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交往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3719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言语交往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非言语交往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非言语交往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非言语交往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言语交往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言语交往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言语交往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等于7的语调 +38% 的 声音+55的表情。这就是说,如果把语调和表情都作为非言语交往的符号,则 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就只有38% 是由言语进行的。当然,在一般交往中。我们的 非言语行为很少独立担当起沟通信息功能,它往往起着配合、 辅助和加强言语的 作用,所以又可称伴随语言。 完全离开了口头语言的非言语行为并不比哑语高明 多少,其传播范围是有限的,也难以表达一些抽象概念。然而,一旦口头言语与 非言语行为结合起来后, 言语就只起了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准 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信息传播职能。俗语

2、说“一 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 为了能达到增进人际关系的目的,在人际交往中,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最主要 的非言语交往技巧: 1服饰技巧 人的服饰也起着传播信息和人际沟通的作用。索菲亚罗兰说过:“ 你的衣 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 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 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不自 觉地依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作过一项研 究,他发现一群陌生人中,初会时最具有对别人吸引力的人,尽管因素很多。但 身体和风度上的魁力, 如容貌、体型,服饰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 为了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 在与人交往时, 必须注意自己的服饰问: 服

3、饰要整洁 美观。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同时要照顾所在群体的习惯。 2目光技巧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人们总是凭借别人的眼神来了 解其思想感情,并以眼神来传递思想感情。孟于说:“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 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索菲亚。罗兰也深有体 会地说: “我的眼晴是准确反映我灵魂的一面镜于。如果你对我十分了解,你便 能从我的眼神知道我是欢乐还是悲愁,是烦恼还是平静,是厌弃还是喜爱“ 。心 理学家发现, 在一般文化背景中, 人们相互之间频频地目光对视是一种亲切的交 往,但其对象大多限于情侣和亲人之间。如果一般异性敢于长时间地对视,则意 味着彼此感

4、情和关系的升级。 在相互不大亲密的交往对象之间,直愣愣地盯住对 方,往往是一种失礼行为,而上下打量人则更是一种轻蔑和挑衅的表示。所以, 在人际交往中, 应尽量避免以好奇的目光打量对方或过于直露地凝视对方。在一 般社交性谈话中, 听讲者应看着对方, 以示关注; 而讲话者不宜再凝视对方的目 光,除非两人的关系已密切到能以目传情,讲话者在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 光移向对方的眼睛, 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 ?quot; 你认为我讲得对吗 ?“或者是一种 希望对方接下去讲的暗示。在空间较大的社交场合中,目光交往还有一个作用, 即可以通过相互对视而弥补交往距离过远的不足,从而使整个交往气氛更为融洽 和亲切些

5、。 3体势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回眸一顾盼,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 表现特定的含义。 交往时,如果身体各部分肌肉绷得紧紧的,则可能是由于紧张、拘谨、畏惧 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内心充满敌意,不准备与对方友好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不 论出于哪种因素, 对方都很难与你坦率交往。 反之,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十分放松, 坐立都无定姿,就显得内心十分放松、坦然、随便,是一种开放式的交往神态。 但如果过于随便, 比如随便在别人肩上拍拍, 特别是在异性的肩上拍拍, 就显得 不大雅观, 以致会引起对方不快。 心理学家梅拉比安认为, 身体的放松程度是一 种传播行为: 向后倾斜十度以上是极其放松,前倾约二十

6、度, 向一边倾斜不到十 度是较为自然的交往姿势; 最拘谨的是肌肉紧张, 姿势僵硬, 这就缺乏社交风度 了。人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体势中反映出来: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 表示热情和感 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显得轻视傲慢,侧转身子,则表示 厌恶和蔑视,背朝人家,表示不屑一顾,拂袖而去,则是拒人千里的表示了。这 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彼此心照不宣的交往体势。 在人际交往中, 手的动作更能起到直接沟通作用:对方向你伸出手, 你也伸 出一只手迎上去握住它, 这就表示了你的友好与交往诚意:你伸出两只手迎上去 紧握它,这就表示了你的热情, 如果你懒懒地握住对方的手,或者干脆手也舍不 得伸出去,那就

7、意味着你不想与他交朋友。对方伸手的姿势也有讲究。例如,伸 手时把手摊得大大的人,表明了他的豁达、热情,伸手时把五指都并拢的人,表 明了他的严谨、达礼;伸手时只有大拇指单独离开,其余四指全部并拢的人,表 明他是一个出色的社交家, 而习惯伸出两、 三个指头让人握手的人, 表明了他的 骄傲和蔑视。当然,这些是指同性间的握手。异性间的握手往往握得不大紧,也 不全掌接触, 否则是鲁莽之举: 男女分手时也只是稍微触碰一下对方的食指和中 指,即使如此, 如果感到对方在小拇指和无名指上多用了点力,那是向你表示一 种眷眷之意了。 再如,你向对方伸出拇指, 自然是表示夸奖: 反之,若伸出小指, 则是贬低对方,这都

8、是些不言自明的、不可滥用的交往符号。 4声调技巧 心理学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每一信息都至少有三种意向:字面的意向、 结构的意向和内涵的意向。 字面的意向指所说的或所写的字、词的直接含义。 结 构的意向取决于交际双方所处的文化环境。例如,当一个救生员向一个溺水者叫 道:“我来救你! “溺水者可以相信他是要拉自己出水,如果一个牧师对一个人说 我来救你 !“ 则听者便会明白他想帮助自己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内涵的意 向则是指说话者想让他人听的到底是什么,说话者到底想用这句话来怎样影响与 听话人的关系,这通常通过其说话的声调,速度、节奏、起伏等表示出来,此亦 即所谓的 “弦外之音 “ 。 关于这一

9、点,我国古代学者早就发现到了。 如( 乐记)中说: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 声单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正因为这样,在人际交往中,能否恰 当地运用声调, 也是能否顺利交往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 柔和的声调表示坦 率与友情:高且尖,并略有颤抖的声调表示因不满,愤怒而导致的激动,缓慢、 低沉的声调则表示对对方的同情;不管说什么话,阴阳怪气的就显得冷嘲热讽; 用鼻音、哼声则往往表现出傲慢、冷漠、恼怒和鄙视,自然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和 反感。诸如此类的声调技巧常识,在进行人际

10、交往时,不可不注意。 5距离技巧 所谓讲究距离技巧,即讲究人际交往中的个体空间问题。 五十年代末期以来, 心理学家霍尔 (E.T.Hall)和索玛 (R.Somme) 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人都具有一个 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空间, 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 土。一旦这个气泡被人触犯, 就会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研究者指 出,人都有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体空间的需要,这并非表示拒绝与他人交往,而只 是想在个体空间不受侵占的情况下自然地交往。 个体空间实际上是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缓冲地带,一旦受到侵占, 人 就会做出两种本能反应: 一是觉醒反应, 如手脚的许多不自然动作及

11、眨眼的次数 增加:二是阻挡反应,如挺直身子,展开两肘呈保护性姿势,避开视线接触等。 觉醒反应是引起的紧张状态, 阻挡反应则是一种对付情境的方式。如果实在忍无 可忍,则只好退避三舍了。 环境心理学家对此作过许多实验研究,如弗希尔 (Fisher)发现,当一个人单独坐 在图书馆的桌旁时,如果-个陌生人坐在他对面,或隔一个椅子远坐着,或正好 挨着他坐, 情况是不尽相同的。 男性最不喜欢别人占据他对面的座位,他们试图 在自己面前放书隔开陌生人, 以避免打扰。 女性最不喜欢别人坐在她旁边,她们 经常在旁边的座位上故意放本书或包之类物品,以预防别人坐下。 如果别人在她 旁边坐下, 她就会产生上述的觉醒反应

12、和阻挡反应。如果别人离她越近, 她的不 自然动机就越多, 心神越不安定。 当靠她只有 3 英寸( 约 7-8 厘束) 时,也许就到 了她能忍受的极限,此时,约有70% 的女性会愤然拂袖而去。上述研究悦明,在 人际交往中,随意闯入对方的个体空间是犯忌的,也是失礼的。在异性交往中, 这种空间距离的分寸感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 个体空间需要多大呢 ?或者说, 人们之间应保持多少距离呢?除了要考虑交往对象、 内容、场合、心境等因素外, 在一般情况下,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的情境影响最大。 心理学家弗里德曼 (J.1-Freedman) 认为, “ 人们越亲密、 越友好,他们就站 得越近:朋友比陌生人站得

13、近。 想成为朋友的人站得也很近,彼此相互吸引的异 性站得也要近一些。 虽然大多数人很少考虑到个人空间问题,但我们知道站得近 通常是友好或有兴趣的标志。“ 人类学家霍尔则详细划分了四种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俗语所说的“ 亲密 无间“ 。其近端在 6 英寸(约 15厘米)之内,彼此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 致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端是6-18 英寸(15-44 厘米) 之 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 系。亲密距离最具排他性。在同性之间,往往限于贴心朋友。即彼此十分熟识且 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

14、不谈者:在异性之间,一般只限于夫妻和情人之间, 越于这种感情关系外的第三者插足这个空间,就会引起十分敏感的反应和冲突。 正因为这样, 在人际交往中, 一个不属于别人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不能随意闯 入别人的这个空间。 个人距离。 这是一个稍有分寸感且较少直接身体接触的交往距离。其近端 在 1.5-2.5英尺(46-76 厘米) 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 友好交谈;远端在 2.5 一 4.0 英尺(76-122 厘米) 之问,已有一臂之隔,恰在身体接触之外。一般的个 人交往都在这个空间之内, 它有较大的开放性, 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 入这个空间。 但陌生人要慎重。 比如当一个人在独自思考

15、或做什么事时,一个陌 生人冒失闯入这一空间,会引起其焦虑不安。 社交距离。 这一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 交性的或礼节性的正式关系。其近端正4-7 英尺(1.2-2.1米),远端正 7-12 英 尺(2.1 3.7 米) 。一般出现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社交距离中彼此说话响 亮而自然, 因而交谈的内容也较为正式和公开。当然,一些本来只宜在私下交谈 的话题就不宜在社交距离中谈论。 公众距离。在这个空间中,人际间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其近端在12-25 英尺(3.7-7.6米),远端则在 25 英尺(7.6 米)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 人的空间, 人们彼此间可以视而不见, 不予交往。 了解上述交往距离是非常必要 的,它可以使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既可避免因误入别人的个 体空间而惹人生厌和自讨没趣, 又可避免因离对方太远而有拒人千里和装腔作势 之嫌,从而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