着急没办法。,心理专家的建议:,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优势视角分析社工专业 3.提高工作技巧、理论,(1) 一个人永远保持领先的地位是不现实的。(2)评判学生的侧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3)善于发现、肯定和学习他人的优点。(4)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5)扩大参照系,把握好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摆脱失落的心理,案例3“安稳的职业”李某,女,38岁,职

12、业技校毕业后,曾经当过修路工人,销售代理,2年前家乡社区招牌工作人员就回到家乡参加招牌,被录用,并与1年前结婚,结束“剩女”生涯。工作积极,心情好,平时还兼做一些工程上工作,自我感觉满意而且生活充实。,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太高,连跳数次仍然摘不到桃子,人们会认为努力也是白费劲儿,最终丧失信心;目标太低,无须跳就能摘到桃子,就使人们失去了跳的动力,不利于发掘潜能。所以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个体才能的有效发挥。,跳一跳摘桃子理论,在非洲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群兔子在草丛中欢快地嬉戏。突然,一头非洲猎豹扑向了兔群,兔群一下子像炸开了锅,兔子们开始四散奔逃。猎豹仅

13、仅跟随者其中的一只兔子,穷追不舍。在追逐的过程中,猎豹却没有向那些更近的猎物看上一眼,它只是全力以赴,疯狂地追逐那只早就选好的兔子。猎豹和兔子比速度,比耐力,比技巧。终于,猎豹扑倒了它的猎物,将它死死按在了爪下。在追逐兔子的过程中,猎豹为什么就死盯着那一只猎物,对它紧追不舍呢?原因在于:猎豹如果在途中改变目标,一会追这只兔子,一会又追那只兔子,那么自己很快就会变得疲惫不堪,容易被那些动作敏捷的兔子甩到身后。这样做的结果,猎豹只能白费力气,最后很可能一只兔子也抓不到。所以,猎豹不会放弃已经被自己追累了的兔子,而去追其他的兔子。,非洲猎豹的故事,职业枯竭(jobburnout),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

14、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主要表现在生理、心智、情绪、价值感、人际关系、行为方面的问题。,案例4“想辞职的社工”谢某,男,49岁,社区工作15年,最近总感觉说不出的郁闷,感觉工资待遇低,工作琐碎繁杂,没有休闲娱乐时间,回家还得做饭洗衣干家务,自己认为与社会上多数男人相比,一个男人做了女人应该做的事,有辞职想法。,心理专家的建议:,1.性别视角与家庭社会工作视角。 2.职业认同 3.职业生涯规划,讨论,社会服务业有哪些? 是社会工作领域吗?,首届“广东省社工之星”,无需华丽的语言,“我只是热爱这个职业。”这一句朴实简单的话,足以诠释新一代知识青年王丽岩爱岗敬业、务实勤勉的奉

15、献精神。,选择社工 “我能为他们做更多”,2009年,王丽岩毅然来到珠海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在做社工之前,她在珠海一家精神科医院为康复病人做心理疏导,每天看着这里的病人渴望与人交流的眼神,特别是看到一名名患者需要靠药物来治疗时,王丽岩常常想,如果能多与他们沟通,早一些做心理干预,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也许我能为他们做得更多!”王丽岩这样想。 一则招聘信息让王丽岩找到了答案,她在网上看到团市委正在招聘珠海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专职社工。“对呀。我可以运用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服务。令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要去做社工。”王丽岩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找到了职业方向,求知上进 提高素质 探索创新,

16、虽然王丽岩成为了一名社工,但社工从事的工作面宽,包容性大,要针对不同人群心理及现实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帮助,社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知识更新。2010年,王丽岩考取了助理社工师;2011年,考取社工师。有了更专业的资质,王丽岩放开了手脚,开始探索社区青少年服务模式,建立了“社工+义工”运作机制。通过青少年课后支持、青少年领袖训练、青少年成长教育、青少年心理疏导、志愿者服务、青少年康乐活动、青少年艺术团等服务项目的开展,依托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形式,将青少年需求和社会服务资源供给有效对接。,她还带领社工,在社区开展了一批贴近青少年需求的项目,“学之翼”课业辅导班、“净畅宁美”知识竞赛、电影周巡展、英语义教进社区、心灵解压小组、职业探索小组、青春期性保护小组、志愿者培训、青少年历奇体验、爱的教育小组活动、学困生辅导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社区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通过王丽岩对社区青少年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实现了社工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社区服务站已经成为社会组织成功发展的范例,受到了团中央、团省委、省民政厅和市委改革办、社工委、民政局等单位的高度肯定,中心也被市委改革办列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