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2806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苏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鉴赏诗歌的形象 (二轮复习教学案 ) 鉴赏指导1、要学会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 作的背景,进行分析。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3、掌握出题的角度。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 友情提醒1、 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 鉴赏景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

2、现出不同的意境。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 人 物 形 象 类人 物 形 象 包 括 诗 人 或 抒 情 主 人 公 的 形 象 和 诗 人 之 外 的 特 定 人 物 形 象 。 分 析人 物 形 象 要 借 助 人 物 外 貌 、 神 态 、 举 止 的 描 写 , 体 会 形 象 特 征 , 进 而 领 会 诗 人的 情 感 。( ) 设 问 方 式 : 简 要 分 析 这 首 诗 的 人 物 形 象 。 分 析 这 首 诗 的 抒 情 主人 公 形 象 。( ) 答 案 要 素 : 形 象 特 征 分 析( ) 答 题 思 路 : 点 明 塑 造 的 人 物 形 象 。 概

3、括 人 物 形 象 特 征 。 具 体分 析 怎 样 表 现 人 物 形 象 。( ) 典 型 题 例 : 简 要 分 析 这 首 诗 的 人 物 形 象 。长 干 曲崔 颢君 家 何 处 住 ? 妾 住 在 横 塘 。停 船 暂 借 问 , 或 恐 是 同 乡 。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 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 景。(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2 大方、聪明伶俐(特征)的少 女形象。(形象)意 象 类意 象 是 融 入 了 诗 人 主 观 情 意 的 客 观 物 象 。 “ 意 ” 是 指 诗 人 的 思 想 感 情 ,“ 象 ” 即 物 象 , 指 自 然 界 中 的 景 物 和 事 物

4、。 诗 人 常 常 借 助 于 客 观 物 象 来 渲 染 气氛 , 烘 托 情 感 。 分 析 诗 歌 中 的 意 象 , 便 可 感 知 诗 人 所 营 造 的 意 境 , 进 而 把 握 诗人 所 要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 设 问 方 式 : 这 首 诗 选 取 的 意 象 有 什 么 特 点 ? 试 作 分 析 。 本 诗 通过 哪 些 意 象 抒 发 了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 请 作 分 析 。( ) 答 案 要 素 : 意 象 特 征 、 画 面 或 意 境 思 想 情 感 或 表 达 效 果( ) 答 题 思 路 : 点 明 诗 人 选 取 的 意 象

5、或 景 物 形 象 。 概 括 意 象 的 特 征或 描 绘 景 物 构 成 的 画 面 或 营 造 的 意 境 。 指 出 诗 歌 的 表 达 效 果 或 所 表 达 的 情 感 。( ) 典 型 题 例 : 下 面 这 首 诗 通 过 哪 些 意 象 抒 发 了 诗 人 什 么 样 的 情 怀 ?漫 成 一 首杜 甫江 月 去 人 只 数 尺 , 风 灯 照 夜 欲 三 更 。 沙 头 宿 鹭 联 拳 静 , 船 尾 跳 鱼 拨 刺 鸣 。意 境 类意 境 不 同 于 意 象 。 意 象 是 构 成 诗 歌 的 一 些 具 体 的 细 小 的 单 位 , 意 境 是 由 多个 意 象 整

6、合 而 成 的 一 种 境 界 , 是 诗 人 所 要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与 诗 歌 所 描 绘 的 生 活图 景 完 美 融 合 而 形 成 的 艺 术 境 界 。 诗 歌 形 象 包 括 景 物 形 象 、 事 物 形 象 和 人 物 形象 。 备 考 要 把 握 古 诗 的 一 些 常 见 意 境 。 如 : 动 ( 活 泼 、 风 趣 、 热 烈 、 繁 华 、 喧闹 )、静(恬 静 、幽 静 、宁 静 、静 谧 、恬 淡 、 孤 清 、澄 清 )、悲(悲 凉 、悲 壮 、孤 寂 、 清 冷 、 凄 凉 、 萧 瑟 、 幽 远 ) 、 壮 ( 壮 阔 、 壮 丽 、 空 旷

7、、 清 远 、 慷 慨 、 雄浑 ) 、 美 ( 优 美 、 明 丽 、 雅 致 、 清 新 、 自 然 、 质 朴 、 含 蓄 、 飘 逸 ) 。( ) 设 问 方 式 : 这 首 诗 描 绘 了 一 幅 怎 样 的 画 面 ? 表 现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想 感 情 ? 这 首 诗 营 造 了 一 种 怎 样 的 意 境 ? 试 作 分 析 。( ) 答 案 要 素 : 景 物 特 点 或 表 达 技 巧 画 面 或 意 境 思 想 感 情 或 表 达 效果( ) 答 题 思 路 : 概 括 景 物 特 点 或 点 明 表 达 技 巧 。 描 绘 诗 中 展 现 的 画面 或 营 造

8、 的 意 境 。 分 析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或 表 达 效 果 。( ) 典 型 题 例 : 分 析 下 面 这 首 诗 的 意 境 。绝 句杜 甫迟 日 江 山 丽 ,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 沙 暖 睡 鸳 鸯 。答 :这 首 五 言 绝 句 选 材 精 恰 ,色 彩 明 丽 ,格 调 清 新 。 ( 景 物 特 点 )诗 人 以 春日 迟 迟 统 摄 全 篇 , 和 煦 的 春 风 、 初 放 的 百 花 、 如 茵 的 芳 草 所 展 现 的 明 媚 春 光 ,3 与 泥 融 土 湿 、 飞 燕 衔 泥 、 日 丽 沙 暖 、 静 睡 鸳 鸯 所 呈 现

9、 的 勃 勃 生 机 , 和 谐 统 一 ,相 映 成 趣 ,构 成 一 幅 色 彩 鲜 明 、春 意 盎 然 的 诗 情 画 意 图 。 ( 画 面 )反 映 了 诗 人 奔波 流 离 之 后 , 暂 时 定 居 成 都 草 堂 的 安 适 心 情 和 欢 悦 情 怀 。 ( 思 想 感 情 ) 高考示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05 江西)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

10、的某种心理。【解析】诗人选择典型的人和物,通过真切的体验,道出了季候与特点。桃花于仲春开放,但“飞尽”,梅于夏初结子,显见是春夏之交。而“蛙声歇”“十日寒”,显示乍暖还寒的特点。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游子” 。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一个“试”写出了心理状态:因气温不稳而尝试。2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04 广东 ) 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11、融的意境。(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案】 (1)第二联中的“片云” 、 “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 )意境。 (4 分) 写出漂泊他乡、孤独寂寞,各给1 分;写出“落日”与“秋风”一为虚景或喻意,一为实景,给 1 分;简要分析意境或简要赏析,意思答对即可,给1 分。【答案

12、】(2)第一种答案: 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 “心犹壮”、“病欲苏”、 “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2 分) 写出“心犹壮” 、 “存老马”等理由,给1 分;写出“不怕病、不服老”或“希望为国效力”,给 1 分。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 “腐儒”、 “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2 分) 写出“思归客” 、 “片云”、 “落日”等理由,给1 分;写出“漂泊沧桑” 、 “报国无:、了,给1 分。如不同意以

13、上两种理由,另抒己见者,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练习强化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4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1)诗的前三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4 分) (2)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4 分) (1)诗人以孤雁自喻,反映了他 流落他乡,亲朋离散 (2 分, “离 散”意答出即可得2 分),天各 一方,杳无音信,可他无时无 刻不在渴望重逢 (2 分, “渴望” 意答出即可得 2 分)。 (2)诗人用野鸦这一形象比喻当 时社会的一些无聊

14、的俗客庸夫 (2 分),也更突出了诗人当时的 悲哀凄苦 (2 分,答出“悲哀凄 苦”即可给 2 分,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夕阳楼李商隐5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 分) (2)以“孤鸿”喻自己,以 “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 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 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 2 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郡人送余东禅庄院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

15、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1)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 样的情感?( 4 分)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 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6 然的初春美景图。(2 分)虽不 免有离愁相扰( 1 分) ,但更多 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 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1 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2008 宁夏)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6、(?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 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 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参考答案】(1)画面中7 应有小溪、山 (山坞) 、 树林 (落 叶) 、 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 给 2 分; 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 分。答 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 给 2 分。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 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1. “ 水潺潺 ” 声音的描 写,2. “ 秋风瑟瑟 ” 声音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